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健全内部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

2016-01-19 10:50邱群霞范意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

邱群霞 范意婷

摘要:内部审计活动的全过程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至关重要。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准备环节、审计实施环节、审计报告环节、审计后续环节出发,深入细致的探究内部审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质量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5402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要求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突出地位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2003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中提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此来看内部审计已经拓展了其领域,从传统的内部控制拓展到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同时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执业能力低,独立性不强,审计流于形式等质量不高的问题。比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够健全;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相应独立性比较差;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内部审计工作调查不彻底,对于审计后续整改不重视,使得内部审计成为一纸空谈。

如何对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情況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以及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建议和意见,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助于防范和化解本单位的财务风险。因此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以及审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就成为了衡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好坏的一个关键性的指标。

1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欠佳的现状

1.1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管理作用发挥不完全

内部审计业务虽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却处于不可或缺地位,并且在近年随着管理会计的兴起,企业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更加不容忽视。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促进企业增值,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1.2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欠缺

首先,虽然内审机构虽然已经在一些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等内部设立起来了,但是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小企业中还是缺乏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当然机构也不健全。另外,由于机构的不健全,内审人员多数由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一人分饰两职,导致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往往注重账面的财务收支审计,而对账外内容,内部控制等不够深入,因此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第三,我国内部审计目前普遍存在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企业内审目标不明确,审计方案与实际相脱离,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没有对重大的经济业务问题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审计意见针对性不强,较为随意,也就相应的缺乏可行性。

1.3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由于目前的内审人员很多是来自于财务部门,机构设置也不够独立,导致内审人员独立性较差,内审人员往往迫于企业部门领导的压力或者同事之间的关系,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视而不见。同时,由于在大部分公司中对于内部审计的督导检查是缺乏的,内审工作只是检查别人,客观上也会导致其独立性不够以及质量不高。

1.4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缺乏

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应该分为审计准备环节、审计实施环节、审计报告环节、审计后续环节几个环节。目前国内的内部审计工作重心普遍集中在审计的实施以及审计报告阶段,对于前期的准备阶段以及后续的整改阶段重视不够,这样就使得审计质量的提高成为一纸空谈,不能达到审计的最终目的,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以及修正意见。

目前国内的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以上困境。其中尤其以审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最易被人忽视。

2内部审计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2.1准备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审计的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1)合理确定审计项目组人员。首先,审计组成员的知识背景构成应与承担的审计项目内容相符合。企业在配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时,不仅要考虑审计人员的财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背景,还要配备业务专业技术背景的相关人员,电算化程度高的企业,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早在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就正式发布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根据该道德规范的要求,企业委派的审计人员应符合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要求,要保证审计人员客观公正,不能委派掌握企业管理以及派有利益冲突或者亲密关系的审计人员从事相关的审计工作。

(2)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在执行审计现场工作之前,审计项目组成员要对审计事项和审计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完毕以后,审计项目组要对事前调查的结果和数据等进行分析,明确相关事项的关键控制节点,控制权限的分配,是否存在控制过度或者控制不足的情况,进而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事项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以及带来的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3)审计方案一定要具有可行性。首先是对于审计内容要进行细化,根据事前调查,有目的有选择的确定要检查的具体的经济业务事项,使得审计方案内容一目了然,具有可行性;二是审计重点要突出,提高审计的效率;三是要规范作业程序,对于工作流程已及工作底稿的编制等有明确的要求,决不能随意,从而使得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质量提高;四是审计项目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相互合作相互督导;五是审计方案不能随意更改和定制,如需要更改必须要通过相关部门领导的审批,以降低随意性,增加可行性。

2.2内部审计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

对于内部审计实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内部审计实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审计质量的保证、审计总体风险的降低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建立日常工作考核评价。

一是明确审计项目负责人和下属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各级审计人员严格按照指定的审计计划和实施方案执行审计工作,以确保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二是审计工作日志的定期编制,并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会议。这两项内容,有利于相关领导和审计负责人及时掌握参审人员的工作情况,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可以通过工作会议进行内部之间的沟通,及时的对审计执行方案的重点和方式进行调整,便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内部审计工作现场督导。

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要及时了解审计现场工作情况,对在现场的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和及时的支持,必要的时候可以出面与审计单位进行协调,同时还要对于现场审计工作进行复核检查。复核检查尤其要注意:一是重点经济业务事项的审计是否有足够的审计证据支撑,二是审计发现是否有充分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審计证据支持。

(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复核。

审计证据的收集、整理、鉴定以及使用都是通过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反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也是编写审计报告的主要依据。对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要有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标准,并贯彻执行。首先,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完整,要包括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执行人,审计方法,审计过程,以及审计结论等。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细列示重要事项。另外要注意坚持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自行编制,不能因为便利或者时间原因等由被审计单位进行编制。第二,审计负责人要对现场审计的全过程负责并监督把关。审计负责人对于审计项目现场小组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要认真的查看、复核,必要的时候要对相关审计证据进行查验,以保证审计质量。

2.3提交内部审计报告环节的质量控制

(1)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内容真实准确。

一是要认真分析整理审计证据,要重点关注管理和控制上的重要缺陷,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数据的缺漏;二是审计报告反映的审计信息已经要有可操作性,可以从业务经营的内部控制角度提出审计意见,从根本上纠正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从根源上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达到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的目的。

(2)规范审计报告标准。

一般来说,由审计项目负责人起草审计报告初稿,再由审计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查验。初稿完成以后,首先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客观地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反馈以及申诉。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以后,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修改完毕以后,向企事业单位管理当局、被审计单位以及其它有关人员报送正式的审计报告。

2.4内部审计后续环节质量控制

(1)审计成果的总结利用。加强审计后续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内部审计小组要及时全面的总结每次的审计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提出审计意见,并为以后的工作做指出更加准确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二是要对于审计质量要建立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以便于对内部审计进行再监督,规避内部审计只是检查别人,却没人检查的弊端。从审计项目小组的各级成员,到审计部门负责人,都应当将审计质量责任放在考核的内容中,与其的绩效考核挂钩以进行控制,通过奖惩来加强审计的责任心。三是审计档案的归档和管理,审计档案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清晰完善的审计档案有助于经营者进行查阅检查,也可以更好的检验内部审计的质量。

(2)对于后续审计管理的加强。很多企业往往是审计时如临大敌,非常重视,但是审计过后对于相关的经济问题又高高挂起,所以对于后续审计的管理也是提高审计质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后续环节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查验被审计单位对于上次审计提出的问题等所采取的改正措施,以及改正的效果等实施的审计活动。主要包括分析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对于审计意见的贯彻落实等的效果进行重新评估,并编制后续审计环节的审计报告。在编制完成该审计报告以后,内部审计全过程才构成了一个闭环,才可以告一个段落。

参考文献

[1]王允平,张莉.论审计质量的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3,(11).

[2]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05).

[3]李凤鸣.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情况综述[J].中国内部审计,2004,(10).

[4]王延汝.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及其作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4,(05).

[5]张慧清.如何有效控制与防范内部审计风险[J].会计之友,2008,(10).

[6]兰艳泽,刘利伟.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联性研究[J].财会研究,2009,(03).

[7]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