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

2015-12-23 09:30胡秀丽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教材

胡秀丽

摘要: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不仅仅是提高了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传统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基础语文知识、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实际情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对于学生今后成长而言至关重要。语文学科作为提高学生个人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包含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包括了较多的文化知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并深化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掌握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的文化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在素质教育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局限在知识讲授方面,更为主要的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传统文化精神品质与内涵便是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身就与现阶段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有助于纠正青少年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的思想情操、语文素养都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1]。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充斥在学生周围,而网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且具有开放性特点,各种数据信息混杂在一起,其中包含了一些负面信息,对于心理、思想发育尚未成熟的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品质,并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知识,为培养具备良好素养与精神的优秀人才奠定有利基础。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而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所考虑的重要问题[2]。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与要求,对教学方式作出创新与完善,充分发掘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文化传承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一)深度发掘教材

教材是教师完成语文教学所依靠的主要教材与资料,同时也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如何对教材中蕴藏的、潜在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挖掘,也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予以一定的重视。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相关内容,然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些传统文化,更加侧重知识点上的讲解[3]。然而,这种方式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学生也无法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也就需要教师在今后,对文章内容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为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由浅入深的学习语文知识,保证学习质量。

(二)深化文章讲解

目前,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一些文言文,这些内容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现代文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且更为容易理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来划分文章讲解的深度,保证学生可以通读文章,并理解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知识。一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文章创作当时的时代背景,来为学生进行讲授,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学生对于文章中的部分语句、内容进行深度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加生动的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并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及学生的学习水平[4]。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鸿门宴》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进一步介绍鸿门宴故事发生的背景,然后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来营造较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探索,让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讲述的相关内容,而教师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也可以对一些成语典故、星象、故人坐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视野,有助于学生深度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重视汉语思维方式导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国家,尤其是汉语,在我国传承了上千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形式、方式也在时代更迭的影响下而产生不同,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必须要将古文、古汉语方面的相关知识,普及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来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也就需要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古文时,必须要从汉语角度出发,结合汉语的特点、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来为学生讲解阅读理解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最为贴近作者思维的状态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使得文章理解、文章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特征,也有助于深度理解作者隐藏在文章中的真实情感,对文章主旨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完善课堂教学计划

由于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特点,包含了多种文化,因此语文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保存下来,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5]。随着当前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可以具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扮演好文化传播者这一重要角色。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在为学生进行初步讲解与介绍的前提下,让学生结合知识,自主对文章进行了解,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其他教师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聆听其他教师所讲解的相关知识,为个人学习与思考累积宝贵素材,保证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现代文明对于传统文化造成较大冲击,而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如何将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在今后教育的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深度发掘教材、深化文章讲解、重视汉语思维方式导入、完善课堂教学计划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翠霖.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散文百家(下),2015,(12):93.

[2]叶兵.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中旬),2015,(12):122.

[3]张怡文.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201 5,15(34):93.

[4]蒲荣权.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速读(上旬),2015,(11):133.

[5]靳世宁,邵春莉.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神州,2015,(32):20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传统教材
教材精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