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山西省高校的调研数据

2016-01-05 05:49侯红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因素大学生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西省高校的调研数据

侯红霞

(太原理工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山西省五所高校的调研数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间认同差异较为明显。性别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基本没有影响,而年级、专业类别和政治身份三个变量则有较大影响。为此,更应注重对高年级、非文科类和非党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关于大学生接受意识形态的渠道,教师授课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但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兴媒体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总体状况;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2015-01-22

[作者简介]侯红霞(1979-),女,山西河津人,太原理工大学讲师,法学博士;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道德理论与道德教育。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5.026

[中图分类号]G641

意识形态理论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取向,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划分也成为共识。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思潮跌宕起伏,潮起潮落。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遇到了和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因素,坚持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大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有效开展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的研究,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客观性与系统性,我们精心选取了山西省五所高校(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晋中学院)1500名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1份,有效回收率为84.7%,较好地保证了问卷调查的覆盖面。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采用封闭式问卷与开放式回答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受访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三是受访者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四是对受访者的专题访问。问卷采取匿名填写、集中回收的方式,以获取当代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真实情况。

在调查方式的选择上,调查采取了分层次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专业类别、性别、年级、年龄、政治面貌作为基本变量(详见表1),努力保证不同层次与类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与科学性,尽量客观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

表1 问卷调查的基本变量分布情况

二、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总体状况

为准确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情况,我们循序渐进设计了3组问题。

1.“你认为当前社会是否存在主流意识形态?”重点解决大学生心目中主流意识形态有无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问卷设计的是两极选择“存在”或“不存在”,受访的大学生99.8%选择了“存在”,表明了大学生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高度确认。

2.“如果有,那你认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重点了解受访者对主流意识形态内涵的把握程度。问卷设计了“你认为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的问题,共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新左派”五个选项。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受访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表明其对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把握相对到位。另一方面,在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选项的选择率上依然有一定的差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选择率相对较低,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依然停留在相对较旧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的了解与掌握显然不足。

3.“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吗?”重点了解受访者对主流意识形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情况。此问题设计了三个选项“必须坚持”“无所谓”“还没想好”,结果选择率分别为87.3%、11.5%、1.2%。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同马克思主义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较一致认识。

通过对以上三组问题的选择,基本可以观察出大学生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认同程度。可以确定的是,尽管当前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快速变革时期,但大学生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比较高,对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比较认可,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持肯定与支持态度。这也表明我们对高校大学生坚持多渠道、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教育行之有效。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形成较大冲击

价值多元化是研究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的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大学是一个各种思想自由传播、相互影响的聚集地,而大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确立的重要时期。为了弄清价值多元化究竟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多大影响,课题组在问卷中设计了系列问题进行调查。

1.“你认为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自己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吗?”主要考察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程度。该问题设有四个选项:“有吸引力,很强”“有,但吸引力不强”“没有吸引力”“其他”。结果显示,有65.6%选择了“有吸引力,很强”,有21.8%选择了“有,但吸引力不强”,有12.6%选择了“其他”。统计结果一方面表明,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仍有较强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产生了动摇。那么,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动摇,究竟是源于什么呢,是否因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2.“你认为自己是一个非主流意识形态者吗?”这个问题紧承第一个问题,试图寻找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动摇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选择,有16.4%的受访者选择了“是,绝对信仰非主流”,有66.8%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是,对非主流认识不深”,有9.2%选择了“不是,非主流意识形态是不正确的”,有7.6%选择了“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非常复杂的:虽然有一部分受访者选择了信仰非主流,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对非主流认识不深”。这说明更多的人虽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有些动摇,但并未因此投向“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怀抱。

3.“你喜欢自己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者吗?”“你认为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对自己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吗?”这两个问题主要是调查受访者对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观情感和接受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17.2%认为自己“喜欢成为非流意识形态的信仰者”,而52.5%选择了自己“不喜欢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者”。有11.6%认为“非主流意识形态对自己很有吸引力”,有42.3%认为“有一定吸引力,但不强”,还有23.1%认为“没有吸引力”。这反映出在主观情感上,非主流意识形态虽然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但大多数学生对其并非兴趣十足。

4.“你认为哪些社会政治思潮对您的影响较大?”这个问题是继续深入调查受访者对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认识程度。问题设计了七个选项,分别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他”。在结果统计时,我们发现受访者对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非常不了解,很多人的选择非常随意,也有很多问卷是空白的。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其实非常肤浅。

综合以上四组问题的渐进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仍很有吸引力,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逐渐降低,再加上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传播,开始有意将目光转向非主流意识形态。当然,这些大学生对非主流意识形态本身是缺乏理性了解的,他们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更多地是出于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的疑问,更多的是呈现出的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不坚定以及价值选择的迷茫状态。

(二)大学生群体间认同差异较为明显

大学生是一个整体,其中因为年级、专业和政治身份的不同,其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也存在较明显差异。我们以“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吗?”“你认为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自己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吗?”两个问题作为认同率评判的核心问题,分别以性别、专业类别、年级、政治身份四个基本变量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性别对于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基本没有影响,而年级、专业类别和政治身份三个变量则有较大影响(见表3)。

就年级这个基本变量而言,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差距不大,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的认同度则有较明显的弱化趋势,尤其是处于即将完成学业的大四年级学生。在选择“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的比[CM(22]率上,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在90%以上,而大三、[CM)]

表3 大学生中不同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率比较调查

表4 不同专业大学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

表5 不同政治身份的大学生群体对

大四年级分别为83.9%和81.5%,低了6—9个百分点,认同率有较明显的降低。在选择“当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自己有很强吸引力”的认同度上,大三和大四年级也较大一、大二学生低了5—10个百分点。这样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不同年级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的差异。究其原因,这与当前各个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和不同年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密切相关。比如,各个高校普遍比较重视大一、大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管理也比较严格。而自大三年级以后,学校管理相对宽松,大学生自我选择与思考的问题日趋复杂和多样化,所面临的社会形势与压力也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大四年级的学生,在面临实际的就业、升学压力情况下,如果缺乏针对性的疏导教育,就难免表现出价值选择的迷茫与无助。

就专业类别而言,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根据统计,人文类、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大学生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是依次降低的。以“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吗?”问题为例,在选择“必须坚持”的受访群体中,人文类大学生的选择率为94.8%,理工类大学生的选择率为85.8%,而艺术类大学生的选择率最低,为75.6%。在“你认为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自己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吗?”问题的选择上情况也类似。这种因为专业类别而呈现出来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差异,究其原因,应该与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所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强度以及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人文类学生由于社会科学知识学习的互通互融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的理论学习与理解程度上较为深刻,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也最高。理工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将意识形态专业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放在相对较次要的位置,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也较刻板和简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自然更低。艺术类学生一方面其自身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于专业政治理论的学习与理解往往流于形式与表面,对知识的掌握以硬性记忆为主;另一方面,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特性在专业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更多,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加重视,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自然偏低。

就政治身份而言,不同政治身份的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也有明显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共产党员的认同度最高,由于政治教育的到位与深入,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拥护与支持率是极高的;共青团员由于本身的基数较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弱化,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基本上与大学生整体认同度接近;至于群众这个群体,其在大学生的基数本身就很小,由于政治理论学习的强度较小,其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也相对偏低。

(三)新兴媒体影响的崛起值得关注

在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调查中,我们对大学生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重点关注。我们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非主流意识形态认识调查系列中,设计了两个类似的问题:(1)“你认为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什么渠道?”(2)“你认为自己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主要来源于什么渠道?”两个问题均设计了六个选项:“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互联网”“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家长的观点影响”“同学、朋友的交流所得”“其他”。具体调查数据见表6。

表6 大学生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渠道

从表6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师授课依然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最重要的渠道。除此之外,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网络这个新兴媒体的出现,其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已经非常高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互联网本身的特性使然。互联网具有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流通速度快、自由、便捷等其他传统方式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新兴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博客、网络社区、即时通讯等各种新颖而有趣的网络服务的不断呈现。另一方面,这也与大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性相关。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精力旺盛、公共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突出的群体。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事件在网络平台上不断地被广泛讨论,有相当影响力的网络事件不断涌现,为大学生通过网络讨论和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可能,也使众多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意识形态教育。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也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要正视此问题,利用机遇应对挑战。

*2013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041076-02)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