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15-12-23 09:30辛淑梅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研究探讨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辛淑梅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存在叛逆心理,容易产生负面的情感,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响应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新课改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本教学 情感教育 研究探讨

素质教育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质则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表现为内在的知识涵养,而语文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是能力的综合反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生活实例和课文为例,让学生重视写作材料的日常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于美文的鉴赏,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养成锤炼语言的好习惯。但是一篇没有情感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每一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都是学生情感的体现。纵观古人前人的文章,千古闻名的都是情感表达巧妙的文章,或是能引起人的理性思考,或是能感召人们的内心种种。由此可见,在语文课本教学中加入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仅仅对学生做到情感教育是不够的,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学生愿意学习语文的基础条件之上的。我国的教育具有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是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旋。初中與小学具有极大不同,单纯从语文方面来说,初中语文考得更为全面,更为综合,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我国已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质则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表现为内在的知识涵养,而语文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是能力的综合反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行多元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创立情感氛围

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为本节课做足准备,这也是为同学们创设情感基调的前提,广采博览的语文教师在剖析文章之前,应该去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以及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思想的变化。要想组织好教学活动就要清晰去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内涵,以此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独有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去深入角色,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深入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也就是所谓的以情入境,因此,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中的修辞、词句、文字都有一个自觉的感悟过程,这样就会让学生自觉的去探究文章内涵,以此受到熏陶。例如,如果老师对于冰心的坎坷经历,对于离家游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还有就是思念祖国的赤诚之心这些都不了解的话,那就没法掌握《纸船》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就无法去引导学生去感受那爱国的赤诚之心,把情感作为载体,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去把握文章的情感蕴含,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施行情感教育,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激发学习的动力和欲望,从而获得所需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受到情感教育的洗礼。

3、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文章开篇以背影落笔,这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离别又两次写到背影,父子间离愁别绪被描摹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而文章结尾,在作者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蹒跚肥胖的背影,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与开头遥相呼应,真正做到了始于情,收于情。正如刘勰所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之情自然融入文中之情,且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对“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有了充分的理解,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一课,可引导学生品析:诗人借助四个意象——一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感情层层推进,作者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及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心声无以复加。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荷塘月色》、《与朱元思书》等文章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优美的词句领略济南冬天山的秀美、水的温润,月下荷塘的恬淡优美以及富春江岸的异水奇山。还有《斑羚飞渡>中的合作、奉献精神,《爸爸的花落了》中的骨肉亲情,《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等人献身人类事业的崇高精神……这些教学载体,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了着落,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人格个性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饱含情感且富有感染力的,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去选择一些经典的片段,如,包含自尊、自爱、愉悦的情感片段,有丰富情感的作品文段,更多的去贴近日常生活。内涵情感丰富的文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老师要去指导学生自己去深入读作品,自觉的去掌握文章内涵和情感,去诵读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其用心去感受文章,以此可以达到理解文章的最佳效果。例如,《春》这篇文章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段文字将春天的景象完美地展现出来,一副生机勃勃的水彩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相应的画面,加以感情去诵读,以此就可以达到情感自然流露的效果,切实的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老师让学生去注意文章中那些优美的字词,去感悟和领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利用情感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不断加强学生的个人素养,提高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于漫山,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

[2]陈永忠,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06)

猜你喜欢
研究探讨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