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探析

2015-12-23 01:25王翠萍
魅力中国 2015年1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王翠萍

摘要: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基本板块。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注重发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经验。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展开了一番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有效 教学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重智轻德、轻兴趣的现象,给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内在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主体性的原则。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课堂参与的程度,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科学性的原则。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好奇心旺盛,对道德意识和团队行为的理解不深刻,因此,教师一定要确保使用科学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开展教学,保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健康成长。

整体性的原则。素养教育要求我们要全面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教师一定要注重同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循序渐进的原则。核心素养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一定要注重务实学生的基础,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带来的功利心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原则。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包容这种差异,鼓励学生存在观点上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开放性的原则。新时期下,我们开展语文教学决不能就事论事,教师要积极使用开放性的活动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吸引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扩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语文文化,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途径

1、实施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手段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在于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课堂导入这一关键的环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科学而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还能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篇课文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几块奇石的图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并且配合上一些漫画形象进行对比,如将某块像猴子的石头与美猴王的图像放在一起,将“仙人指路”和一位仙人的图像放在一起等。通过让学生这样对比观看,学生越来越觉得这些石头真是奇妙,进而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接下来我再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石头是从哪来的吗?”让学生进行猜想,最后再为学生揭示谜题,并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向学生展示黄山奇石的魅力。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导入,能够将教材中简单的“黑白知识”立体化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继而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想象力,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除了多媒体导入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操作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导入方法,丰富导入环节的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课堂导入的教学意义。

2、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要摆脱掉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积极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生成。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教师如果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偿失。教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

比如,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我在班上举办了一场“配音比赛”。我将著名小品《主角与配角》搬到课堂上来,将小品的声音去掉,让学生进行配音。学生可以自愿地参与到这场比赛中来,要根据“对手”同学的语言进行随机应变,最终共同完成作品,然后在所有选手表演完成之后,由班上的学生一起投票选出最佳的配音表演。这样,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给予学生时间和场合进行大胆地想象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踊跃地参与到比赛当中,营造了活跃的活动氛围,并且积极展示自身的才能和语言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又比如,我在班上举办了一场“讲故事比赛”,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著名影片《钢铁侠》的一小段片段,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兴趣,接下来,再次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魔幻城堡、海底世界、未来都市等充满奇幻色彩的场景类图片,接着对学生说道:“同学们,钢铁侠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你们觉得他会穿越去哪里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编织属于你们自己的奇幻故事吧”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编故事,到达规定时间后由小组代表讲出来,或者进行组合表演都可以。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很高,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始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冒险。

3、加强写作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写作是体现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写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教师一味地传授给学生应试技巧使得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情感,写作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我们必须加强写作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使学生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比如,某一次,我从谈话中了解到班上有个学生的公交卡不小心遗失在了路上,后来是有好心人捡到,根据卡上面的姓名和学校地址给他送了回来。在与学生聊到这个故事时,我看到学生的感悟颇深,对好心人表示出了很大的感激。然而我想到,这种情感终究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消散甚至遗忘。于是,我以此为起点,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生活当中遇到的令人感动的事情,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这样,通过对生活事件的文学性加工,学生的情感能够保留地更加持久,并且逐渐养成留心生活、感谢生活的习惯,对写生活的兴趣也逐渐提升,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总结

小学语文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的各课程学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使用实用性强、满足时代特征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杨巧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5,5(39).

[2]沈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5,20(1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