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博弈视角

2016-01-26 03:24李华娟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委托人代理人

李华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基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博弈视角

李华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摘要: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视角出发,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处于较高水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包括:完善银行内控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实施干预责任制。

关键词: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委托人;代理人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越发受到重视。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成因分析,不同的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但从不良贷款形成参与人自身这一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较少。因此本文以委托人与代理人博弈为理论基础,站在对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的参与者的角度,理解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政策建议,化解国有银行长期不良贷款率较高造成的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不良贷款率是评估一个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较高,则需将其营业利润的很大一部分用来清理不良资产,这样就导致银行经营效率低下。我国贷款业务的盈利占了银行盈利的绝大部分,所以不良贷款率是一个能够较好地评价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指标。不良贷款率越低,说明银行贷款质量越高,风险越低,经营管理也就越稳定[1]。

(一)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

2010年到2012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从时间轨迹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得到一定控制,不良贷款率正在稳步下降,到2012年除了上市较晚的农业银行外,其他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都已降到1.00%以下。

(二)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比较大

虽然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五大商业银行近几年来的不良贷款率整体有所下降,但从纵向各个银行之间的比较来看,后者不良贷款率还是普遍高于前者。这说明,虽然之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度下降,但是相比较而言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表1 2010—2012年中国商业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及其他银行2012年报表整理所得

表2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占比变动情况

注:自2012年9月起,原深圳发展银行与原平安银行合并为新平安银行,本表数据未作可比口径调整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网站数据整理统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之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度下降绝大部分原因是国家对不良贷款集中处置剥离造成的表象,大型商业银行仍然占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绝大部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不能够单纯靠政府对其支持,现下找出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成因十分重要,值得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探讨。本文试图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这一深层次原因来解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成因,并为完善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寻找解决途径。

二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

委托代理这一概念的现代含义最早是由罗斯(Ross,1973)提出,并由莫里斯(Mirrlees,1976)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74)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在这两个假设之上:(1)参与双方的目际并不一致,双方都尽可能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信息不对称,即委托人不可能完全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或者说由于信息收集成本和监督成本很高导致委托人想完全收集到代理人的个人隐藏信息和行动信息是不可能的[2]。

本文把银行借贷双方和与贷款行为有关联的机构人员分成4对的委托人与代理人,分别是:1.存款人——银行;2.政府——银行;3.总行——各级支行;4.银行——受款企业。分别对它们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存款人——银行

除去特殊原因,高低利率银行之间相比较,理性人都会选择前者进行存款。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非市场化导致利率不能够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存款者在估计银行资产组合风险时缺乏足够信息,不能够全面地了解到银行的状况。这时根据存款人的偏好选择,存款人通常会选择经营规模大由政府支撑的大型商业银行,这就使得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存款选择把关心的重心由经营效益转移到扩张规模上,进一步造成银行之间的竞争转移,银行注重项目资金大小而非盈利[3]。结合上述原因,这时银行的贷款选择就会偏向资金大规模大的企业,导致银行之间形成“规模不经济”状况,银行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就会发生只注重项目金额大小而非项目质量的状况发生,因此加重了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高。

(二)中央银行——国有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向社会提供的一种服务类公共产品,却导致了银行“搭便车”成为最大的受益方,偏离了最初设立的效用轨道。各银行有了中央银行这样一个“大而不倒”的靠山,经营者就有了更高的风险偏好,各银行成了这种利益的享受方的,而存款人承担了风险。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在一定时候中央银行会给予各银行流动性支持。到最后,各银行由于高风险项目的失败导致的呆坏账还是要由中央银行承担,这样由于各银行偏向投资高风险项目而影响至中央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再者,作为监管机关的中央银行对其辖内银行的不稳健的经营行为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管干预措施,不试图采取措施积极解决问题,而是放任其无所作为,基于中国银行系统长期形成的套路,这个问题在短期内得不到根本解决。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本该是给予支持的银行最后贷款人的制度却产生道德风险,因而加大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几率。

(三)地方政府——银行

一方面,政府自身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常消费等方面的开支,企业税收和银行贷款是政府主要的资金来源,当政府收入入不敷出时就需要银行的支援。而县际竞争导致地方政府一味地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一大方面。鉴于我国长期以来外延扩大再生产、粗放式经营和资源型经济的特征和政府领导班子任期短这些特点,导致在一些政府财政收入不高的阶段,就没有办法还清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从行政上来说,地方政府的行政级别要比银行高。而且银行在今后的发展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帮扶,因此政府容易以一些行政上的大项目作为筹码与银行进行博弈。这就导致银行贷给地方政府的某些项目的款项其实是高风险低收益的。综上原因所述,地方政府对于银行来说其实是不良贷款增加的一大帮手。

(四)银行——受款企业

1.银行视角

由于银行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责任分权不明晰,发放贷款偏向行政意图,短期利益吸引力大。致使银行一味地靠上级索要资金来扩大信贷规模。对于掌权者来说,贷款的沉淀以及不良贷款可能带来的损失,都是之后的事。由于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等到问题被发现之时,也许已经人去楼空。这就导致银行盲目地向企业投放贷款,助长一些大企业在高负债情况下快速发展,但实际上却是低效益运营,而且会将资金偏向用于高风险领域。在这样变相的作用下企业的负债急剧增多,更使企业陷入难以还贷的局面。在这样反复的恶性循环之下只会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得更加快速。

2.企业视角

(1)国有企业方面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管理带有浓重的转型期色彩,产权不明确,没有真正实现自主经营,管理模式滞后,导致企业追求短期效益,过于盲目。企业盲目的借款投资于更大的新项目,导致在经营方面效益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当问题集中时,财务上的资金链就会第一时间反映出问题。当国有企业自身不能够解决资金问题时,商业银行就成了企业首要考虑的求助对象。这样就使得企业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银行成了企业寻求资金的“后花园”[4]。银行也习惯于将大部分款项贷给国有企业,而且大多数银行会下意识地简化国企贷款流程、放松审核。当经济发展到下行周期时,此时不良贷款埋下的隐患就会给银行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表3 2011年金融机构(含外资)境内大中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统计 (单位:亿元)

(2)中小私营企业方面

由于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中缺乏信用评价机制,信息不对称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不能够相互充分了解。而且相对于可由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的国有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可用于贷款抵押的资金就明显要少很多[5]。这时虽然中小企业的效益及创新能力都会比国有企业要高很多,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以及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链、担保链的风险较大,导致其向银行贷款利率较于国企贷款来说高很多。由于中小企业的逆向选择,只有高收益的中小企业会选择向银行贷款,然而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风险的加大导致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增大。可是由于企业资金是向银行借的,就导致最后还是银行承担了这份风险,导致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银行内控机制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管理机制的原因,导致在行使监督职能时效率底下。笔者认为,国家应加快调整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清除历史遗留下来的产权制度、行政管理模式等诸方面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控股方这一角度,改变大型商业银行所有者单一的问题。这样就可以确保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来自外部的监管者增多,增强银行经营能力。此外,银行自身也需要对其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对银行管理层结构进行改善,建立健全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争取让银行实现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

(二)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长期以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融资难、贷款途径单一。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融资体系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在大环境下国家应完善其融资规范制度。其次可以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一个专业的具有政府公信力的融资平台,汇聚各地优秀的资本投资方和一些优质的项目信息,整合资源,发挥资源效用最大化让需要投资和有意愿投资的双方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以引导代替直接帮助,推动中小企业能够更加自主的发展。

(三)推进国有企业改制

经过国家的不断努力,国企改革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还是企业股份制的改革,应对其进行深化,致力寻求共同合作者,让投资主体和产权能够更加多元化。其次应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及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市场化经营。对于公司职员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加大对社会招聘的强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用签约机制激励员工。最后国有企业的资金应向民生领域倾斜,发挥国有企业应起的主导作用,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

(四)实施干预责任制

政府应自觉地退出对银行发放贷款方面的干预,明确干预造成问题时的权责问题。建立一种规定由谁干预就要对其负责任的机制,如发生后续问题要根据责任大小进行赔偿,提高干预的成本以及风险,迫使政府减少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只需要考虑经济效用,不用花费多余的代价与政府之间进行周旋。而银行就会基于经济角度对贷款进行选择,让有限的资源被需要的人利用,发挥其最大化效用。这样有利于提高银行对受贷方的正确选择,降低不良贷款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周南.我国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市场贷款风险探析——基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压力测试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2]刘艳梅.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5,(5).

[3]喻心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15,(4).

[4]周立.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李东.中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责任编校:陈婷)

On the Status of Non-performing Loan Rate of

Chinese Large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 Huajuan

(School of Economics, 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 Fuzhou Fujian 350202,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s centralized disposal has led to the decline of non-performing loan rate of large commercial banks. However, the rate is still at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in the bank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xy and ag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high non-performing loan rate of larg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concludes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Key Words:large 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proxy; agent

作者简介:李华娟(1982— ),女,福建福清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收稿日期:2015-05-08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4-0018-03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委托人代理人
找到那间格格不入的房间
委托人介入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2018年第四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2016年第一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监督、忠诚和代理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