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结合推拿在慢性腹泻治疗中应用体会

2016-01-15 11:21任晓蔚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方剂白术乙组

任晓蔚

中医辨证结合推拿在慢性腹泻治疗中应用体会

任晓蔚

目的 了解中医药物结合推拿在慢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腹泻患者37例作乙组,给予推拿治疗;另选取37例作研究调查的甲组,除给予推拿治疗外,结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腹泻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8%,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56%,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推拿相结合用于慢性腹泻治疗中,内外兼治,效果显著。

中医药物;推拿;慢性腹泻;治疗

慢性腹泻为脾胃与二肠功能障碍性病变,属于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病程长,可达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是反复多次发作的腹泻,与饮食不当、禀赋不足、情志失调等多因素均有关[1]。典型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如水样,临床多采用西医治疗,但最终效果不佳[2]。近年来,我院通过多次临床实践研究发现中药结合推拿在慢性腹泻治疗中效果显著,且不易复发,减轻了患者痛苦,也受到临床医生肯定。现将中药方剂与推拿治疗该疾病的整个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03—2016-01我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74例作研究对象,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7例),其中甲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36.5±1.7)岁,病程0.6~8年,平均(4.6±1.6)年;乙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0~67岁,平均(37.2±1.1)岁,病程0.7~9年,平均(4.8±1.5)年,两组患者均有典型腹泻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组:给予推拿治疗。久泻以症虚常见,治疗需以扶正为先,以达健脾温阳之效,按摩治疗时先取穴:中脘、气海、天俞、足三里、三阴交;肾虚者需加穴肾盂、关元、命门、肝俞、太冲;脾虚者需加穴脾俞、章门。按摩手法以按、摩、揉、搓、提、点为主,动作轻缓。

具体操作步骤:①嘱病患仰卧,医者位于病患左侧,将双手掌置于背部、腰底部沿膀胱轻揉2~3遍,让病患全身放松,并提拿背部由肝俞线到胃俞线3次。②点按肝俞、脾俞、大肠俞,并揉按肾俞、长强,并搓胝部,让其发热至臀部。③脾胃虚弱者需加捏脊3次,将两手半握拳,拇指于前,剩余四指半屈,提捏患者背部,由长强穴至督脉再到大椎穴为止,每捏4~5下手法加重提高疗效,并沿膀胱经拿捏。④揉运膝部,用双手掌交替揉病患小腿点按至涌泉穴。

后医者位于病患右侧,取仰卧位,①腹部悬摩3次,由右下腹沿结肠带,逐渐移至左腹下为一次,结束后腹内温热感明显。②点按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各1 min,并提拿气海加少许震颤0.5 min。③脾虚者加穴章门,肝郁者加穴两肋揉搓,即医者左手手掌抵肋上,右手掌位于肋下,双手相互交替揉搓,两侧均4~5次。④点按足三里、三阴交,肝郁者加太冲,病患站立后拿捏双肩井,并点按合谷结束。

甲组:在乙组推拿治疗方法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辨证治疗方剂主要为:①肝气乘脾者,治疗需以健脾止泻、疏肝理气为主。方剂为:白芍20 g、柴胡12 g、砂仁6 g、白术15 g、延胡索20 g、郁金15 g、陈皮10 g、川楝子10 g。②肾阳虚衰者,治疗需以收敛止泻、温补脾肾为主。方剂为:乌梅30 g、吴茱萸10 g、制附片20 g、肉豆蔻10 g、干姜15 g、山药30 g、白术20 g、五味子10 g。③湿热下注者,治疗需以收敛止泻、清热利湿为主。方剂为:槟榔10 g、黄连10 g、赤石脂20 g、木香10 g、五味子10 g、黄芩15 g、延胡索20 g、马齿苋20 g。④脾胃虚弱者:治疗需以收敛止泻、健脾强胃为主。方剂为:太子参20 g、黄芪30 g、山药20 g、石榴皮20 g、陈皮10 g、白术15 g、升麻10 g。⑤心脾两虚者,治疗需以健脾养心、止泻为主。方剂为:山药20 g、白术20 g、浮小麦30 g、太子参20 g、赤石脂20 g、茯苓15 g、赤石脂20 g、山药20 g。

辨证给药后所有方剂均加水煎服,2 d/剂,150~200 mL/次,3次/d,饭前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效果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其中痊愈: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常规检查与培养2次,1次/d,2次均为阴性;有效:腹泻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粪便常规检查与培养2次,1次/d,2次均为阴性;无效:腹泻等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病情加重。

2 结果

本次探究的74例患者中甲组患者痊愈2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19%;乙组患者痊愈20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7.57%;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方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腹泻属中医病证的“泄泻”范畴,病因为饮食失调、外部感染、脏腑虚弱、情绪不佳等,不少医药名著均有相关记载,《黄帝内经》称之为“湿”;《景岳全书》中记载:“肾属胃之关,开穹与二阴,因此二便之开封皆肾脏之所属;今肾中阳气不足而命门衰,但阴寒极成之时,终令人致泻不止也。”同时《寿世保元》中记载“凡泄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甚而泄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可见,该疾病的治疗关键则是辨证施治。

本文中,我们对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结合推拿治疗,其中推拿过程中的按压气海穴可培肾补虚、调气益气;中脘穴可理中焦调升降;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调中气,扶正培元;天枢穴可疏调大肠、补土化湿;而关元、肾俞、命门等穴位均可蒸补命门、培肾固本;肝郁者加穴可疏肝解郁、通里下焦;脾虚者加穴章门、肾俞、脾俞,可健脾助运。而中医药辨证治疗中的白术、党参、山药等可健脾益气[3];茯苓、陈皮均可健脾除湿[4];白芍可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白术可除湿益燥、温中、和中益气、去脾胃中湿;赤石脂可敛血止血、涩肠止泻;太子参可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石榴皮在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治疗中效果显著[5];延胡索与配川楝子配伍,可用于气滞血瘀、脘腹疼痛的治疗,效果极佳,药物、推拿同用,内外兼治,疗效显著。不过慢性腹泻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防寒保暖,祛风寒,忌食生冷与肥甘厚味,确保心情愉悦,减轻压力,促脾胃功能正常,腹泻自不复发。此属于中医独特性优势,推广应用价值高。

[1]李红玉.80例中医辩证疗法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8(9):16-17.

[2]黄兴民,顾一煌,陈大春,等.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3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2(3):290-292.

[3]程洪美.120例慢性腹泻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4(73):5-6.

[4]刘建华.浅谈慢性腹泻的中医辩证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2):262-263.

[5]黄卫枢.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4,37(2):66-67.

2016-03-18)

1005-619X(2016)09-0986-02

10.13517/j.cnki.ccm.2016.09.039

116222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猜你喜欢
方剂白术乙组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10批不同来源白术中白术内酯的含量测定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