健康教育对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知信行的影响

2015-12-18 02:46叶丽霞岑宪铭邹荣华谭远彩
护理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血站血液院校

叶丽霞,岑宪铭,李 尧,邹荣华,莫 蔚,谭远彩

(梧州市中心血站 献血服务科,广西 梧州 543002)

【健康管理】

健康教育对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知信行的影响

叶丽霞,岑宪铭,李 尧,邹荣华,莫 蔚,谭远彩

(梧州市中心血站 献血服务科,广西 梧州 543002)

目的探讨开展健康教育对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知信行的影响。方法抽取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1 933名学生,对其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于开展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8个月末,进行无偿献血知信行问卷调查,对比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差异。结果健康教育前献血意愿率为50.13%,健康教育后为54.98%,提升4.85%;健康教育前献血人数为402名,健康教育后为634名,提高36.59%;健康教育前献血总量为125 800 mL,健康教育后为228 100 mL,提高44.85%。结论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实施献血健康教育,能提高他们的献血相关知识水平,增强他们对献血的积极态度,从而有效提高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献血人数和献血量。

无偿献血;大中专院校学生;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广泛覆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用血需求已超过献血量的速度增长,血液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梧州市时有季节性用血紧张和库存血液偏型的情况发生,表明以街头无偿献血为主的募集血液模式有局限性,需要拓展新的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由街头动员向社区、学校、企业的稳步转移。大中专院校学生是健康教育的主要群体,是《献血法》鼓励率先献血的对象。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该群体的献血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探索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梧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我站自2012年9月起,在梧州市2所院校学生中开展了献血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

选取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2012年在校学生1 933名,男 800名(41.39%),女 1 133名(58.61%);民族:汉族 1 496 名(77.39%),壮族 362 名(18.73%),其他 75 名(3.88%);户籍:城镇 632 名(32.70%),农村1 301名(67.30%);专业类型:理工类学生1 056名(54.63%),文史类学生 877 名(45.37%);年级:大一 977名(50.54%),大二 628名(32.49%),大三以上328名(16.97%)。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的实施 干预方法包括:(1)组织献血知识讲座;(2)举办献血海报设计及摄影、标语比赛;(3)对贫困学生进行爱心帮扶;(4)成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5)赞助学校举办的晚会,在晚会上由有献血经历的同学讲述他们的献血故事;(6)设立固定的献血宣传栏;(7)发放印制有献血知识的笔记本;(8)校园广播定时播放献血知识;(9)提供学生喜欢的献血小礼物。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1 知识宣教 经2所学院同意分别在学校显眼位置设置专门的献血知识宣传栏;每周2次在学校电台广播献血相关知识;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向他们发放印制有献血知识的笔记本;每月1次在学生食堂门前设点,发放宣传资料,解答学生的疑问。

2.1.2 献血知识讲座 在2所学院各系分别举行献血知识专家讲座。讲座由血站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血液常识、献血注意事项、献血程序、无偿献血的意义以及相关法规等知识,分析无偿献血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讲座结束前,举行“无偿献血知识有奖问答”,以巩固学生的听课效果。

2.1.3 献血海报设计及摄影、标语比赛 举办献血海报设计及摄影、标语比赛,启发学生对无偿献血进行思考,让学生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使他们从另一面认识无偿献血。活动期间,加大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献血先进人物事迹等,营造舆论正能量。

2.1.4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 2012年12月,成立了学校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分队,招募热心公益的学生加入服务队,前期对队员进行献血知识及志愿服务工作培训,培训后每月组织队员开展1~2次志愿活动,包括到采血车为献血者服务、帮扶贫困同学及到血液病患儿家中探视等,使队员在服务社会,传递爱心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价值。

2.1.5 其他 赞助学校举办的迎新生晚会,在晚会上邀请有献血或输血经历的同学和我市 “献血先进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使其态度行为予以改变;选择学生喜欢的物品作为献血答谢小礼物,增加他们参与献血的意愿[1]。

2.2 效果评价 在调查员的指导下,由学生匿名填写,于健康教育前和干预8个月末组织填写无偿献血KAP情况调查表。参阅文献[2—7],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无偿献血政策法规,血液生理和献血基本知识,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及顾虑和献血意愿,想获取无偿献血的信息和途径共4个维度,84个条目。基本知识维度包括: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时间、献血者及亲属享有的权利、献血的条件、献血的注意事项等20个条目。(2)信念和行为包括:是否愿意参加无偿献血、献血的动机是什么、血库缺血时是否愿意接受血站的电话招募、是否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等27个条目。(3)获取无偿献血的信息和途径,包括:献血前、中、后想了解的信息、获取献血知识的途径等37个条目。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描述。

3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20~30个百分点;有正面的献血动机和意愿者增长5~8个百分点,对献血有顾虑者下降2~8个百分点;经过8个月的针对性健康教育,调查对象的献血人数和献血量显著提高,其中献血人数提高36.59%,献血量提高44.85%。健康教育后400 mL献血人数明显提高,表明通过献血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令人满意。详见表1—表3。

表1 2所大中专院校学生对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n=1 933,%)

表2 2所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动机、顾虑及献血意愿情况(n=1 933,%)

表3 2所大中专院校学生健康教育前后献血人数、献血总量的变化

4 讨论

4.1 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实施献血健康教育的意义 自愿无偿献血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根本途径。大中专院校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身体素质好,血源稳定,血液检测合格率高,通常被认为是低危献血者。在大中专院校中开展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探索具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及有关献血知识,激发他们对血液安全的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建立一支定期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不但能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对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状况,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献血健康教育对大中专院校学生知信行的影响 文献报道,在诸多影响献血行为的因素中,对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的了解,对其决定参与无偿献血的行为,及其今后是否能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存在着一定的影响[8]。表1显示,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血站是什么性质的单位”、“无偿献血的血液是否可以买卖”及“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的知晓率较低,说明学生不但缺乏献血基本常识,而且对无偿献血公益性质存在质疑,影响了他们的献血热情。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首先通过在宣传栏张贴献血知识宣传海报,定期在学校电台广播、组织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措施,普及和提高学生的血液生理知识及献血常识。再循序渐进地通过举办与献血相关的比赛、成立志愿服务队、在QQ群、微信平台与学生互动等方式,使学生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进一步了解,有效促进献血相关知识的传播,健康教育后学生献血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水平均有所提高。

表2表明,健康教育前近半数学生担心献血会损害身体、传染疾病及害怕疼痛,这可能与学生对血液生理知识了解较少,看到少数同学出现献血反应和采血针头较大有关,对献血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进一步表明掌握献血知识是改变献血态度,促使其参与献血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献血无损健康的道理,从根本上消除对献血的担忧和顾虑,最终成为固定献血者的主力军。人们从了解献血,到形成献血的意愿,再到捐献血液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3]。本血站不但对学生进行献血知识教育,还有意识地宣传无偿献血的社会意义、献血英雄的感人事迹等,诱导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无偿献血理念。从献血动机可以看出“奉献爱心,救人一命”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献血动机,健康教育后达到93.89%,也发现学生献血有从众性的特点。但同时也从健康教育前后献血意愿比较看到,对于今后是否参加无偿献血这一意愿在健康教育后仅达54.98%,说明有部分学生虽然对献血的认知较为正确,但并未从信念上完全认同无偿献血,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血站、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社会调查等方式,让他们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并理解无偿献血。

5 实施体会

5.1 宣传正确的献血理念 很多高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无偿献血,因此在大学生中间宣传正确的献血理念,对于形成他们日后的献血观念十分重要。应注重倡导“献血奉献爱心,献血拯救生命”,“我献血,我快乐”的献血理念,提升献血的自豪感和快乐感,培养献血忠诚度,为充实无偿献血者队伍打下基础。

5.2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和网络资源 通过学校现有资源,如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刊物等,向学生宣传无偿献血,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了解到无偿献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应充分利用深受大学生青睐的网络资源来宣传无偿献血,将无偿献血知识、先进人物事迹和献血信息等内容在QQ群、微博、微信平台上发布,并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在线讨论,将无偿献血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5.3 注重学校社团的作用 学生社团的成员都是学生志愿者,易于被学生认可,宣传作用是血站无法替代的[9]。可在社团成员中招募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血站的工作流程,熟悉血站的运行机制,成为无偿献血宣传骨干。利用社团自行组织的活动,融入无偿献血宣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 教育宣传方法应形式多样 多利用一些新的载体,提升宣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去了解无偿献血,参与无偿献血。

[1]叶丽霞,马小芳,李 莉,等.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10A):23-25.

[2]朱兴德,张 哲,金小天,等.宁波市高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48-50.

[3]谢 英,张支凤,王水珊.兰州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及行为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66.

[4]王 蕊,肖梦超,齐敏佳,等.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的调查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6):466-468.

[5]陆祝选,钟春平,李 彬.高校低年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态度、心理及需求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2):238-240.

[6]祝 源,张元圆,司徒秋晨,等.大学生献血观调查与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93-295.

[7]李启龙,李晨雯,陈 萍,等.大学生献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6):533-535.

[8]徐 健,杨雪梅,章杏英,等.无偿献血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248-249.

[9]蓝欲晓,鲍自谦,朱为刚,等.深圳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招募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6):418-419.

R47;R45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0.058

2014-11-28

2012年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202112)

叶丽霞(1978-),女,广西梧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E-mail:765629816@qq.com

陈伶俐]

猜你喜欢
血站血液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