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通用语人的新使命

2016-01-13 01:01孟笛遥
神州学人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语专业工作

孟笛遥

时代的新要求

当今时代对学习非通用语专业的人才来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改革开放30多年,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从世界游戏规则的旁观者到参与制定者,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望不断上升,中国由“韬光养晦”越来越倾向于积极参与国际治理,赢得与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合理承担大国责任,建立起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信任与认同。

前所未有的战略安全、资源、市场多重压力,使得中国不得不迈开步伐“走出去”。与此同时,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明显增多。据商务部统计,全球每年新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30%以上直接针对中国;反补贴调查中,70%针对中国;2014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资源富集国家谋求产业链延伸,对我国中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挤压。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标准提高等,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丧失,部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开始撤离我国,重新布局到越南、斯里兰卡等要素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高端回流、低端转移”将是我国未来产业竞争面临的一个新情况。

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大批既通晓外语又精通专业,知己知彼,熟悉游戏规则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支持起对外工作。新一代非通用语专业的年轻人能否挑起这个担子?如何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

转型升级应对挑战

中国与西方外事体系很大的区别,就是翻译的职业化。在长期的对外工作中会发现,外方往往是聘用职业翻译,很少见到外交官兼当翻译,业务、技术人员和翻译的职责是分离的。而在中国的外事系统中,通常是一人身兼数职,除了少数就职于部委翻译处或任企业专职翻译的人以外,大多数人首先是一个业务干部,必要时需兼承对外沟通的职责。因此,毕业后进入外事系统工作的非通用语专业学子绝不能一劳永逸,要靠语言、专业“两条腿”重新启程。专业语言水平只是辅助个人顺利开展对外工作的工具,而专业素养、全面素质、独立思考能力等,真正决定着个人能走多远。

工作之后你会发现,身边的同事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校,有过硬的经济、法律、管理等各式专业背景,外语水平通常也完全能够应付工作。因此想在工作后弥补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只能靠加倍学习。以商务部为例,工作更多的是开展对外经济合作,配合高访组织经贸活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双边、多边项目合作的顺利进展,参与跨国商务谈判,或为遭遇困难的企业和项目出谋划策,解决问题。这些工作急需最专业、最前沿的经济、法律知识,以及对相关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国内体制、国际规则的深度了解。

随着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外语素质的全面提升,随着中资企业在海外雇员的当地化(翻译当地化),新形势下外语专业学生如何发挥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体现自己的特殊价值,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否则,今后且不说难以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即使找到工作,也会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尤其是非通用语专业学生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走出去”的机会

当前,全球经济正在深度调整与分化中艰难前行,经济复苏时间之长、进程之曲折、波动之剧烈堪称战后之最。2012-2014年,国际贸易量增速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外部需求变化不仅是简单的需求放缓,也是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变化的反应。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对我国出口拉动效应减弱,新兴经济体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拓展外需空间受到较大制约,国内经济则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效应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走出去”的需求空前强烈,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到亚投行的建立,中国外交正在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寻求对外合作。

支撑起整个对外合作框架的不仅有各部委、政府机构的战略规划,更积极探索道路的中国企业。2014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已经超过外国对我国的投资总额,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了新的阶段,“走出去”的目的地也从亚非拉逐渐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吉利汽车对沃尔沃的收购、烟台万华集团对匈牙利宝思德工厂的收购、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等成功案例,一方面给中国自己带来信心,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高铁、核电“走出去”,投资、工程承包、金融、旅游等各领域对外合作如火如荼。但是“走出去”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相反极其艰难,充满困难险阻,也不乏沉痛的失败教训。

从零开始的合作如何建立?如何表达诚意消除疑虑?如何吃透国际合作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如何适应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如何应对排挤和刁难?各种工作都需要大量通晓外语、精通业务、肯吃苦、敢拼敢闯、不怕遭遇挫折的年轻人来撑起一片天,这就为年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谓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在哪个岗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甘于平凡,为了同一个理想,从不同的方向共同努力,在伟大的事业中做好自己这颗螺丝钉,这是包括“非通用语人”在内的所有外事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者系中国驻匈牙利使馆经商处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外语专业工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