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32例静脉采血穿刺成功体会

2016-01-15 11:21梁文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穿刺针进针成功率

梁文华

·经验交流·

9 232例静脉采血穿刺成功体会

梁文华

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控制进针的方向、角度、深浅等,以保证一次采血成功,有效地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静脉穿刺;成功率;体会

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普通又极为重要的基本技术操作,通过采集血液,检验所得数值,可反映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和病理改变,有助于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不仅可以减轻体检者的痛苦,更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现将静脉采血操作体会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04—12静脉采血9 232人,年龄在21~60岁之间,男7 385人,女1 847人,一次穿刺成功无退针者9 056人,占98.1%;一次穿刺成功有一次退针者111人,占1.2%;未成功者65人,占0.7%。

2 操作方法

采血前认真核对体检者信息,准备好各种试管(抗凝管和促凝管),向体检者耐心解释采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以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心理并取得合作,扎止血带,用食指仔细触摸静脉,感觉其活动度,观察静脉的走向,避开静脉窦,选择好合适的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以30°~40°角快速刺入血管,刺入的深度视血管深浅而定,一般为0.1~0.3 cm[1]。见回血后将采血针尾端插入真空管胶塞内,如需要多管血样时,将穿刺针尾端拔出刺入另一采血管内,并将装有血标本试管依次放入混血仪中混匀,采血完毕,松开止血带,用消毒贴压住针眼后拔出,嘱咐体检者轻轻按压消毒贴5 min即可。

3 操作体会

3.1 体检者因素 根据体检者的自身条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3.1.1 体型肥胖者 这类体检者皮下脂肪相对较厚,血管较深,从皮肤表面很难准确看到血管的位置、分布和走向。一般根据解剖学的位置,通过触摸来寻找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为穿刺血管,在选择血管时要通过仔细触摸寻找管感,必要时嘱体检者前臂弯曲,这样更容易触摸到血管,同时穿刺点应选择在离触摸血管最明显的地方较近些,进针的方向应正对血管,进针角度以肥胖的程度、血管的深浅适当加大,进针深度应根据皮下脂肪的厚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穿刺的成功率会很高。

3.1.2 体型瘦弱者 这类体检者皮下脂肪相对较薄、血管表浅,在皮肤表面就很容易看清血管的位置、分布、走向,一般很容易选择到穿刺的血管,但是这种类型的体检者一般血管较细、易滑动,在选择穿刺血管时更应谨慎,应以位置较固定、走向较直的血管为佳;由于这类体检者皮下脂肪较薄,进针方向应斜刺血管,进针角度相应减小,穿刺针进皮肤后几乎平行进入血管,见回血后轻轻平推一点即可成功。对于血管较细的体检者穿刺动作要轻微,进皮后穿刺针前推速度要放慢些,以免因速度过快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血管明显滑动时,应嘱体检者伸直前臂,并且穿刺前尽量绷紧皮肤,这样血管会相对固定,穿刺成功率会很高。

3.1.3 精神紧张者 这类体检者自身血管条件相对较好,由于精神高度紧张,不愿意配合采血。对于这类体检者,护士要有耐心,通过言语交流,先打消体检者的抵触情绪,至少要对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信任,能够配合工作人员按要求摆好体位,护士采血的各项环节应动作迅速,尽量缩短操作的时间。同时在穿刺前后嘱体检者缓慢做深呼吸,可以有效缓解体检者的紧张情绪,安全地度过采血环节。采血完成后护士应立即告知体检者,以解除其紧张情绪[2],稍适休息,无不适后方可离开进行其他检查。

3.1.4 有基础性疾病者 这类体检者由于各种基础性疾病对血管造成损坏,使血管变硬、变细、更滑动,给采血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护士在选择血管时避开经常反复穿刺的血管,如果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都不能选择,可以寻找前臂内侧的血管或远端血管进行穿刺,穿刺动作应轻、稳、准,避免过快过猛刺破血管。

3.1.5 采血后按压不当者 采血后护士应嘱体检者沿血管走向按压消毒贴5 min,轻轻按压住血管和表皮两个针眼,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聚集在血管穿刺点,修复受损部位;按压力度应适当,如按压力量过大,会阻断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没有足够的凝血因子堵塞针眼,手一松开,血流迅速冲破受损部位,造成出血;如有基础性疾病者按压时间可适当延长,避免揉搓,以免造成出血或血肿,如果因按压不当发生出血或血肿不能算是穿刺成功。

3.2 操作者的因素 操作者的因素包括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操作方式、心理素质等。

3.2.1 主观能动性 护士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体检者。要时刻换位思考,我就是体检者,充分理解体检者对静脉穿刺的害怕、恐惧等心理,集中精力认真仔细选择好要穿刺的血管,尽量选择较粗、走向较直、容易固定的血管,为穿刺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护士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应该积极主动观察体检者的特点,对操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正确、合理的预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避免措施,对穿刺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这种积极努力,才能保证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得到体检者的认可和满意。

3.2.2 心理素质 护士在穿刺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护士穿刺技术发挥状况会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若无法很好的控制各自情绪,排除外界干扰因素,正确估量穿刺难度,做好充分心理准备[3],犹豫不决很容易穿刺失败。因此,护士必须有很强的自信心,坚定的信念,下针细心而果断,才能有效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3.2.3 同情心 护士要主动和体检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体检者心理特点及需求。对恐惧、疼痛敏感者,从言语上表示同情、理解,给予鼓励,积极的暗示,消除体检者疑惑顾虑及对操作者的不信任。护士在沟通过程中,必须尊重体检者的意愿,以亲切、诚恳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体检者了解穿刺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能够主动配合护士进行操作;严重者在操作中除言语沟通外,还可以站在体检者旁边轻轻抚摸其肩部加以安慰;护士在穿刺时适当转移体检者注意力,同时要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4]。

3.2.4 技术熟练程度和操作方式 护士必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步骤、要点、注意事项,并根据体检者的自身条件灵活控制进针的方向、角度、深浅等。护士在穿刺过程中做到稳、准、轻、快[5],快速进行穿刺,进针速度快,皮肤受损小,减轻体检者的痛感,更容易取得体检者的配合,保持良好的体位,穿刺针进入血管后相对固定,不易从血管滑出,避免穿刺失败。

3.3 混血仪的应用 采血过程用混血仪将血液与抗凝剂、促凝剂混匀代替人工手动摇匀。护士每采完一管血标本将试管放入混血仪中混匀,缩短了静脉穿刺的时间,缓解了因体检者排队等候护士的急躁情绪,有时间集中精力选择穿刺血管,在量大、穿刺速度快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并能观察采血过程中体检者的情况,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混血仪自动识别血液标本所加入抗凝剂或促凝剂的不同,选择混匀的时间长短,将血液与试剂充分混匀,更保证了血标本的质量,不发生凝血或溶血的现象,避免了体检者血标本不合格而进行二次穿刺,对穿刺一次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

4 小结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规的护理操作,但是在健康体检中是唯一一项创伤性检查,如果操作失败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医疗纠纷。因此,护士过硬的穿刺技术、积极的工作态度、坚定的自信心,静脉采血前体检者的准备情况,顺利的采血过程[6],是保证采血成功率的关键。

[1]赵雪金.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与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63-64.

[2]庞凤莲,王秀娟.静脉穿刺输液的技术技巧与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6):1437.

[3]黄爱梅.小儿静脉穿刺技巧体会[J].医药卫生,2015,8(10):227-229.

[4]叶丹玲.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109-110.

[5]王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3,7(5):154.

[6]李宏.临床静脉采血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J].健康大视野,2014,12(24):1140.

2016-05-30)

1005-619X(2016)09-1005-02

10.13517/j.cnki.ccm.2016.09.048

300140 天津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

猜你喜欢
穿刺针进针成功率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