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肺炎性假瘤一例

2016-01-15 11:21臧晓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清肺舌质健脾

臧晓军

·病例报告·

标本兼治肺炎性假瘤一例

臧晓军

肺炎性假瘤;清肺软坚;健脾化痰;治疗

1 病例资料

病例:患者,男,66岁。患者5个月前感冒后咳嗽,痰中带血,经多家医院X线摄片以及CT检查诊断为左肺阴影,疑肿瘤。纤维支气管镜未找到肿瘤细胞,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故来诊。检查:稍咳,少量白痰,偶见痰中带血,血色暗红,无其他不适,纳便调。有高血压病史。舌质暗红,苔薄腻,脉细滑。辨证诊断为因痰瘀互结,血不循经引起的炎性假瘤。治疗以健脾化痰,清肺凉血,软坚化瘀为主。

2 治疗方法

2.1 初诊治疗 处方:猪茯苓(各)18 g,莪术18 g,左牡蛎(先)30 g,青陈皮(各)9 g,姜竹茹9 g,石上柏18 g,八月札18 g,昆布9 g,海浮石18 g,黄芩18 g,脱力草30 g,藕节6只,石见穿9 g,茜草根30 g,开金锁30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

2.2 复诊 服药7剂后,咳嗽减少。药效续服,上方加蚤休9 g,江剪刀草30 g,以清肺散结。

2.3 三诊 服药7剂后,无咳嗽,白痰偶见咖啡色痰,舌脉如前。痰血已止,肺热未除,上方加玉米须30 g,蒲公英30 g,去茜草根30 g。

2.4 四诊 服药14剂后,患者少量咳痰,睡眠差,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滑。辨证诊断为脾虚肺热痰凝,治宜清肺健脾,软坚散结,佐安神。处方:天竺子9 g,连翘12 g,山慈菇9 g,川朴5 g,夏枯草12 g,石上柏12 g,炙甘草9 g,炒枣仁9 g,八月札12 g,蚤休9 g,海浮石18 g,黄芩18 g,半边莲30 g,灌小麦30 g,生甘草9 g,合欢皮9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

2.5 五诊 服药14剂后,患者少量咳痰,咖啡色,口干,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小弦。复查胸片:左肺舌叶见团块影约5 cm×4.5 cm,左下盘状肺不张。辨证如前。处方:猪茯苓(各)18 g,莪术15 g,左牡蛎(先)30 g,青陈皮(各)9 g,姜半夏9 g,石上柏12 g,八月札12 g,海浮石18 g,天竺子9 g,山慈菇12 g,灌小麦30 g,炙甘草9 g,炒枣仁9 g,粉丹皮9 g,蚤休9 g,半边莲30 g,功劳叶15 g,米仁30 g,防风己(各)9 g。

2.6 六诊 服药14剂后,患者少量咳痰如前。辨治如前。处方:脱力草30 g,白花蛇舌草12 g,石菖蒲9 g,石上柏12 g,八月札12 g,龙葵9 g,炙甘草9 g,茅庐根(各)30 g,灌小麦30 g,炒枣仁9 g,粉丹皮9 g,蚤休9 g,石见穿15 g。

2.7 七诊 服药14剂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上方加平地木30 g,米仁18 g,猪茯苓(各)12 g。

2.8 八诊 服药14剂后,患者稍咳嗽,吐少量白痰,咳痰不畅。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滑。辨证:痰凝肺热,脾虚肝郁。治则清肺化痰,健脾平肝,软坚散结。处方:脱力草30 g,白花蛇舌草15 g,柴前胡(各)9 g,赤白芍(各)18 g,平地木5 g,茜草根15 g,茅庐根(各)30 g,功劳叶15 g,莪术15 g,猪茯苓(各)18 g,石上柏12 g,八月札12 g,海浮石18 g,天竺子9 g,米仁18 g,防风己(各)9 g。

2.9 九诊 服药7剂后,患者咳少量咖啡色痰,无其他不适。复查胸片与五诊胸片病灶相仿。辨治如前。处方:脱力草30 g,白花蛇舌草30 g,柴前胡(各)9 g,平地木30 g,龙葵15 g,茅庐根(各)30 g,功劳叶15 g,莪术12 g,石上柏12 g,藕节6只,八月札18 g,夏枯草18 g,米仁30 g,佛耳草12 g,青陈皮(各)9 g,孩儿参12 g。

2.10 十诊 服药14剂后,患者咳嗽咳痰如前,睡眠差。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小弦。处方:桑叶皮(各)9 g,白花蛇舌草30 g,龙葵15 g,柴前胡(各)9 g,桑葚子9 g,桑寄生12 g,姜半夏9 g,天麦冬(各)12 g,石上柏12 g,八月札18 g,夏枯草12 g,米仁18 g,青陈皮(各)9 g,孩儿参12 g,佛耳草12 g。

2.11 十一诊 服药14剂后,诸症好转。继续清肺健脾,消痰散结。处方:鹿含草18 g,白花蛇舌草30 g,龙葵15 g,黄芩12 g,连翘12 g,平地木30 g,茅庐根(各)30 g,功劳叶15 g,天麦冬(各)12 g,石上柏12 g,八月札18 g,夏枯草15 g,米仁18 g,西青果9 g,开金锁15 g。

2.12 十二诊 服药14剂后,痰血已经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脉弦。上方加蚤休9 g,半边莲15 g,山慈菇15 g,去功劳叶、夏枯草、八月札。

2.13 十三诊 服药21剂后,咽痒,少量白痰,睡眠少。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滑。复查胸片:左肺病灶基本消散。以清肺健脾益肾善后。处方:鹿含草18 g,开金锁15 g,黄精12 g,黄芩18 g,连翘12 g,平地木30 g,天麦冬(各)12 g,石上柏12 g,米仁18 g,狗脊12 g,西青果9 g,猪茯苓(各)18 g,孩儿参12 g,山萸肉9 g,山慈菇15 g,蚤休9 g,半边莲30 g。

2.14 十四诊 服药14剂后,复查胸片仅见肺纹稍增多,间歇服用上方14剂,再无异常,随访2年无复发。

3 讨论

炎性假瘤或称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是发生在某些器官由各类慢性炎性细胞构成的肿瘤样炎性肿块;主要由梭形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常见好发部位是肺和肝,其次为肾和骨骼[1]。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PIP)是由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肺内瘤样病变,因伴有炎症且和感染关系密切,故称为肺炎性假瘤[2]。其组织学改变比较复杂,癌变者偶见。其主要特征有:①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的肿块,无卫星病灶,直径2~4 cm,密度均匀。②病灶多位于肺的边缘部胸膜下,以基底贴于胸膜,局部胸膜粘连增厚,无胸水。③边缘可见粗短毛刺、棘状突起,或呈浅分叶状。④可有单个或多个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无融合征象。⑤临床症状轻,原有肺部感染既往史,纤支镜或穿刺活检报告为炎性组织。患者来诊时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医学正传》、《内经》曰:“盖肺气郁则成热,热生则生痰。”肺热灼烧津液,煎津成痰,脉络失畅,加上肺热伤络,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成为离经之血,与痰热互结,而成团块。另外,该病也和脾运失调,气机不畅相关。所谓“百病多有兼痰者……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丹溪心法》)。治疗以清肺软坚和健脾化痰结合,标本兼治,据《证治要诀》“平居皆无他事,只有痰数口,或清或坚宜二陈汤,小半夏茯苓汤。”选用茯苓、莪术、牡蛎、青陈皮、姜半夏、姜竹茹,与石上柏、八月札、石见穿、昆布,海浮石软坚散结配合,加以黄芩、开金锁、天竺子、佛耳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龙葵等清肺,最终使炎性假瘤消散。在炎症吸收后期酌情采用益气、健脾、补肾等,扶正祛邪。

肺炎性假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伴毛刺征或空气支气管征时,应该与周围性肺癌鉴别。①与肺癌的鉴别:肺癌症状明显,且逐渐加重,肺块呈深分叶、细长毛刺影,肺癌的空洞一般较大,呈偏心厚壁空洞,空洞内可见壁结节,可见胸膜凹陷及胸水,肺癌常见淋巴结肿大及融合征象,动态观察肺癌倍增时间短,增长快,另外临床上可通过查痰、纤支镜检查、胸水检查及CT引导下穿刺活检定性。②与结核球的鉴别:结核球边界清楚,密度较高,其内有环形、层状钙化及周围“卫星灶”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1]兰浩铭,周猛,菅志远,等.回盲部炎性假瘤(附18例报告)[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5,20(2):170-171.

[2]金炜,袁军,肖祥之,等.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38-39.

2016-04-11)

1005-619X(2016)09-1000-02

10.13517/j.cnki.ccm.2016.09.044

116013 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猜你喜欢
清肺舌质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清肺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