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12-23 08:29聂丽杰
魅力中国 2015年16期
关键词:提高有效性

聂丽杰

摘要:新课改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呈现全新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同时接受道德品质的教育。随着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同时具备较高学习成绩和较高社会品德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品德和社会课程有意识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进行道德与精神引导。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引言

小学教育课程中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不可缺少,开设这项课程能够更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影响严重,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对思想品德并不重视,这样就失去了这项课程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解决自身教学问题,创新教学形式,在保证学生提高成绩同时,重视思想品德的提高。利用社会实践、建组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高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努力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用于小学课堂有利于让学生有欣赏社会品德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吸引和培养学生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品德和社会素质喜爱程度会影响学生今后对该课程的喜爱程度。通过用提高学习兴趣的方式,满足小学生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课程中不要只灌输理论知识,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了解社会中正能量的思想品德。学生接触的是积极思想后也会接触一定消极思想,教师应及时指出思想的错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品德。教师应对抵制社会上错误品德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明辨是非对错。例如在进行“人们在土地上耕耘”教学时,在讲解有人进行食物浪费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请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经历或在新闻报纸的事例?”学生对此都积极回答并表明自身看法,教师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素质,这样学生表明对食物浪费行为厌恶并认识到其危害。这样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坚持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用正确思想对待社会现象。

2、贴近生活,结合实际

小学时期学生通常在家庭和校园中进行活动,为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学生离开家庭和校园,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需要学生了解社会知识,因此学生要通过实践进行知识教育。通过实践学生会拥有深刻印象,特别是理论的知识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进行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会产生热烈的景象,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看着书本教学,那样是没有趣味性的,教学的效果会不理想,授课时要联系实际,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信息,讲课的时候也要随机应变,多讲讲和学生有关的,让学生觉得事件与自己本身很接近,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例如进行“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教学时,可以采用结合实际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情景设定,将教学任务转换为实践任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假如我是教师、假如我是环卫工人、假如我是律师…”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展现对家乡的了解,教师紧接着进行提问“哪位学生愿意对自己的家乡简单的介绍?”,这样通过不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感受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

3、因人而异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品德与社会引导,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不同,学生形成的思想风格会不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风格,要尊重不学生的思想差异,在引导的时候也要不一样。教师要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思想品德提高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特思想品德风格当中去提高自身思想品德,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些对思想品德的感悟和理解。例如进行“科学技术改变农业”教学时,不同学生对农业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通过照片显示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进行提问“是否有学生愿意讲一讲对农业的了解?”,通过学生对农业不同方面的了解进行授课,然后对学生进行农业知识补充。教师授课时要注重自己的立场,不要陷入传统教育的模式,要让学生成為学习思考的主体,让自己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人。教会学生理解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存在自己学习风格的不同,不要扼杀学生的自身独特性。教师要明确自己学习的准确目标,坚持不懈的提高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防止不良思想传播,导致校园风气遭到破坏。小学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利于学生树立实事求是 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理念。小学进行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使用教学方法的作用,提高思想品德整体教学水平。例如进行“地震灾害中的少年英雄”教学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整理“抗震救灾少年”的故事,学生了解后教师提问“让学生进行简单概括并阐述学到什么精神?”重点让学生了解优秀少年英雄的先进事迹,感受英雄的勇敢无畏,学习英雄的机智无私,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并学习基本救护方法。教师利用科学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思想,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习产生积极态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活跃氛围。

结束语

学习品德和社会课程不能够局限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学通过接近实际生活的方式让学生课堂充满活跃氛围。教师在进行品德和社会教学中起着重要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使品德和社会教学在小学课程中充满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素芳.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5(2).[2]蒋富贵.新课改下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4(26):24-24

[3]陆秋平.刍议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3):21 -21

猜你喜欢
提高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