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特征及培养策略

2015-12-23 09:30赵永欣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核心学科

赵永欣

摘要:目前,我国的新课改在不断的完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学重点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转变。在此基础上,我国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综合性、迁移性、时代性和终身性等特征。基于此,今后的高中地理学科素养教育需要教师提升专业水平,转变教学方式,运用乡土地理资源,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素养特征 培养策略

引言

一年一度的高考的结束,正是一年一度备考季的开始。高考备考,人们心目中离不开一个“考”字,“考”即“考试”,所有人(包括家长、学生和老师),无不为此心焦。然而,离不开一个“考”字,也恰恰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应试心态已然偏离了多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就与高考的宗旨相违背,遑论取得好成绩了。因此,备考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思路与理念,这就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来引导备考。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1 9 9 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出现了“素质教育”,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正式向素质教育迈进。尽管素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但仍存在着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迫于升学压力部分学生身心健康受损等问题。立足于国情及时代需要,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核心素养概念于2 0 1 4年提出并被纳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国际上,经合组织(0ECD)于l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及其指标体系,并为世界各国研制本土化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参考模型。为了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我国在2 0 1 3年开始核心素养的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多个单位,研究并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最终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界定为: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个领域和六个核心素养指标,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以应试教育的知识为本,追求能力对知识的超越,而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综合体,它已超越了知识与能力之争,更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可教性、可学性以及可测评性。

2、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第一,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从学科属性来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交叉学科,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地理核心素养正是在这种综合性学科属性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备综合性特征。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地应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技能和态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能力和关键涵养。第二,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实践性。地理因素是人类实践活动展开的物质性前提,而人类实践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主体对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地理环境进行认知及其相关能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与生产资料),教育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正内涵着个人一定的地理素养,这就决定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本质。第三,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终身性。地理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当一个人被教育养成具有某种特质时,这种特质必然扎根并伴随其终身。这种素养是通过常年学习和培养得来的,一旦形成就会使之终身受益。地理核心素养的这种终身性质,能够对步入社会的每一个人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教师要提升专业水平,树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教师作為教学改革的落实者,其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地理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是沉着应对挑战的关键。为确保自己能成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引领者,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提升:首先,教师应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师应仔细研读2 0 1 7版课程标准,并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把握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及其实践模式,将核心素养与实际教学有效融合,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重视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已具备较高水平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促进自身地理核心素养水平提升,譬如观摩优秀教师示范课、阅读文献、参加培训等,以提升自己专业水平。

3.2拓宽视野,实现知识迁移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内在特征,但这种学科特征要转换成为考生的内在素养就必须要经历自我融通与转换。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地理知识的实践创新,即由有知到未知的迁移,运用知识理解与解决现实问题。注重从细节知识和原理入手,试题往往在细节中隐藏宏大视角,大思维。不少人称之为“小切口、大纵深”。

3.3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和学习模式,将有限的知识体系化

话虽是这么说,但我们的这一方法却受制于我们现有的教材和课程的编排。目前,我们的地理教材是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这样的顺序给大家编排的,将相类似的内容都安排一个子章节,这样虽有利于知识的编排和整理,却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而且,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和教材相配合,也是分阶段的为学生讲述了不同的知识,面对这些现实,就需要高中的地理老师们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知识整合能力,能够自主帮助学生们将他们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梳理,变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结语

以上是我对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见和建议,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把握住学科教育的精髓,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收获真才实学。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 1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国发( 2001) 21号.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核心学科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