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体医结合”处方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①

2015-12-28 08:28刘大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9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处方

刘大伟

(大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 辽宁大连 116044)

医学院校“体医结合”处方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①

刘大伟

(大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 辽宁大连 116044)

该文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表、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结合当今的医学专业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未来职业特点,构建以体育与医学学科交叉与融合,以运动处方教学为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对医科大学生参与运动处方教学进行跟踪测评。通过调查后,结果显示:运动处方教学对医学生的运动行为影响较大;能有效改善医学生体育意识和医疗体育素养;实施“体医结合”处方式教学,既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又能符合当前医学院校特点的教学体系。

体医结合 运动处方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1 研究背景

运动与医学均以实现人类的健康为目标,两者交叉结合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与素质来制定针对教学很强的内容与方法,而这就称之为运动处方教学,同时它也是由学生自我学习与教师因材施教两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则是突出学生主体性能,不要求学生对运动技术掌握很精确,本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式为目标。它与常规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可以切实培养锻炼身体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现实和未来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医学,又懂运动的复合型康复治疗人才,这不仅能满足大众健康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必然趋势。但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尚未建立“运动与医学交叉”复合型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根源在于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各行其道,缺乏过程层次上的契合。

图1 “体医结合”理论体系构架

表1 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指标对照

表2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对照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取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对象为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生源范围覆盖全国25省区市,按学生意愿和兴趣分成排球(男生)和健美操(女生)各2个选项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班30人,共计120人。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2.2 研究方法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指标测试,根据各组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身运动处方。

实验中,实验组采用健身运动处方模式进行教学,专项课老师负责指导,3次/周,1.5 h/次,连续16周按设定好的运动处方进行健身活动。其间由脉搏进行监控,在准备活动前进行一次脉搏测试,准备活动后即刻进行一次脉搏测试,基本部分进行三次10 s钟脉搏测试,结束部分即刻进行一次10秒钟脉搏测试。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实验后,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测试,并进行对比检验。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测试方法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研究期间实验对象的起居、饮食、日常学习基本一致。

3 教学体系构架

依据符合医学院校特色的“体医结合”理论体系,将传统体育与医疗体育平行分布,融入保健体育和处方实训创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目标群体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和实施程序,将处方模型化公布于校园网络平台,由学生选择所需模块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体验。建立处方教学项目导师制,搭建网络信息化平台,定期安排网上答疑互动交流,设计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强、效果突出、师生都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倡导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有效整合,加强人文科学与医学科学的结合,指导学生体验运动处方实施过程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见图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施运动处方对医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受试学生在体育选修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锻炼持续时间16周,3次/周,每次40 min。男女生的运动量有一定的区别,处方分准备部分5 min,基本部分30 min和整理部分5 min。运动强度以基本部分中期脉率来评定,要求达到130~150次/min。每次健身锻炼,均在准备活动后即刻、基本部分中间和基本部分结束即刻测10 s脉搏,以监测运动强度,实际测得心率符合处方要求。

经过16周的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之后,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机体的生理机能有显著影响。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衡量心肺功能的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学生的舒张压、收缩压呈显著性下降,安静心率和台阶指数有显著提高,说明心室收缩能力增强和外周阻力下降,经过每周三次的体育锻炼后对血管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肺活量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实验组学生肺活量显著升高(P<0.01),同时他们的体重未见变化。因此说明他们肺活量指数显著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显著提高;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虽也有变化,但没有实验组显著。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立定跳远、50 m跑、男生握力、女生坐位体前屈和台阶实验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各项指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学生4项素质成绩,实验后测试的结果表明:50 m、立定跳远和台阶实验4项运动能力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5)。说明该运动处方对提高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作用明显。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4项身体素质虽略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5 结语

(1)运动处方教学能有效改善医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2)实施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对医学生运动行为,体育意识和医疗体育素养有积极影响。

(3)实施“体医结合”处方式教学是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又符合医学院校特点的教学体系。拓展了医学教育的空间、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探索“体医结合”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特色化发展途径。

(4)本研究定位于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以处方式课程体系体现“体教结合、阳光体育、健康教育”等教学理念,探索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与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在新时期的应用与实践。该课题的研究,是医科院校体育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种创新。结合处方式教学,培养一批既能“体”又能“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共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1]王志华,等.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78-79.

[2]朱宁波.高校体育保健班处方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0):79-80.

[3]周志俊.高校体育健身健美课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8-101.

G807.4

:A

:2095-2813(2015)10(b)-015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155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网络互动的“体医结合”处方式教学模式研究》(辽教发[201489号] JG14DB124)。

刘大伟(1971,10—),男,汉,辽宁锦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处方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人间处方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医结合”与大学生运动风险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