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25 07:02雷高丽
魅力中国 2015年1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应用教学

雷高丽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它要求教育更加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老师积极投入自身情感。教学情感主要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具体事件时表现出的一种专业情感,是一种教育智慧。当前,在教学中存在老师重知轻情、教学过程技艺化、负向情绪投入过多、学校环境的钳制等问题,阻碍了老师教学情感的参与。长期以来,老师习惯于”教书匠”的角色,他们更多地将自己定位在知识“传递者”的层面。但教育教学是一门复杂多样且具有情感性的科学,不仅需要老师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付诸积极的情绪情感。知识、技能与情感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可回避的内容。在“核心素养”影响下教育教学更加提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加关注人的整体、综合、全面发展:更加强调现代社会对情感与认知维度的共同需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 应用

一、老师教学情感的蕴意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良好情感是实现理性共鸣的根基。而教育是师生之间双边沟通的活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除对知识习得外,师生间还需要时刻进行心灵触碰和情感沟通。“情感和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彼此交融的。教育教学是一项情感实践活动,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将书本中的理论传递给学生,而且也将自身的人生体验、世事的洞察与见解、人际交往经验以及道德品质传递给学生。同时,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老师仅依靠既定的理论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更需要老师情感的倾注。老师运用自身情感能够帮助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更加深刻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学情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特定事件时的一种专业情感,是老师在面对课堂教学、人际关系、教学管理和老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工作所持的态度以及产生的真实的内心体验,其本质是一种教育智慧。它能够协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赋予情感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感将学习者与知识、教材以及老师关联,在宽松的信任环境中,提升老师认同感以及知识兴趣感。老师不仅要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注重用情感滋养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培育学生的知识、情感和道德,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品质修养的共生共长。

二、老师教学过程中情感参与的缺失

心理构成是由情感与认知结合而成,教学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由人组成,因而教学也必定是情感与认知共同参与的。教育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渗透,教学过程的情感投入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然而,当前我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仍旧将精力主要投向知识的传授上,老师并未意识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情感教学仅仅属于“纸上谈兵”。

一是老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唯分数论仍是大多数老师所推崇和追求的教学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教学都将知识学习摆在首位,而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关怀,学校成为单一的以传递知识为主的场域。因此,教学中,老师更注重自身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忽略了教学的人性化。为教而教,以分定教趋于常态化。

三、教学过程趋于技艺化

教学目标的倾功利化。随着社会功利化的加深,教育教学也日渐企业化、商业化,使满怀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很快被蛰伏于现实之中,将学生成绩摆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对于教学中情绪情感的关注与运用处于低迷状态。同时,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怪象:老师使用的教育手段较为人性化时,其行为结果往往较差,甚至连自己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实现,而当老师使用比较严苛且单一、功利性强的手段时,其结果往往却是较好的。迫于这种怪象,老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也倾向于功利主义和唯名主义,成了传达任务的工具,逐渐丧失了对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的追求和探索,他们只注重“发放各种专业证书,但不提供丰富的智力与情感教育”。在工具化作用之下的教育越发趋于技艺化,老师也很难从教育本身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宜。其次,教学过程中的倾利益化。国家提倡的全面发展同家长期望学生考上理想学府的需求之间难以化解的冲突,家长是老师的直接接触者,老师只能将教学目标倒向这些直接接触者,导致教育教学成了一门技术或技能,带有浓厚的技艺化色彩。

四、老师负向情感的过多投入

烦琐的外部事物对老师情绪情感的干扰。由于外部事物的影响,老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于教学研究,甚至将生活或工作中的负面情感带入课堂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思考自我价值,然而老师在繁忙的工作和杂乱的行政事务中无法抽身,甚至连生活方式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更无暇思考,久而久之,老师就失去了教学热情,情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情感的性向和增减功能,即情感拥有正向增力和负向减力的效应,老师很容易将负向情感带入课堂,造成紧张的课堂氛围,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感体验,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生的负面反应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情绪,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其次,学生学习态度影响老师的情感表达。老师在课前积极搜集教学素材,认真、详实地进行备课与教学设计,因此,老师预设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

五、学校环境对老师情感投入的钳制

学校文化环境以控制为主,老师很少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老师从事的教学工作不是在真空中展开的,而是依循学校安排进行的。一般而言,学校的教育常规通常是刚性化的,对老师日常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与部署,通常情况下老师处于被支配地位,因而,多数老师保持服从和沉默的态度,不愿表露自身的真实情感和意见。没有了话语权的老师很难对教学钻研与革新倾注更多的情感与热情,在教育教学中不论碰到怎样的教学情境都将大纲内容不经加工地套用其中。如此一来,教育像一个技术工程,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像是技术执行者。在这种缺少情感性和创新性的环境中,老师处于被动、无奈又无力的地位。老师的生存越来越制度化、规则化,老师更加麻木,对生活和工作失去了原有的动力和激情。

參考文献

[1]葛建定.创新力: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11):60-61.

[2]蔡清田.“核心素养”:新课改的目标来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10(BO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应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