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骑士的表演人生

2016-01-13 00:57张婧亭
神州学人 2016年1期
关键词:意大利语意大利语言

张婧亭

我觉得老师也是演员,你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演给学生。所以我在课堂讲解中会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张世华

意大利总统签署授予他骑士勋章;出版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意大利文学史》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译了意大利如《红楼梦》般的文学巨著——《约婚夫妇》;退休10年来依然奋斗在学术前沿编纂字典,修订文学史。他的性格里有着中国人做学术的严谨,也有着意大利人的开朗热情,他的人生普通而精彩,他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张世华教授。

张老师怕采访那天下雨我不方便,特地打电话让我提前一天过去。匆匆赶去,迎接我的是张老师慈爱的笑脸和一尘不染的寓所。70多岁的他脸色红润,身体硬朗,一如当年的英气勃发。他脚步轻快,给我一种跃动的快乐,如同意大利的歌剧,如同流畅的一串串音符。

教师之途始于英语

张世华是家中的老小,父亲在他几个月大时突发急病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他们四兄妹。张世华从小就特别懂事,知道好好读书照顾家里。中学就读于上海大同中学,众科目中英语较为突出,一方面是他刻苦,另一方面是先天对语言文学的热爱和情怀。“我从小就对数理化不太感兴趣,而对文史哲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学的英语比较简单,我自己又喜欢外语,学起来无须花费太多的精力。”

之后,张世华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专修英语。“在大学4年里,我是比较用功的学生,到了高年级开始广泛涉猎英文名著,用知识滋养语言,成绩逐渐领先。”

虹口校区图书馆的英语藏书资源很丰富,有许多国外大学和基金会的赠书。他经常泡在图书馆里沐浴知识的甘露,从书本中与外国先哲摩擦思想的火花。就这样4年的本科生活过去了,迎接他的是命运的安排——分配工作。

张世华小心翼翼地填了第一志愿——上海电影译制厂,怀着对文学、对电影的热爱,他等待着命运钟声的敲响。遗憾的是,当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没有招收大学毕业生的计划。

上天关了一扇门,必会打开另一扇窗,而这扇窗便是他的第二志愿——留校。“当时心中已做好了去外地工作的思想准备,没想到能留校,真的。我们那届总共只留了3个学生,我、史颂权和朱嫣华。后来他们二位一直留在英语学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遗憾的是,我的这两位当年的同窗近年相继去世。”

张世华在英语系执教近10年,当时的英语系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英语师资,有很多优秀的外国教师和顶尖的中国教师,如方重教授等。“和他们共事,我能学到很多。”也许那时的张世华以为这一生将在英语教学中平淡度过,只是,命运却挑中他肩负更重要的使命。

留学意国从零开始

1973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张世华前往意大利学习意大利语。“开始心里是有些抵触的,我都29岁了,这么大的年纪还要从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被派到英美多好啊。不过当时系里的领导开导我,外语人才应该多学习几门语言。而且当时很少有人能有机会出国学习或进修的,家人感到很自豪,我就这样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离开上海去了意大利。”

那一年被国家派去意大利学习语言的学生共12人,6个进修生,6个人零基础。除了张世华,其余的都是北京各单位选送的。“我们是国家第三批公派出国学习意大利语的学生,但却是第一批进入意大利学习意语的学生。”中意1970年11月6日建交,在建交之前我国学习意大利语的学生只能辗转去俄罗斯或者瑞士学习意大利语。中意建交3年后,张世华及同行11人被派往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学习意大利语。

现在提起意大利,一般人会想到“阳光、歌剧、海滩、美女、狂欢”。这样的环境中,中国学生一定会被另一种文化深深熏陶。

“实际情况是,我在意大利的头几个月可以说完全荒废了。我们6个零起点的学生被安排在初级班里,一个班好几十个学生。我觉得我就像个傻瓜,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他们用意大利语授课,而我连最基础的都不会。”

“第一年我们12个人被安排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和进修,穿着统一制作的相同款式、相同颜色的服装,走在中世纪古城佩鲁贾的石板路上,十分抢眼。外人看来我们怎么能这么‘团结。”

煎熬,还是煎熬。第一年终于过去了,第二年张世华他们转学到那不勒斯东方语言大学继续学习意大利语。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意大利传教士Matteo Ripa创建的中国学院,1732年获教皇克莱门七世正式确认。

“第二年我才逐渐开始涉猎文学类书籍。老师还是用意语讲课,不过我可以猜懂50%了。”本来张世华根据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处的建议,第三年可以继续留在意大利学习,不过第一次在意大利的留学经历让他觉得有些压抑,2年学习期限一满,他便回到了上海。

自编教材

上外的意大利语专业开设于1972年,第一位教师是陈师兰。她的意大利语是被派到北京学习的,后被调回上外开设了意大利语课程。张世华返校之后,意大利语教研室的中国教师除了陈师兰和他以外,还有2位第一届留校的意大利语专业毕业生——唐建民和陈洪生。“文革”之后,教学慢慢进入正轨。

在外教的帮助下,4人开始合力编写自己的教材。“意大利语的教材一共编写了好几册。只有一二册是正式铅印成书的,后面的几册都是一些油印教材。当时选材的来源非常有限,每一个字都是我们用笨重的打字机一点点敲出来的。”回忆起当年的教书生涯,张世华觉得万事开头难,当初的岁月是在摸索中前进。“系里先后来过好几位意大利语外教,都是由意大利外交部直接选派的,其中大部分是中学老师,他们为上外的意大利语教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恢复高考之后,学生都是考进来的,一个班10个左右吧。”意大利语一直坚持小班教学,直至今日,每年也只招1个班,每班20人左右。当时开设的课程有意大利语精读、意大利语泛读、意大利语会话,高年级会有写作、翻译和文学史等课程。课程不多,老师教得尽心,学生学得认真。“我比较喜欢教翻译,我会给学生找各种题材的短文章,打印出来让他们回去翻译,然后进行堂上的分析讲解。”

返校以后的教书生活持续到1983年,之后张世华被派往意大利进修。

重返故地汲取甘霖

对于张世华来说,这一次,仰望意大利的太阳,周身沐浴着光芒;这一次,带着对意语的梦想,感受艺术的芬芳;这一次,有别于10年前的懵懂压抑,落得一身自在逍遥。

“这一次我才感受到真正的意大利,和我同时被派去威尼斯大学学习的还有新华社、外交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选派的学生。中国人一起住会说中文,有惰性,不利于练习语言,所以我和一对意大利年轻夫妇合租一套公寓。与他们近2年的朝夕相处使我在语言方面受益匪浅。”

威尼斯大学坐落在水城威尼斯,历史悠久,风景宜人,张世华在这里开始进修意大利文学。他如饥似渴,努力融入当地文化,抓住一切学习语言的机会,小本子从不离身,走到哪里,记到哪里。“意大利电影院为照顾退休的老人,经常放映一些非首映的电影片子,价格特别便宜,且座位不对号,进去随便看。我经常连着几场电影一起看,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生活的赢家必是生活的有心人。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成就了张世华深厚的文学功底、流畅的口语、练达的翻译。

“当时国内意大利语的口译人才比较稀缺,上世纪80年代我有过多次机会陪同国内来访的领导人走南闯北,去过意大利很多地方。那个时候当翻译是没有报酬的,是任务。不过住的是高档酒店,享受的服务都是最好的,还能开阔眼界,我觉得是一桩名副其实的美差。”

潜心意语传播文化

度过了2年进修时光的张世华回到国内,没过多久,威尼斯大学中文系又邀请他回去授课。等再次回到国内,张世华一心扑在了学术和翻译上。

“能否把意大利语译成通俗的汉语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件事,因为这不仅需要正确理解原文,表达和输出更要通顺、舒服,符合‘信达雅的原则。”

翻译的标准不同,有人提倡直译,有人提倡意译,有人喜欢直白地表达原文作者的意思,有人却觉得如果添加一些文化的元素有利于读者理解。意译汉尚且困难,汉译意更是衡虑困心,张世华在翻译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如今还在继续修订并增补着《意汉-汉意字典》,2016年有望付梓出版。

张世华的出书之路并不容易。“我写的第一本书是《意大利文学史》,这本书的出版真的是费了很多周折。”

张世华用3年时间独立完成了《意大利文学史》,但因为出版经费而出版无门。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意大利外长来上海访问,他被派去担任口译。其间,他提到了《意大利文学史》因苦于出版经费而难以成书,意外长答应由意大利方面提供一部分资金赞助该书出版。后来这本书修订过两次,第二版47余万字,第三版63余万字。

张世华的另一本著作是《约婚夫妇》,这部180多年前的名著在意大利享有极高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红楼梦》。在意大利留学时,张世华就有翻译这部作品的想法,他希望把最纯正的意大利文化分享给国内读者。

历时3年多,张世华独自完成了这部巨著的译作。该书一经出版,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意大利学界引起了关注。这部译作的序言由意大利前驻华大使亚力山特罗·夸罗尼亲自撰写。

序言中写到:“《约婚夫妇》一书不仅在语言、文学方面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而且还是一部有关历史、哲学和伦理的珍贵文献;它宛如一幅浩繁的画卷,清晰地勾勒出意大利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概貌。作为意大利的驻华大使,我为《约婚夫妇》的中译本深感欣喜,由衷感谢译者为此付出的心血……”

2002年7月,意大利总统授予张世华“意大利共和国二级骑士勋章”,以表彰其为意大利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

退而不休献身字典

如今已退休整整10年,张世华仍在坚持工作,与时间赛跑。他以一人之力编著了《加尔赞第现代意大利语词典(意汉双解版)》和《意汉-汉意词典》,并仍在不断修订和增加词条。

与其他七八十岁依然奋斗在编纂字典前线的老教授们相比,张世华是一位“电脑高手”。他利用电脑修改编订词典、增加词条非常熟练。“电脑都用了十几年了,很熟练了。修订的时候新建一个文档,把增补的词条加进去,在原稿里标序号。我们要善于利用先进科技。”

编纂字典在别人看来非常枯燥艰辛,张世华却乐在其中,怡然自得。他之所以坚持,一是希望给学习意大利语的后辈们留下一些有用的文字资料,二是出于对这门语言的热爱。意大利语伴随他走过了大半辈子,伴随他历经起起伏伏,已然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意大利语意大利语言
意大利面“变魔术”
学唱意大利语作品的基本环节
意大利语在美声演唱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意大利
前人栽树
“意大利语”学习热潮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