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建设探究

2015-12-22 13:57赵冰杨玉麟
图书馆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馆员伦理图书馆

赵冰,杨玉麟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建设探究

赵冰,杨玉麟

文章调研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弱势群体服务内容,分析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失范现象,提出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建设路径。

公共图书馆 弱势群体 服务伦理

0 引言

1988年程焕文发表《论图书馆精神》[1],随后“图书馆精神”逐渐成为学界热点话题;2003年底中国图书馆学会将“百年图书馆精神”列入2004年学术年会分主题,掀起“图书馆精神”讨论热潮。2000年李国新评述日本《图书馆自由宣言》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出我国基本具备对图书馆自由权利展开研究的条件[2];2004年底中国图书馆学会将“图书馆权利”列入2005年学术年会分主题,“图书馆权利”成为研究热点;“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峰会”更将“图书馆权利”的讨论推向高潮。2006年于良芝发表《探索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英美历程借鉴》[3]等文章讨论“图书馆使命”。2007-2008年范并思、黄宗忠等发表文章讨论“图书馆核心价值”[4-6]。对“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图书馆使命”“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逐渐把人们的视角引向:在人文关怀和制度建设背景下,图书馆应该如何存在?

2002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弱势群体”一词,这是我国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该提法。随着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图书馆界对“权利意识”的大讨论,图书馆逐渐关注弱势群体服务,相关研究层出不穷,比如2012年“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公民权视域的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研究”“基于信息援助的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发展研究”“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对策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再如,2014年底笔者以CNKI为数据源,设定“图书馆”“弱势群体”为检索词,获得2001-2014年相关文献960篇。本文调研31家省级公共馆网站的弱势群体服务内容,分析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失范现象,提出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建设路径。

1 弱势群体类型界定

对弱势群体及其类型的界定是对图书馆是否针对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开展服务的判断基础。弱势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用于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我国对弱势群体有不同称谓,如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易受侵害群体。由于角度不同,对弱势群体的界定存在差异。

我国图书馆界对弱势群体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20世纪50年代将少儿读者作为图书馆服务的特殊群体[7];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将老年读者、服刑人员、残疾人作为图书馆应当提供特殊服务的群体;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弱势群体问题凸显,“弱势群体”作为专用术语出现在图情研究中。

国际图联(IFLA)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部这样解释其服务对象:“在使用传统图书馆服务或资料上处于劣势或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利用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人群,包括聋哑人、肢体或发展性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中的老年人,居家不能外出者(house bound),囿于医院或监狱中的人、流浪者、患诵读困难者(dylexia)。”国际图联下的盲人图书馆部(IFLA’s Section of Libraries for the Blind)明确自己关注的主体是视障群体[8]。

结合IFLA关于弱势群体的界定,笔者认为,对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弱势群体进行界定时,应从造成弱势群体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一是身心弱势,如鳏、寡、孤、独、老、弱、妇、孺、伤、病、残;二是经济弱势,如失业者等贫困人员;三是教育资源弱势,如缺乏劳动权益保障的务工人员。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图书馆应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弱势群体包括少年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居家不能外出者,病人、服刑人员,患有自闭症、抑郁症或阅读障碍症人群,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群体等八种类型。

2 公共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失范现象分析

2.1 公共馆弱势群体服务调查

根据本文对弱势群体的类型界定,笔者于2014年10月15日-11月15日调研31个省级公共馆网站,分析弱势群体服务情况。笔者从各馆网页展示的服务项目、活动等方面提取有关弱势群体的服务内容,作为该馆是否为某一类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依据,调查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表2可看出,各馆均开展了弱势群体服务,但服务的均衡性和深度、广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服务对象不全,且缺乏延展性。31家省级公共馆中,只有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等均对8个类型的弱势群体开展相应服务。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等长期作为特殊的服务群体,当前仍然是公共馆弱势群体服务的主要对象;随社会转型产生的弱势群体如低收入者,虽然进入了公共馆服务范畴,但服务深度、广度不够。残疾人服务主要针对视障者、聋哑人、智障儿童、肢残者,但几乎没有馆针对阅读困难症这一隐形残疾类型的群体开展服务。二是服务方式单一。比如,部分馆针对居家不能外出者提供服务,但服务方式只有送书上门。弱势群体的收入、教育、生活差异性导致其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渠道及信息获取障碍也存在差异,提供服务时需分门别类。三是服务内容浅。弱势群体服务内容主要有摄影、绘画、视听欣赏、书刊捐赠等,缺乏提升其生存能力的技能培训及就业信息服务。

2.2 公共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失范表现

公共馆弱势群体服务出现的问题与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失范密切相关。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是指图书馆员在开展针对弱势群体服务工作中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图书馆员承担着通过提供知识信息服务满足公众知识信息需求的使命。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要求馆员本着公平公正、高效高质的精神从事职业工作,这是职业伦理的精髓。公共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失范制约服务质量,体现在四方面。

表1 省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情况调查表

表2 省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情况统计表

(1)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弱势群体构成原因复杂,包括生理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诸方面,图书馆需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弱势群体开展相匹配的服务。比如,为老年人提供大字书、保健讲座;为自闭症患者开设专属区域,保障其阅读、学习权利;针对低收入人群开展技能培训;为居家不能外出者提供上门或快递服务。这些服务不普遍与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有关。

(2)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制度不健全。我国缺乏明确针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服务伦理制度,这制约了弱势群体服务的发展。

(3)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组织文化氛围不浓。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氛围由馆员对什么是符合伦理的行为,如何解决伦理困境或问题的共同体验和认知组成。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氛围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公共馆对弱势群体服务伦理文化建设不够重视,馆员对弱势群体服务缺乏统一的价值认同。

(4)缺乏监督机制。《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于2002年颁布,随后部分地方出台伦理守则,如2006年6月1日诞生了《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尽管有道德准则、服务公约,但缺乏弱势群体服务伦理监督机制。

3 公共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重构路径

3.1 加强服务主体伦理建设

重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建设旨在使馆员具有高尚的道德,达到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统一。监督和考评机制均是从他律角度解决弱势群体服务伦理中出现的问题。馆员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内化为自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能较好地杜绝弱势群体服务伦理道德的失范。

(1)确立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核心价值观。服务是图书馆职业活动的主线,图书馆一切工作最终要通过服务来体现其价值。随着对弱势群体服务认识的深入,保障该群体平等享受知识信息服务应成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主流价值观。

(2)加强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教育。一方面应通过举办讲座等提升馆员的伦理自觉;另一方面,馆员的伦理自觉与个体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息息相关,馆员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完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规定馆员应“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正是基于此。

(3)图书馆可以开展换位体验活动,进行伦理实践,馆员变身为弱势群体体验“被服务”。通过换位体验,馆员可切身感受弱势群体服务是否细致入微,对弱势群体的感受也有相应的了解。

3.2 完善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制度

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制度化是将不统一的弱势群体服务整合为图书馆界共同认同和遵守的,由系统的规则组成的硬性约束规定的过程,这很重要。

(1)立法约束。加快制定公共图书馆法,其中应包括对弱势群体服务的平等、无差别服务原则的确认;建立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监督问责机制,旨在从法律上规范馆员的弱势群体服务行为。

(2)考核激励。考核激励是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他律手段。对弱势群体服务进行考核是对一定时期工作的总结和检验,相关激励则有利于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

3.3 营造弱势群体服务组织文化氛围

图书馆要加强弱势群体服务组织文化建设,树立弱势群体服务品牌,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通过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组织文化建设,在馆员中树立“为弱势群体服务”理念,激发馆员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 结语

强化弱势群体服务并非公共馆服务创新的噱头,而是在新形势下“图书馆该如何存在”问题的重要答案。“追求服务就是追求伦理”,图书馆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服务伦理是深化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途径。

[1]程焕文.论“图书馆精神”[J].黑龙江图书馆,1988(4):9-11.

[2]李国新.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述论[J].图书馆,2000(4):12-16,20.

[3]于良芝.探索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英美历程借鉴[J].图书馆,2006(5):1-7,31.

[4]黄宗忠.论图书馆核心价值(上)[J].图书馆论坛,2007(6):3-8.

[5]黄宗忠.论图书馆核心价值(下)[J].图书馆论坛,2008(1):1-3.

[6]范并思.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我们面临的挑战[J].图书馆建设,2007(12):15-18.

[7]加强儿童思想教育成立儿童图书馆摆设新小人书摊[J].文物参考资料,1950(Z1):47-50.

[8]王素芳.关于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与反思[J].图书馆杂志,2006(5):3-9.

Exploration on the Ethics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for Vulnerable Groups

ZHAOBing,YANGYu-lin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websites of 31 Chinese public library at provincial level,analyzes the abnormal library service ethics for vulnerable groups,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ethical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service for vulnerable groups.

public library;vulnerable groups;service ethics

格式 赵冰,杨玉麟.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建设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5(6):30-33.

赵冰,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杨玉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2015-03-11

猜你喜欢
馆员伦理图书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去图书馆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