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015-12-24 12:03罗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50期
关键词:渔樵实词本义

罗静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许多考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如何在这一部分中提高分数,除了善于积累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针对文言文考题的实词部分,有以下几点方法值得借鉴。

一、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后,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如,2003年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A.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出自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二、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如,“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互相促进,可谓双赢。

三、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如,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四、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它在文中做什么成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如,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③故久立与其客语。④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解析:①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②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故“樵”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③句中“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意”讲。④句中“故”作名词“琅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原来的”。

五、形训求义法

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的剖析释义。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学生了解词的本义,也有利于学生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学生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等,显然与文意不符。

六、音训求义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后人便称之为通假。例如,早晨的“早”,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两个字声音相同,“早”是“蚤”的假借义。

猜你喜欢
渔樵实词本义
渔樵三问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打渔人
文言实词推断法
渔樵问答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朱买臣故事人性书写的两种偏轴——以息机子本《渔樵记》、《万壑清音·负薪记》为例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