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性策略研究

2015-12-23 09:30于洪艳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材农村英语

于洪艳

从教二十多年,我一直站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线。梳理记忆中有关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上万节课堂犹如一望无际的湖水,在思绪的澎湃处激荡起无尽的涟漪。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为什么摆脱不了“英语”的“瓶颈”?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升为什么难以破解“英语”的“短板”?

一、对制约英语课堂教学诸因素的思考

1.对教材的思考

教材是什么?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是承载教学目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资料(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基本线索,是为教师完成一定育人目标服务的、师生之间的中介媒体。受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农村初中教学教学资源匮乏(每学期教师手中领到的只是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学用书,学生手中仅有一本教材),教师、学生拿到教材(教科书)后就如同捧着一本“圣经”,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全部内容,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教师和学生走不出教材的怪圈,这样课堂就没有了“源头活水”,就难以激起“有趣”的碧波、“有味”的浪花。

2.对教师的思考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确如此。听名师的一节课,你能在情与境的交融中感受到师生间配合得默契无痕,你能感悟到课堂流程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和水到渠成,你能在学生思维的激荡与碰撞中惊艳地看到个性的率真與发展的潜能。感觉时间飞逝,让你意犹未尽。不用再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单从学生快乐的笑脸、得意的眼神、满足的表情,就能看出其对享受知识、体验情感的愉悦,这正是课堂高效的理想境界。相反,有时听一节课,真让你如坐针毡,蒙头晕脑,不知所云。截然不同的两种课堂效果,其主要决定者在于准呢?还是教师。冷静分析教师决定课堂效率高下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态度、责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缺少了这些基本的素养,根本就谈不上课堂教学效率;二是缺乏教学方法,理念陈旧落后,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队伍,大多处于这两种情形之中。对于前者,无需赘述;对于后者,我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服务、指导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人,是课堂的“主持人”和“策划师”,而不是“演员”,也不是“导演”,更不是包办学生学习的人。

3.对学生的思考

(1)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受客观地域生存环境的制约,他们不像城市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曾受到正规的英语启蒙教育。虽然现在农村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但对学校、儿童而言.英语只是一门“副课”,学与不学、学好与学坏都一样,反正初中要从头开始。更为可悲的是,有些小学根本就没有英语专业的教师,而是非专业的老师来上课,凭初中、高中所学的英语功底来“越俎代庖”,在儿童英语学习的白纸上不是添加了正规的一画,而是染上了一个“污点”。每年初一年级都要花很大的气力、很长的时间,去纠正学生的发音、字母笔画的书写错误,有的学生由于习惯定势往往很难矫正。

(2)农村初中的儿童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重写轻读,或者只记不说,加之中考、高考听力的取缔,失去了体制上的激励导向,英语本质的语言工具性消失了,英语学习变成了“哑巴英语”。

许多综合成绩好的学生,在上了高中之后,面对高中全英语式的课堂教学,由于听力的欠缺,课堂上听不懂,跟不上教学的进程,导致英语成了学科中的最大障碍。有恒心者耗费成倍的时间和精力予以补救,但收效都不大,以至于英语成绩滞后,错失了进人重点院校的机会。无恒心者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最终无缘高校之门。即使是迈人高校大门的学生,英语的听说水平与大中小城市进校的同级学生相比相差甚远,既影响了其求学的自信心,又严重制约了其长远发展。每每与上高中、大学的学生谈及此事,我的心就如同刀割一般,感到

深深的愧疚,一次次责问我的教学是否合格,督促着自己去反思。

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高效的策略

1.“走进”教材更要“走出”教材,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走进”教材就是要深人钻研教材,读懂教材编写的意图,弄清一期、一个年度甚至初中整个学段教材的知识体系,明确各个阶段中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层分级的要求。既要形成在宏观上“面”的把握,又要明晰脉络上“线”之间的联结,正所谓“高屋方能建瓴”。“走出”教材就是针对每一课、每一课时“点”的提炼,是一节课教师实质上要“输人”的信息。具体表现为:提炼学习目标,设计核心问题,预设问题答案,连接环节的过渡语,策划展示的方式。把那些无关学习目标或距离学生实际生活、知识储备较远的素材,大胆予以替换、删除。同时添加补充一些有利于目标达成、易于问题解决的鲜活“例子”,让“输人端”丰富而又多彩,课堂才会“游刃有余”,“输出端”才能生动饱满。

2.还课堂给学生,努力构建“生命课堂”

(1)构建“生命课堂”要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而不是把初中学生当作成人去看待。他们正处于“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因此教学中要保护他们的“童真”“童趣”“童乐”,不要以“成人”的名义摧毁他们的“童年”,使他们能够拥有足够的自尊感,又不丧失勤学进取的“童心”。让教学回归到“呵护、唤醒、激励孩子学习愿望”的教育本真上来。

(2)构建“生命课堂”要创设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境由心生,环境育人。刨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必须从转变教师的心态做起,放下师道尊严的呆板面孔,改变课堂常态,把自己当作节目的“主持人”和“策划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探索者、学习的体验者、学习的建构者、学习的主人、节目的“嘉宾”;把教学营造成教师指导学、学生自主学、学生合作学、学生展示学的生命体验过程。课堂伊始,只要教师面带微笑,心怀期盼,用饱满的激情、幽默的语言、巧妙的导人过渡、多样的探究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或讲、或练、或读、或说,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感到老师的期望,享受知识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课堂就不会成为“老师讲,学生听”枯燥无味的“讲坛”;不会成为老师做、学生看、看完之后模仿的“画室”;不会成为老师出题、学生猜谜的“灯谜游戏”;不会成为老师领着个别学生表演的“舞台”。

(3)构建“生命课堂”要突出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生活性。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一定要突出它的工具性,要善于鼓励学生多交流,如课堂上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课外活动小组的英语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都是学习、交流、实践的有效方式。学生只有多实践、多锻炼,才能真正领悟到语言在不同情境之下的语气、语调,才能真正体验到英语源于生活,做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

三、总结

总之,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从学情出发是我们的坚守,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我们的主旨,面对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异彩纷呈时我们情思迸发,万象更新间我们慨叹无穷。生命本天成,大道顺其行,灿烂生命让课堂灵动,求索历程让脚步难停。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共同成长在教书育人的路上。

猜你喜欢
教材农村英语
教材精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读英语
新农村 新一辈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