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药配合外治治疗直肠脱垂二例

2016-01-15 11:21孙姝阳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脱肛培元升麻

孙姝阳

汤药配合外治治疗直肠脱垂二例

孙姝阳

直肠脱垂;白头翁汤合黄芪汤;补中益气汤合培元汤;外治;治疗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患者,男,12岁。患者1周前腹痛、泄泻,排出大便有脓血。近2 d排便后有肿物自肛门脱出,逐渐增大,便后可以还纳,遂来就诊。检查:嘱患者做排便动作,直肠脱出肛门外约0.5 cm,且水肿、充血、少许糜烂,舌红苔黄腻,脉数。辨证诊断为湿热暴迫,下注脱肛。

1.1.1 初诊治疗 治疗以清热祛湿,益气固脱为主。

内治处方:白头翁汤合黄芪汤加减,白头翁12 g、黄连6 g、槐谷10 g、秦皮10 g、黄柏6 g、木香6 g(后下)、藿香10 g、败酱草12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外治法:用自配外洗药1包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坐浴20 min,2次/d。外洗药组成:大黄30 g、白鲜皮30 g、九里明30 g、甘草30 g、荆芥30 g、防风30 g,制作法:研末和匀,分包,每包15 g。

1.1.2 复诊 经服药3剂和外治后,腹痛减轻,脓血基本无,便后及努气用力仍有脱肛;舌淡红苔薄黄,脉缓。此为湿热渐退,气弱不能还纳。以上方为基础,加升提益气之品。白头翁10 g、黄连6 g、槐谷10 g、秦皮10 g、升麻6 g、木香6 g(后下)、藿香10 g、太子参10 g、黄芪12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外治法同前。

1.1.3 三诊 服药3剂和外治后,腹痛、大便黏脓血已消失,便后有轻度脱肛,但须臾能自行还纳;体倦,形瘦,舌淡红,脉细。转益气提升法善后。党参10 g、柴胡6 g、炙甘草6 g、白术6 g、升麻6 g、木香6 g(后下)、黄芪12 g、太子参10 g、淮山10 g,外治法同前。

1.1.4 四诊 服药7剂和外治后愈,随访1年未复发。

1.2 病例2 患者,男,62岁。患者系搬运工人,10年前因做重力或努气之劳动而出现脱肛。近10年来慢性加重,不但于便后脱肛,而且在咳嗽、喷嚏、行走时均可脱出,需要用手托回才能还纳,痛苦不堪故来诊。患足癣已近3年,1周前左小腿近踝关节起巴掌大红斑稍高出皮肤,灼热痛,发热,小便黄,故来诊治。检查:面色黄,形体消瘦,神倦;嘱患者做排便动作,即见直肠脱垂约6 cm,表面黏液分泌物;肛门指诊有中度肛门括约肌松弛现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少,脉沉细。辨证诊断为脾肾两虚,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

1.2.1 初诊治疗 治疗以补肾健脾,升阳固脱为主。内治处方:补中益气汤合培元汤,金樱子18 g、黄芪30 g、升麻10 g、菟丝子18 g、党参30 g、当归15 g、熟地20 g、炙甘草10 g、白芍15 g、淮山30 g、柴胡6 g、茨实6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

外治法:①丹火透热疗法,将30 g硫磺末置铜杓中微火烊化,加入12 g雄黄、12 g朱砂调匀,倒在铝平盆中冷却成片状,形成丹药;将30 g胆南星、30 g法夏、30 g灵仙、12 g细辛、9 g田七研末,以蜂蜜调匀为膏,捏成栗子大小中心凹陷之丹座;将丹座置于命门、长强两穴,将瓜子大小的丹药片置于凹陷中,点燃,以皮肤灼热感为度。熄火,外敷纱布固定,3 h后除去丹药,1次/d。②肛周胶布固定(中央开一梭形口),以防排便时直肠脱出。

1.2.2 复诊治疗 服药45剂和外治后,告愈。随访1年未复发。

2 讨论

直肠脱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1],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病症。中医称为脱肛、重叠痔。西医学认为直肠脱垂发生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①解剖发育的缺陷,主要为骶骨弯曲度较小,直肠呈垂直位,直接接受腹腔内向下的压力。②盆腔底部之肌肉和韧带组织软弱。③长期的腹内压增加。如习惯性便秘或腹泻、排尿困难、慢性哮喘、多次妊娠和分娩等。

直肠脱垂在肛肠外科属于一种少见病,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约为2%,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2]。中医学对本病的描述颇多,如《红斋直指方》云:“脱肛之说,非虚无故然哉,盖实则温,温则内气充而有所蓄;虚则寒,寒则内气馁而不能收。况大肠之厚薄,膏脂之瘠肥,亦视夫内气之虚实。产妇用力过多及小儿号叫努气……亦有此症。”《景岳全书》说:“有因久泻、久痢……因劳役……而脱者,有因酒……色欲……而脱者,有因肾气本虚,关门不固而脱者。”《普济方》说“下痢脱肛者,因大肠虚弱,冷气偃之,至圊不能便,极力于下,肛门脱出,故谓之脱肛。”本院临床体会,脱肛患者以虚为主,但亦有虚中夹实者。病例1,患者因湿热下痢,突然脱肛,检查其脱出之部分亦为充血、水肿、糜烂等。此并非由气虚所致,实为湿热暴迫,宜急则治其标,清利大肠湿热为先,投以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败酱草等清热祛湿解毒、利水消肿;佐以木香理气,引药通达。外洗药开水冲调坐浴,有消炎解毒作用。当湿热清利后,注重扶脾补气,即以黄芪、太子参、升麻配合,以益气升提而收敛。病例2,患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致肾虚中气弱,呈慢性脱肛,属虚证,故用补中益气汤合补肾培元汤。补中益气汤补中健脾益气升提为治标症;培元汤取黄芪、熟地、菟丝子、金樱子固子补肾壮阳以固本培元,茨实益肾固脱。外治用丹火透热疗法以胆南星、法夏、灵仙、细辛、田七为丹座,取督脉之要穴命门、长强,配合内服药,补肾壮阳的作用更佳。

[1]魏巍,李保琴,李荣先,等.回顾性分析经腹与经会阴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104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22):3643-3647.

[2]蒋峰,王为.中西医内外治结合治疗轻中度直肠脱垂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4):21-22.

2016-03-24)

1005-619X(2016)09-1001-02

10.13517/j.cnki.ccm.2016.09.045

116013 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猜你喜欢
脱肛培元升麻
升麻的品种考证
合理配制日粮可防鸡脱肛
幸福就是跟你走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
大便时肛门口出现的鼓包是什么?
母猪脱肛的原因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