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技术在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应用

2016-01-18 01:21张自强
检验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质谱法串联质谱

张自强, 李 岩

质谱技术在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应用

张自强,李岩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气相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临床生化检验中有效的检测工具。文章对质谱以及生物质谱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做了介绍。质谱技术较其他传统生化免疫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低检测限等明显优势,其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质谱;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The applic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clinical biochemistryZHANGZiqiang,LIYan

.(InstituteofBi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Recently, mass spectrometry has been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gas o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ies has expanded the applic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and it becomes an efficient tool for clinical biochemical determin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of mass spectrometry and presents the utilization in clinical biochemistry, such as newborn screening for genetic diseases and so on. Mass spectrometry has shown great potential with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pecificity, high sensitivity and low limit of determination in clinical biochemistry.

Key words:Mass spectrometry; Clinical biochemistry determination

早在1886年,Goldstein发明了早期质谱仪常用的离子源。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著名物理学家Thomson发明了世界上第1台质谱仪。1942年第1台单聚焦质谱仪的商业化推广代表着质谱技术终于突破了理论发展的瓶颈阶段。迄今为止,质谱技术已经为化合物结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化学、有机化学、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1]。

质谱技术是测量分子质荷比(m/z)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将分子电离后形成带电离子,并按照离子m/z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谱图数据。质谱仪是一类可以将样品分子转化成带电离子,并利用适当的电场、磁场实现离子m/z分离,进而检测每种离子的峰强度进行物质分析的仪器。质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5个部分组成,其中核心部件为离子源与质量分析器。离子源分为硬电离和软电离。硬电离如电子轰击电离可以给予样品分子较大的能量,导致样品产生的离子碎片很小;软电离则较为温和,可以产生较大的离子碎片,如电喷雾电离、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和大气压化学电离等。随着软电离技术的发展与不断成熟,实现了高分辨率与高质量检测范围的结合,使得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成为可能,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生物质谱,并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质量分析器的作用是根据m/z将电离产生的带电离子分离,主要有时间飞行、四级杆、离子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等多种类型。目前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质谱仪多由几种质量分析器串联而成,在空间或时间上实现了母离子选择、母离子碎裂、子离子检测功能并提供了离子碎裂的特征峰。这些特征峰是分子定性的依据,使得质谱检测结果具有极高的特异性[1-3]。

一、质谱在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应用

由于生物质谱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广、检测速度快等特点,所以近年来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质谱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包括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D检测、激素检测、血药浓度监测、微量元素检测等。

1.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进行群体筛查,并进行早期治疗,从而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影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起源于1961年对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此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被引入其中。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展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主要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每种筛查需要单独进行。目前国际上美、欧、日等国家都已经使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多个代谢产物进行联合检测,同时筛查超过30种疾病,除以上提到的几项外,还包括囊胞性纤维症、半乳糖血症、氧化脂肪酸缺陷症、有机酸尿症和尿素循环缺陷症等[4-5]。在我国,顾学范教授等多个研究团队已经利用该技术进行了大量临床检测与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6]。同时多家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和妇幼保健机构也可以提供项目服务。因此,对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质量控制与室间质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 维生素D检测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化学本质为固醇类衍生物,目前也被认为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体皮下储存有由胆固醇衍生出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照射后即可转变为维生素D3。近年来发现维生素D缺乏不仅可以造成骨质疏松症,还与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相关。体内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对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目前维生素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体内维生素D含量的检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5-羟基维生素D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代谢形式,包括25-羟基维生素D2和25-羟基维生素D3两种形式,其含量可以代表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目前国内外对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竞争蛋白结合法以及新兴的串联质谱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串联质谱法定量测定25-羟基维生素D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更强的抗干扰性,并能实现25-羟基维生素D2和25-羟基维生素D3的同时测定[7]。郭守东等[8]利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发现糖尿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周宁等[9]利用串联质谱法对过敏性鼻炎儿童血清中的维生素D进行了检测,发现患儿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且维生素D3尤为显著。由此可见,当需要区分维生素D的不同代谢产物种类时,串联质谱法比传统免疫法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3. 激素检测对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是生物质谱技术在临床生化检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通过质谱定量检测,可以判断相应的类固醇激素与疾病的相关性[10-11]。目前利用质谱技术可以对睾酮、脱氢睾酮、雄酮、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等多种激素进行定量检测,进而对相关疾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家族性高醛甾酮过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1]。丁一峰等[12]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尿液中的类固醇,实现多种激素同时检测,且不同激素之间没有交叉反应,准确性和灵敏度较好,并证明类固醇激素水平与肾上腺和性腺等类固醇激素代谢异常疾病有关。黄河花等[13]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喷雾电离质谱同时检测脱氢表雄酮、睾酮和雄酮的定量方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4. 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很多药物的浓度需要严格限定在某一合适范围,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过多则可能引起毒性或成瘾反应,造成不良后果,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对这些药物浓度的检测目前我国主要应用免疫化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简单易行,但只能检测少数几种药物,无法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而且一般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都很低,要求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近年来,质谱技术逐渐成为药物浓度检测的重要手段。多种药物均可以利用质谱技术进行准确检测,而且可以实现多药物同时检测,提高了临床检测工作的效率。目前国际上已经在临床开展的药物浓度监测项目包括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疼痛治疗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麻醉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同时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有望成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的“金标准”[14]。曲素欣等[15]建立了基于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卡马西平浓度的方法,并研究了该药物与癫痫疗效的关系。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且重现性良好。崔刚等[16]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肾移植患者体内霉酚酸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患者血药浓度的临床监测中。

5. 痕、微量元素检测人体元素含量可以作为很多疾病的标志物,检测人体痕、微量元素可以辅助诊断某些临床疾病和职业病。元素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为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质谱法可以实现多元素同时检测,且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动态范围宽,可以直接对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目前质谱技术已成为无机元素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已建立了几十种痕、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全血、血清、尿液和头发中砷、铅等有害重金属以及铁、锌、硒等人体微量元素的检测[17]。张文洁等[18]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做了检测,发现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中钠、钾等元素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而铝、铁、锌等明显低于正常人。该方法可以对患者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做实时监测,为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欧阳珮珮等[19]建立了基于质谱法的分析方法并对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同时做了检测,此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元素之间干扰较小,符合复杂生物样品多元素同时检测的要求。

6. 其他项目除以上项目外,质谱技术的临床研究也已全面开展。叶军等[20]利用质谱技术对临床诊断不明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损害患儿做了检测,诊断患儿为多种羧化酶缺乏症,并对生物素治疗过程做了监测,发现疗效显著。

二、总结与展望

质谱技术自诞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新型工具。质谱技术较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精确度,且检出限低,不受抗体或特殊生化反应的限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前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多个项目已经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比较而言,我国临床生化检验中质谱技术的应用还非常有限,与国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很多相关部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质谱检测数据的判断标准、技术方法的掌握与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收费渠道与收费标准的确定等等。目前我国串联质谱技术进行临床生化检测的项目单一,主要集中于少量第三方检测机构与妇幼保健单位,独立于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之外,不利于临床质谱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因此,从临床需求出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技术与管理方案,力求形成临床、科研、政府管理部门密切沟通合作的工作模式是发展质谱等新型检测技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丽乔,庄俊华,黄宪章. 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2013,28(3):252-256.

[2]武汉大学. 分析化学(下册)[M]. 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33-634.

[3]YE H, GEMPERLINE E, LI L. A vision for better health: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for clinical diagnostics[J]. Clin Chim Acta,2013,420: 11-22.

[4]王洪允,江骥,胡蓓.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 质谱学报,2011,32(1): 24-30.

[5]LA MARCA G. Mass spectrometry in clinical chemistry: the case of newborn screening[J]. J Pharm Biomed Anal,2014,101:174-182.

[6]李峰,顾学范. 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4): 319-321.

[7]程雅婷,董衡,梁晓翠,等. 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测定的两种质谱方法比较[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4): 6535-6537.

[8]郭守东,崔华东,桑慧,等. 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3[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3): 161-164.

[9]周宁,曹梅馨,黎冬梅,等. 过敏性鼻炎儿童血清维生素 D 水平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 180-181.

[10] PEITZSCH M,DEKKERS T,HAASE M,et al. An LC-MS/MS method for steroid profiling during adrenal venous sampling for investigation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J].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14,145:75-84.

[11]ZHAO X, XU F, QI B, et al. Serum metabolomics study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based 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J Proteome Res,2014,13(2): 1101-1111.

[12]丁一峰,顾学范,叶军,等.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新生儿尿液中类固醇激素方法的建立[J]. 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 748-751.

[13]黄河花,刘东阳,胡蓓,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脱氢表雄酮、睾酮及雄酮[J]. 药物分析杂志,2012,32(2): 210-216.

[14]任秀华,杜光,刘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及其临床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0): 801-804.

[15]曲素欣,陈湛芳. 液质联用法监测癫痫患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及结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4,7(26): 101-103.

[16]崔刚,陈文倩,刘晓,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肾移植患者体内霉酚酸的血药浓度[J]. 中国药房,2013,24(22): 2046-2048.

[17]张霖琳,邢小茹,吴国平,等. 微波消解-ICP-MS测定人体血浆中30种痕量元素[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4): 1115-1118.

[18]张文洁,何学红,赵友林,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中的微量元素[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8(5): 1017-1019.

[19]欧阳珮珮,吴惠刚,黄诚,等. 压力罐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2):70-72.

[20]叶军,韩连书,邱文娟,等. 联合质谱技术在多种羧化酶缺乏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8):582-585.

(本文编辑:龚晓霖)

收稿日期:(2014-12-19)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673-8640(2015)05-0407-03R446.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1

通讯作者:李岩,联系电话:010-64885759。

作者简介:张自强,男,1991年生,学生,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的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资助项目(KFJ-EW-STS-028);中国科学院中国人群前瞻性生物样本库资助项目(KJZD-EW-TZ-L05)

猜你喜欢
质谱法串联质谱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PM2.5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和16种多环芳烃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18种挥发性有机物
串联攻坚弹后级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
质谱法测定西安脉冲反应堆99Tc嬗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