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12-23 09:30杜志国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杜志国

摘要:教与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象帮小孩走路,扶一把随时准备放手;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努力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引导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教师的职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自学 能力培养

叶老曾说:“教学的本旨在于养成能力,形成习惯,且使学生终身受用之。”“教师之为教不在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是有限的,外面的广阔世界所需要的知识是无限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里教给学生掌握某种方法和技巧,此乃上上之策。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可见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力求做到切合他们的心理要求,使他们乐于接受。反之,“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若把语文知识编成歌曲教给学生,让他们在歌声中记住知识,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力求教法多变,不仅有默读、朗读,还有速读、跳读、细读、精读,以及把握文章要点的圈点勾画和批注等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我重点培养他们的速读、细读、精读的能力,要求通过“速读”能把握文章的整体印象(题目、出处、作者、体裁、背景),记住文章梗概;通过“细读”把握文章的字、词、句,感知各段落的大意,理清思路;通过“精读”,归纳中心思想,参悟作者写作意图,学会分析写作特色,并巩固迁移。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懂得方法,效果自不待言。

二、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学习。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会生存》-书中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昵?

(1)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做到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技巧,先扶而后放。“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教师在精讲课文后,应留足够的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钻研、去探索、去开拓。若学生处于山穷水复时,教师稍加点拨,使他们能柳暗花明。因为教课的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给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文章。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是把“课本”与“读本”巧妙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读中掌握自学的方法。

(2)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内化知识能力。

阅读是借助于语言文字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输信息的过程,它要靠人脑的综合、加工、重组才能完成。阅读所获取的知识,通过阅读者的想象、推断,转化为主体的形象或严谨的逻辑,这就是内化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要注重阅读方面的方法指导。“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的多了,积累的东西自然也就丰富了,但这些丰富的东西如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呢?这就要靠“写”来体现。写作,其实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读的结果的体现形式,是对读再创造的,是读的内容的外化过程。读与写是互为基础的,可以采用先读后写的方法,也可采用先写后读的方法,如:读后感,作品评论等。通过比较,然后知得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两者相辅相成。

(3)设疑为证,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提高语文训练效率的中心环节,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层层加压,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并借助于各种手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求证。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设置一些统领全文的大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析疑的过程中,通过内力外因,尝到自学的甜头,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成功的解决问题是一剂兴奋剂,学生在收获着知识的同时地在收获着自信和勇气。这样做,会更有效地发展他们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课外延伸,使学生广泛学习。

教师还要把课内学法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举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时候,由课内到课外的过度,显得万分重要。要有意识、有目的的结合课内外内容,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了课外。”可见,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因此,要指导学生多读些课外书,利用迁移规律,把课内学得的读书法运用到课外,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如名人成才故事、传记、游记等,还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抓住精彩片段细细体会;对较长的文章要学会选择重点情节摘读,其余的内容可以快速浏览过去;读时要学会圈画批注,查阅工具,边读边想;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领悟创新,使学生深层学习。

学生乐学、会学、去学,还要在阅读中不断去体会创新,以激发写作。在阅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感悟、意会,或是从中受到启迪,引起共鸣、激发思考,这时会情动心动,欲有感而发,这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这些信息、思维、想法、灵感加工创造,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挚爱亲情》中学生有感于亲请的伟大,感于父母深思,感于祖辈厚爱,应使他们的情感更热烈,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情思,记下生活中珍贵的瞬间。用眼、用心去观察、体会,用行动去创新、写作。这就把培养阅读教学中的自学能力提高到写作这一更高的层次。

总之,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在语文新课标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教研实践,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是每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件大事。希望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阅读教学老树开花,青春永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

【2】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3】邸玉珍《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2期,

【4】張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7期.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