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对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冲击影响与恢复研究——以“三聚氰胺”等事件为例

2016-01-12 09:25靳明,杨波,赵敏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聚氰胺安全事件乳业

食品安全事件对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冲击影响与恢复研究——以“三聚氰胺”等事件为例

靳明, 杨波, 赵敏

(浙江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摘要:文章采用Engle和Granger两步法构建ECM模型研究食品安全事件对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冲击影响及其恢复情况。构建长期关系模型反映了我国乳业2007年至2010年期间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并引入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变量对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的系列重大乳制品安全事件的冲击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展的ECM模型构建短期动态关系,重点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估算出危机后乳制品产业需两个多月的调整才能恢复至均衡。但由于产业发展趋势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危机后两年左右产业发展仍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关键词: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乳制品;冲击影响;恢复速度;ECM模型 以“毒奶粉”为条在国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人民网上检索,报道数量分布(剔除重复信息后)如图2所示:“三聚氰胺”事件后,2008年9月份报道数量猛增至69条,而危机事件爆发前整整一年并无相关报道。“三聚氰胺”事件后两年内,乳制品安全事件报道还出现了三次显著性波动:2009年2月“多美滋”与3月“皮革奶”事件爆发后,有关毒奶粉的报道直到2009年4月才开始渐消;“金桥”与“熊猫”乳业事件后,2010年1-2月份的报道数量又出现一个高峰;2010年6月“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因而6-8月份又有了一个报道的小高峰余波。这说明每一次乳制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无不引起社会公众的聚焦关注。这四次报道数量的波动与上文提及的乳制品安全事件相对应。

A Study on the Impact and Recovery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in China’ Dairy

Industry——Focused on “Melamine” Event, etc.

JIN Ming, YANG Bo, ZHAO Min

(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Hangzhou310012,China)

Key words: food safety incident; “melamine” event; dairy products; impact; recovery rate; ECM model

一、 引言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从法制层面上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群发现象,令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环境充满疑虑态度,其中,对社会和产业冲击力最强、影响最为深远、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莫过于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这次事件不仅对乳制品行业甚至对整个食品行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工作的完善。2009年初,针对“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当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进行了八个方面的重大修改,包括规范食品召回制度、强制检查制度与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管等。2009版《食品安全法》实施六年以来,虽然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速生鸡”、“瘦肉精”猪肉、“地沟油”、“过期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即使在受到重创的乳制品行业,“三聚氰胺”事件后的短时间内又相继爆发出“多美滋”、“皮革奶”、“金桥”与“熊猫”乳业事件及“三聚氰胺”奶粉重现事件,这使处于逐步恢复中的消费者信任感再度受挫。针对频发的乳制品安全事件,今年修订的新《食品安全法》也对乳制品行业有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如婴幼儿配方乳粉方面,严禁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

在公众对食品安全认知日渐提高,以及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环境下,食品行业并未以“史”为鉴,安全事件为什么屡禁不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食品安全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根据心理学研究规律,人们的记忆痕迹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衰退,危机也具有生命周期,一般后期的冲击影响已非常小(Fink,1986)[1],几个月后危机的负面效应就会被削弱至最小(Vassilikopoulou等,2009;王兴东,2013)[2-3],这就使牟取非法利益的投机心理有机可乘。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重点以最具代表性的“三聚氰胺”事件及其后发生的其他乳制品系列事件为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动态冲击过程、影响后果与恢复速度进行研究,以更全面评估乳制品产业受到的冲击影响及其恢复过程,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二、 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食品安全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时大多以“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例,主要从消费者认知与风险感知、态度与行为方式变化等角度剖析食品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影响。研究表明,认知程度、信心及风险和信任的改变是消费者购买行为方式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消费者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消费者对相关食品的消费大多经历了一个急转直下到逐步恢复的过程,在危机过后大部分消费者会恢复购买行为,但食品安全事件影响持续时间和不同消费者的恢复水平与路径差异较大(Baker,2003;Lobb,2004;Chopra和Bessler,2005;Saghaian等,2007;程培堽等,2009;靳明、靳涛,2013,靳明、张英2014)[4-10]。如Ding等(2011)[11]对三例加拿大疯牛病案例研究后,发现虽然负面影响程度不同,但都遵循一个共同模式,即家庭对牛肉的消费量在疯牛病后短期内减少,但随后又会恢复;曾伟等(2012)[12]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市消费者的乳制品购买恢复速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消费者恢复速度有所差异;全世文等(2011)[13]利用Heckit模型和Double-Hurdle模型,对危机事件一年后河北消费者的奶粉、液态奶购买恢复进行了分析,表明消费者的知识了解、态度风险以及对信息主体和信息途径的信任程度都会影响购买行为恢复;王志刚等(2013)[14]研究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个城市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恢复情况,发现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的第9周,有六成的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已经得到恢复;王志刚等(2014)[15]利用威布尔分布模型对消费者的信心恢复周期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第124.81周(对应时间为2011年2月2日)全国有99%的消费者恢复了信心,全部恢复则需更长周期。

此外,有少数学者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动态冲击影响与行业恢复速度进行了研究。如Arnade等(2009)[16]在几乎理性需求模型中引入误差修正项,测算出“毒菠菜事件”对菠菜消费量的影响,并估算出消费者对数类蔬菜消费的恢复周期;曾伟、曾寅初(2012)[17]在传统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引入食品安全事件冲击误差项,以预测食品安全事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影响是短暂的。

综合来看,目前研究食品安全事件时大多数学者以“三聚氰胺”等单一事件为例,未能全面分析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冲击影响。在分析危机事件的冲击影响及恢复情况时,大多数采用静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少数恢复情况的动态分析也仅是或短期或长期的单一研究。同时,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基本上是消费者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变量引入误差修正模型中,以“三聚氰胺”事件为重点,同时结合其他几起系列乳制品安全事件,采用乳制品产业统计数据,以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乳制品安全事件对乳制品产业的长短期动态影响及乳制品产业的调整恢复情况。

三、 研究对象与数据时间段选取

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叠加此后两年内陆续发生的系列乳制品安全事件,我国乳制品产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具体如下:(1)“多美滋”事件。2009年2月12日,凤凰网报道浙江等地先后有48名婴儿被诊断出患有肾结石。经过调查,这些婴儿均食用过多美滋婴儿配方乳粉。此次事情一开始就在网络中掀起轩然大波,药监部门虽随后公布多美滋品牌不含三聚氰胺的检测报告,但质疑声仍不断;(2)“皮革奶”事件。“皮革奶”是指在乳制品中添加类似于三聚氰胺物质的皮革水解蛋白粉,其目的是提高奶制品的蛋白含量,这会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2009年3月,国家质检局因收到匿名举报,对浙江金华晨园乳业进行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多批次乳制产成品、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的有害物质。随后,浙江省质检部门在省内清查和省外协查行动中都检测出多批次的“皮革奶”;(3)“金桥”与“熊猫”乳业事件。2009年12月11日,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销售的共5.25吨三聚氰胺超标奶粉被依法查处;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和销售超标的“三聚氰胺”乳制品被依法查处,其中4个批次的婴儿奶粉、1个批次的中老年高钙奶粉和4个批次的含乳调味品“炼奶酱”中三聚氰胺都严重超标。2010年1月11日,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还召开专题会认真回应社会舆论;(4)“三聚氰胺”奶粉重现事件。2010年中期,甘肃、青海与吉林等地又惊现三聚氰胺奶粉。2010年6月,吉林市工商局检测到辖区内一家零售点销售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奶粉,同时甘肃省质监局在接受送检的三份奶粉样品中均检测出三聚氰胺严重超标,而后青海省质监部门更是查获出数量达38吨的三聚氰胺超标问题奶粉。由于“多美滋”与“皮革奶”事件发生时间相距不到一个月,本文将其合并认为是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从图1经季节调整后的乳制品月产量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每一次乳制品事件都会使乳制品产量有所波动,但不同危机冲击影响的严重程度不同,因而波动幅度也不尽相同。其中,“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影响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成为我国乳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大幅度改变了一段时间内的乳业发展趋势,乳制品产量在2008年10月下降至谷底,而后是逐步复苏与恢复的过程。2009-2010年国内又相继爆发了几起乳制品安全事件,但其冲击影响较小,月产量仅仅在事件当时受到局部影响,并没有大幅度改变我国乳业发展趋势。

图1 经季节调整后的乳制品月产量变化趋势

收稿日期:2015-10-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Y1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630040);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4C25008)

作者简介:靳明,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上市公司治理、企业发展战略、产业组织等研究;杨波,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研究;赵敏,女,教授,主要从事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5)12-0081-11

Abstract:The Engle and Granger two-step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paper to construct the ECM model to study the impact and recovery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in China’ dairy industry. The long-term relationship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paper to reflect the dairy industry’s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during 2007-2010; in the meantim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ts of food safety shock variables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severe dairy safety incidents with “melamine” event as a representative. And then it mainly focuses on “melamine” event and establishes short-term dynamic relation by expanded ECM model to predict that the dairy market needs more than two-month adjustment before returning to equilibrium after this crisi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structural changes due to the serious impact of crisis, thus China’s dairy market hasn’t returned to pre-crisis levels two years after the crisis.

图2 2007-2010年人民网毒奶粉事件报道数量汇总

结合图1经季节调整后的乳制品月产量变化趋势与图2人民网毒奶粉事件报道数,本文确定危机冲击影响的研究时间段为2007年9月-2010年12月,时间跨度达三年多。该期间涉及“三聚氰胺”危机爆发前一年乳制品产业的稳定增长,以及行业危机爆发及低迷、复苏、回升的各个阶段,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评估“三聚氰胺”危机事件冲击影响以及危机后乳制品产业的恢复情况。同时,该期间又涵盖了“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其他几起事件,多起乳制品危机事件相结合分析比较,可以对乳制品产业所遭受的冲击给予更全面的说明。

四、 乳制品安全事件冲击影响与恢复速度分析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我国乳制品月产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由于危机事件的爆发,2008年9月乳制品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76%,10月与11月同比分别下降了27.97%、22.52%,一直持续到2009年初下降趋势才有所缓和。“三聚氰胺”事件不仅对婴幼儿奶粉,而且对整个乳制品产业链从生产加工、消费、进出口等环节都形成了冲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严重制约了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发展。

误差修正模型(ECM)最早由Davidson、Hendry、Srba和Yeo于1978年提出,其基本思路为:传统的经济模型表述的是变量之间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是由短期动态过程不断调整才得以维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就是利用数据的动态非均衡过程来逼近长期均衡的形成。本文之所以选择误差修正模型有以下原因:(1)在误差修正模型建模过程中,既有长期关系模型,又有短期关系模型,可以全面分析乳制品安全事件对我国乳制品产业的长短期冲击影响;(2)利用误差修正模型中反映出的误差修正机制,可以动态研究乳制品产业受危机冲击影响后短期内的调节恢复情况。

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1)[18]两步法构建ECM模型,首先通过单位根与协整检验建立长期关系模型反映乳制品产业所受到的长期冲击,并引入食品安全冲击变量分析不同乳制品安全事件对乳制品产业的短期冲击影响,然后利用扩展的误差修正模型重点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对该次危机冲击后短期内我国乳制品产业的调整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本文以原料奶价格、居民可支配收入为解释变量,乳制品月产量为被解释变量,通过软件Eviews6.0构建ECM模型以研究危机事件冲击及产业恢复情况。由于乳制品的生产成本受原料奶影响最为显著及居民乳制品消费可能受生活水平制约,为此引入原料奶价格(price)和居民可支配收入(income)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中2007年后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季度统计,为保持与其他数据时间计量口径的一致性,通过Eviews6.0的数据频率转换将居民收入季度数据转换为月度数据。选取产量(output)作为误差修正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从产量视角探析危机事件对我国乳业的冲击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数据的易得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产量能够更全面反映我国乳业发展状况,根据供求关系从侧面反映市场消费需求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进口乳品对国内市场的挤占情况。考虑到乳制品产量具有季节性变化,在Eviews6.0中用X-12季节调整的方法对乳制品月产量进行调整,季节调整后的乳制品月产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一)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为剔除异方差对结果的影响,检验前对变量取对数处理。采用ADF法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t统计量检验值小于相应临界值,则认为序列平稳,否则为非平稳,再对一阶差分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检验如表1所示,三变量原序列都不平稳,但一阶差分序列都达到1%显著性水平,所以同为1阶单整序列。

表1 变量单位根检验表

注:*、**和***分别代表通过10%、5%和1%显著性水平。检验类型(C,T,P)分别代表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存在截距项或趋势项分别记为C和T,否则为N。

(二) 协整检验——构建长期关系模型反映产业所受到的长期冲击

根据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ln(output)、ln(price)和ln(income)均为一阶单整序列,为进一步判断ln(output)、ln(price)和ln(income)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则需进行协整回归判断。从图1经季节调整后的国内乳制品产量变化趋势中可发现,2007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乳制品产业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乳制品产业除局部周期性的波动,整体上看是稳步发展的;以“三聚氰胺”事件为分水岭,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三聚氰胺”事件从前期的萌芽到最终的全面爆发使国内乳制品产量自2008年6月起开始逐步回落,并于2008年10月份跌至谷底;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是逐步复苏阶段;从2009年4月一直到2010年底乳制品产量有回升之势,但总体仍处于停滞发展的平台期。虽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的几起重大乳制品事件对局部阶段的产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我国乳制品产业大体上呈现“三聚氰胺”危机前的稳步发展与危机后行业低迷、复苏、停滞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考虑到乳制品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变化,本文引入四个时间虚拟变量,同时为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建立如下协整方程(长期关系模型)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ln(outputt)=α1t1+α2t2+α3t3+α4t4+β1t1* t+β2t2* t+β3t3* t+β4t4* t+δ1ln(incomet)+δ2ln(pricet)

(1)

其中t为时间趋势,时间虚拟变量设置如下:

当t1∈(2007年9月-2008年5月),t1=1,否则t1=0;

当t2∈(2008年6月-2008年10月),t2=1,否则t2=0;

当t3∈(2008年11月-2009年3月),t3=1,否则t3=0;

当t4∈(2009年4月-2010年12月),t4=1,否则t4=0。

协整检验采用的方法是对协整方程(1)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若残差项平稳,则三个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否则协整关系不存在。由检验结果(表2)可知残差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证明ln(output)、ln(price)和ln(income)存在协整关系,长期关系模型存在意义,可进一步进行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

表2 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注:*、**和***分别代表通过10%、5%和1%显著性水平。

表3 长期关系模型回归结果

长期关系模型的回归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原料奶价格对乳制品产量并无显著影响,这与当今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不再仅考虑价格等物质因素的事实相符。同时,通过方程中t1*t、t2*t、t3*t和t4*t的系数β1、β2、β3、β4可判断乳制品产量在t1、t2、t3和t4阶段是否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若β1、β2、β3和β4显著不等于零,则说明国内乳制品产量变化趋势不同,行业的发展存在结构性变化。从长期关系模型的结果中可看出,截距项t1、t2、t3和t4的参数都显著,这表明了这四个时间段的截距项不同,不能用同一截距表示。对四个时间段斜率分析,t1*t、t2*t、t3*t与t4*t系数均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国内乳业产量在时间趋势上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数值上来看,t1*t的系数符号为正,表明在t1时间段乳制品产量呈现上升趋势。t2阶段,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乳制品产量锐减,t2*t系数为负且绝对值约为0.102,相对其他时间段数值较大,表明了在该阶段乳制品的产量趋势发生了变化,乳业行业所受冲击影响严重。t3阶段,t3*t系数符号为正,乳制品产量在总体上有所提高,表明该阶段处于行业复苏的阶段。t4阶段,t4*t系数同样为正,绝对值相对t3阶段虽稍小,但反映出是乳制品行业停滞发展的阶段。此外,t3*t与t4*t的系数绝对值之和也没有t2*t系数大,说明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的系列乳制品安全事件对乳业形成冲击后,直至2010年末国内乳制品行业尚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恢复之路漫长。

(三) 引入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变量——比较分析系列乳制品安全事件的短期冲击

2008年9月至2010年底,“三聚氰胺”事件及其后爆发的系列乳制品安全事件都对我国乳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本文通过引入食品安全事件冲击虚拟变量来对不同危机产生的不同程度冲击影响进行研究比较。

1. “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影响

从图1经季节调整后的乳制品月产量变化趋势中看出,“三聚氰胺”事件后,2008年9月乳制品产量急剧下滑,10月跌至谷底,11月起开始复苏。为测算短期内危机事件的冲击影响,引入“三聚氰胺”事件冲击虚拟变量u9、u10、u11、u12、u1,并定义为:u9在2008年9月为1,其他时刻为0;u10在10月为1,其他时刻为0;u11在11月为1,其他时刻为0;u12在12月为1,其他时刻为0;u1在2009年1月为1,其他时刻为0。

建立方程:

ln(output t)=α 1t 1+α 2t 2+α 3t 3+α 4t 4+β 1t 1* t+β 2t 2* t+β 3t 3* t+β 4t 4* t+δ 1 ln(income t)

表5 引入“多美滋”、“皮革奶”事件冲击的回归结果

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冲击虚拟变量的检测,可以判断“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制品行业的冲击影响,即某月虚拟变量参数显著不为零,则表示该月食品危机事件对行业的冲击影响非常显著;反之,则危机事件冲击并不显著。从表4中可看出,u9、u10与u11均通过一定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反映“三聚氰胺”事件于2008年9、10、11月对我国乳业的冲击影响明显。其中,u9、u10均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u11未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但仍达10%显著水平,说明11月仍具备一定的冲击影响,但其冲击影响已较弱。从显著性水平来看,10月份最小为0.0083,说明10月份乳制品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这是冲击影响的滞后表现,从10月份起冲击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不断降低,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危机事件的冲击影响力度会逐渐减弱,直至2008年12月衰退至不显著水平,表明乳制品行业逐渐开始摆脱危机严重冲击有所复苏。从食品安全事件冲击项系数也可分析冲击影响的严重性,在产量复苏阶段的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期间,u11、u12、u1系数约为-0.31574、-0.207758、-0.090752,表示危机在11月、12月、1月分别抑制了乳制品产量约32、21、9个百分点的恢复增长,可见“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冲击影响较为严重。

2.“多美滋”与“皮革奶”事件的冲击影响

引入冲击变量x2、x3、x4、x5、x6,并定义为:x2在2009年2月为1,其他时刻为0;x3在3月为1,其他时刻为0;x4在4月为1,其他时刻为0;x5在5月为1,其他时刻为0;x6在6月为1,其他时刻为0。

从表5分析回归结果可知,各冲击虚拟变量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多美滋”与“皮革奶”事件在短期内对我国乳业冲击影响不明显。

3.“金桥”与“熊猫”乳业事件的冲击影响

引入冲击变量y12、y1、y2、y3、y4,并定义为:y12在2009年12月为1,其他时刻为0;y1在2010年1月为1,其他时刻为0;y2在2010年2月为1,其他时刻为0;y3在2010年3月为1,其他时刻为0;y4在2010年4月为1,其他时刻为0。

从表6回归结果分析可知,冲击变量y1、y2分别达到5%、10%显著水平,说明“金桥”与“熊猫”乳业事件在2010年1、2月对行业有显著冲击影响,并且1月份的冲击影响更大。

表6 引入“金桥”、“熊猫”乳业事件冲击的回归结果

4.“三聚氰胺”奶粉重现事件的冲击影响

引入冲击变量z6,z7,z8,z9,z10,并定义为:z6在2010年6月为1,其他时刻为0;z7在7月为1,其他时刻为0;z8在8月为1,其他时刻为0;z9在9月为1,其他时刻为0;z10在10月为1,其他时刻为0。

由表7回归结果分析可得,只有冲击变量z6达到10%显著水平,说明2010年6月“三聚氰胺”奶粉重现事件对乳制品行业有明显冲击影响。

表7 引入“三聚氰胺”奶粉重现事件冲击的回归结果

(四) 扩展的ECM模型——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影响及行业调整恢复速度

前面通过引入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变量大致分析了各乳制品安全事件的冲击影响,下面再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根据误差修正项判断某一危机事件冲击下乳业短期内的调整与恢复情况。与其他几起乳制品安全事件相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对行业的冲击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因此重点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研究该危机事件后乳制品产业的调整与恢复情况,这需要将对乳业产生明显冲击的其他危机事件排除在外,其中“金桥”、“熊猫”乳业事件与“三聚氰胺”奶粉重现事件对行业有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皮革奶”、“多美滋”事件并无明显影响,故截取2007年9月至2009年11月这一时间段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此外,在传统的ECM建模中,大多数学者都隐含假设计量误差项中的所有因素都是等强度地影响非均衡至均衡的调节速度,而本文在误差项中把食品安全事件冲击的调整速度与一般非均衡的调整速度区别开来,即误差修正项包含了两个不同的调整速度:标准的ECM调整(一般非均衡调整速度)和危机事件冲击的调整速度,从而能更好地估计“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后行业调整及恢复情况。

本文构建扩展的ECM模型为:

Δln(outputt)=Δln(incomet)+Δpricet+(α1+α2+α3+α4+β1+β2+β3+β4)+ω1[ln(outputt-1)-

(α1t1+α2t2+α3t3+α4t4+β1t1* t+β2t2* t+β3t3* t+β4t4* t+δ1ln(incomet-1)+

δ2ln(pricet-1)+εt-1)]+ω2[ln(outputt-1)-(α1t1+α2t2+α3t3+α4t4+β1t1* t+β2t2* t+

β3t3* t+β4t4* t+δ1ln(incomet-1)+δ2ln(pricet-1)+γ9u9+γ10u10+γ11u11+γ12u12+γ1u1)]

(3)

其中:

ECM食品危机冲击=ln(outputt-1)-(α1t1+α2t2+α3t3+α4t4+β1t1* t+β2t2* t

+β3t3* t+β4t4* t+δ1ln(incomet-1)+δ2ln(pricet-1)+εt-1)

(4)

ECM一般非均衡=ln(outputt-1)-(α1t1+α2t2+α3t3+α4t4+β1t1* t+β2t2* t+β3t3* t+β4t4* t

+δ1ln(incomet-1)+δ2ln(pricet-1)+γ9u9+γ10u10+γ11u11+γ12u12+γ1u1)

(5)

简化的方程为:

Δln(outputt)=Δln(incomet)+Δln(pricet)+(α1+α2+α3+α4+β1+β2+

β3+β4)+ω1(Ui,t-1)+ω2(Et-1)

(6)

Ui,t-1项代表“三聚氰胺”危机冲击滞后项,Et-1项代表计量误差滞后项(一般非均衡滞后项)。方程(6)能够进行更加直观、简洁地表达方程(4)和方程(5)的内容。其中ω1和ω2分别代表“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和一般非均衡的调整速度。当ω1等于0,则模型就是一般标准的ECM模型;当ω2等于0,则模型就是“三聚氰胺”危机冲击调整模型。

从表8扩展的ECM模型可以得到以下估计结果:

表8 扩展的ECM回归结果

(1)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原料奶价格差分项都不显著,而一般非均衡(计量误差)项和“三聚氰胺”危机冲击项的系数都为负,符合负向修正机制,但一般非均衡项达10%显著性水平,而“三聚氰胺”危机冲击项则不显著,且系数绝对值U项比E项小,说明因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后的调整速度要比一般非均衡调整速度要慢。

(2)利用1/ω1计算出危机冲击调整时间为2.2,即“三聚氰胺”事件大规模冲击始于2008年9月中旬,国内乳业需经10、11月的短期波动调整,到12月份基本能够恢复至均衡。短期调整恢复至均衡的时间点与前文分析所得“三聚氰胺”事件严重冲击12月份退至不显著水平相符,说明行业所受冲击与恢复是此消彼长的过程,自12月份起我国乳业逐渐开始摆脱危机事件严重冲击有所复苏。

五、 主要结论

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两步法构建ECM模型,首先构建原料奶价格、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我国乳业产量的长期关系模型,随后引入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变量对各危机事件的冲击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构建扩展的ECM模型,重点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研究危机后乳业短期内的调整与恢复情况,可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危机本身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危机冲击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酝酿、爆发、衰退等不同阶段中,危机的冲击强度与影响范围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强弱变化。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影响,乳制品产业经历了危机前的稳步发展与危机后行业低迷、复苏、回升的不同阶段。随着人们记忆痕迹的逐渐衰退,危机过后是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即便是冲击力巨大的“三聚氰胺”事件,几个月后其负面效应也会被削弱至最小,影响威慑也远不如初。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安全事件仍屡禁不绝。这对于危机管理工作有一个导向作用,即在危机酝酿期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将危机隐患扼杀于摇篮中,危机爆发与扩散期更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破坏程度,防止危机冲击的进一步扩大,在危机末期也要做好善后工作,以免危机进行新一轮的酝酿,同时加速危机后产业的复苏发展。

第二,“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行业又相继曝发了“多美滋”、“皮革奶”、“金桥”与“熊猫”乳业事件及“三聚氰胺”奶粉重现等重大事件,但是不同危机事件对乳业的冲击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皮革奶”与“多美滋”事件对行业无明显冲击,而“金桥”与“熊猫”乳业事件及 “三聚氰胺”奶粉重现事件则有明显冲击影响,但这几起危机事件的冲击持续时间与影响力都远远不及“三聚氰胺”事件,且没有显著改变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发展趋势,这足以说明“三聚氰胺”事件的严重性与独特地位,也促使《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完善。

第三,因“三聚氰胺”事件产生的产业调整速度要明显慢于一般非均衡调整速度,虽然“三聚氰胺”事件2个多月后,乳制品产业重新恢复至均衡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发展恢复到了“三聚氰胺”危机前水平,因为均衡仅是反映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恢复均衡仅代表变量之间比例的恢复,并不能代表“质”或“量”的恢复。短期内均衡是仅仅恢复至次优水平,从长期关系模型可看出“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趋势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危机后两年左右产业发展仍未恢复至“三聚氰胺”危机前水平。这可能有如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该次事件在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史上意义特别重大,其对产业的破坏性影响尤为严重,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二是消费者因乳制品事件频发转而选购国外乳制品作为消费替代,导致进口乳制品源源不断涌入,冲击国内乳制品市场。

参考文献:

[1]FINK S.Crisis Management:Planning for the Invisible[M].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86:15

[2]VASSILIKOPOULOU A,SIOMKOS G,CHATZIPANAGIOTOU K,et al.Product-harm Crisis Management:Time Heals all Wounds?[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09,16(3):174-180.

[3]汪兴东.产品伤害危机中修复策略适配性对品牌形象评价的影响——时间距离与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J].经济管理,2013,35(11):93-105.

[4]BAKER G A.Food Safety and Fear: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Response to Food Safety Risk[J].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03,6(1):1-11.

[5]LOBB A E.A Methodological Review of the Impacts of Risk and Trust on Consumer Behaviour towards Food Safety[R].Zeist,The Netherlands:The 84th Seminar from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2004.

[6]CHOPRA A,BESSLER D A.Impact of BSE and FMD on Beef Industry in U.K[R].St.Louis,MO:The NCR-134 Conference on Applied Commodity Price Analysis,Forecasting,and Market Risk Management,2005.

[7]SAGHAIAN S,MAYNARD L,REED M R.The Effect of E.Coli 0157:H7,FMD and BSE on Japanese Retail Beef Prices:A Historical Decomposition[J].Agribusiness,2007,23(1):131-147.

[8]程培堽,周应恒,殷志扬.消费者食品安全态度和消费行为变化——苏州市消费者对三鹿奶粉事件反应的问卷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35-42.

[9]靳明,靳涛.从黄金大米事件进展透析公众的态度与认知——基于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1):89-96.

[10]靳明,张英.肯德基速生鸡事件危机公关广告与公众态度变化——基于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J].财经论丛,2014(8):70-77.

[11]DING Y L,VEEMAN M,ADAMOWICZ W L.Habit,BSE and the Dynamics of Beef Consump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1(59):337-359.

[12]曾伟,王志刚,廖贝妮.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购买恢复及恢复速度影响因素——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J].晋阳学刊,2012(4):79-85.

[13]全世文,曾寅初,刘媛媛.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恢复——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1(7):4-15.

[14]王志刚,李腾飞,黄圣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及消费信心恢复研究——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J].消费经济,2013,29(4):42-47.

[15]王志刚,秦明,苏毅清,等.“问题奶粉”事件后大城市消费者对奶制品消费信心恢复研究——来自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问卷调查[J].消费经济,2014,30(6):43-49.

[16] ARNADE C,CALVIN L,KUCHLER F.Food Safety and Spinach Demand:A Shock Correction Model[R].Milwaukee,WI: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s 2009 AAEA & ACCI Joint Annual Meeting,2009.

[17]曾伟,曾寅初.食品安全事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动态影响研究——以出口日本产品的毒饺子事件为例[J].兰州学刊,2012(1):95-100.

[18]ENGLE R F,GRANGER C W 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Testing[J].Econometrica,1981,55(2):251-276.

(责任编辑毕开凤)

猜你喜欢
三聚氰胺安全事件乳业
三聚氰胺价格两个月腰斩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书法欣赏:天下乳业是一家
三聚氰胺:上半年机会大于下半年
三聚氰胺价格上蹿下跳为哪般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产品创新为乳业增添新活力
乳业两巨头缠斗中共进“500亿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