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2015-12-23 09:30孙洪宽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教学生活化方法策略

孙洪宽

摘要: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需具有的优良品质,思想道德课程的开设也是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从而使学生们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质。而小学作为人们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在思想道德课堂上为学生们普及相关思想道德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他们人生成长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只有在小学便为学生们培养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学生们以后的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新课改的提出下,要求老师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知识的普及。对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普及的一个重要方法便是将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思想 品德教学 教学生活化 方法策略

一、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思想品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有在小学阶段便让学生的培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们以后的成长道路更加平坦。而对于小学思想道德品质教学,我们需要讲究的是策略。对于小学这样拥有爱玩天性的阶段,对于思想道德的大道理或许无法达到认真听讲的状态,因此,我们提出了将思想道德品质生活化的日标。而纵观现如今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学,大多数老师仍然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列于思想道德课本,大多数都是些生硬难懂的大道理,而小学生们面对这样枯燥的文字,大多无法提高自身兴趣去学习思想道德知识,凶此使思想道德课堂富有生活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教师们的成不变,以及教师们的不懂得变通使得政治课堂如以往般枯燥无味,让小学生们兀法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兀法在课堂上形成高度互动,从而不利于学生们培养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于这基本现状,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二、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改变自身教学模式

正如前文所言,大部分老师都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对课本进行通读,然后让学生们进行生硬的背诵与朗读,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更是枯燥无味的,且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无法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所以老师们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改变自身教学模式,现如今的社会是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时代潮流,教师们应该充分把握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摒弃以往的旧观念,抛下以往旧的教学模式,懂得创新自身教学方法。比如,现如今的社会因为有了智能化,大多数的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软件,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软件将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当然,多媒体的运用也需要讲究合理的方法策略,老师们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搬到多媒体上,让学生们能够在多媒体这样的智能化下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此外,老师们应该紧抓学生们爱玩的天性,在多媒体知中增添学生们感兴趣的图片或者音乐,这样不仅可以适当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软件更加丰富有趣,更可以在课堂上使学生们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由此可见,对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培养,首先应该从改变老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开始,老师们应该以身作则,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有生活化以及趣味化。

2、进行情景在现

若想使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具有生活化,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贯彻生活化这 日的。基于这基本方法,老师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情景在现,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思想道德品质的事件,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白行表演,让学生们自身投入到事件之中,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请不同的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还原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然后让他们在自我表演之中认识到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在自我表演之中领悟到践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愉悦性,这就叫做以身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思想道德品质等建立,由此来引导学生们不断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我看来,情景再现,不仅可以还原,思想道德品质相关事件,使相关思想道德品质理论由抽象变为具体,更可以让学生们在自我体验之中,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使思想道德品质逐渐生活化,使学生们都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走出课本,走向生活

既然要使道德品质的教学进行生活化,教师就要让学生们不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而应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之中感悟思想道德品质,比如,老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去马路上帮助困难的老人过马路,更可以帮助小学生回家,诸如此类等等,只有在生活中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才能让学生们在生活之中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这种走出课本走向生活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们更加的贴近生活,更可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当然,走出课本走向生活并不意味着要脱离课本,只走向生活没有课本是万万不行的,只要有课本而没有生活实践也是萬万不行的,因此,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之中,应该注重两者相结合,有重有轻,才能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事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总结

道德品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老师作为小学生们的引路人,更作为小学生们的第一任导师,更应该自觉的引导学生们培养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将思想道德品质生活化,便是培养学生的进行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法。基于这一基本方法,首先老师们应该学会改变自身教学模式,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此外,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演示,让他们在自我表演之中感悟道德品质,最后,老师们应该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走向生活,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在生活之中体会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引导学生们不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观,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为自己以后的成长垫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贡惠霞.刍议小学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1).

[2]陈燕燕.基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5).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教学生活化方法策略
重视情商因素 促进和谐教学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品德课聚焦教学目标策略探微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