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的人文性思考

2016-01-26 02:39孙超
学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文性职业教育思考

摘要:鉴于当前工具价值席卷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人文性缺失的现实,本文着重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人文性的若干建议,目的是弘扬职业教育的人文性,促进学习者个体的和谐发展,培养德艺兼备、人格健全的劳动者。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文性 思考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02

当前,在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的经济功能增长,科技理性被倡导,工具价值席卷教育领域,职业教育本身的“职业性”更加凸显了其工具性特征,很多人由此倾向于把职业教育理解成一种单纯的职业训练、技术培养的活动,忽略了它与普通教育共同具有的“人文性”。当然,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培养无可厚非,但是倘若忽视了人文性的养成,职业教育会不可避免地异化成生产人力资源“产品”的“机器”,制约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长远发展。在教育人文化趋势日渐明显的今天,职业教育的人文性探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职业教育人文性缺失的原因

(一)历史因素对职业教育工具价值的

强化

职业教育人文性的缺失有其深刻的历史因素和社会背景。职业教育源于古代的“学徒制”,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为个体生存提供技能培训,这初步奠定了职业教育工具价值的基本构成。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学校形态职业教育的兴起,为满足资本主义系统内经济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不断孕育并生成了高效率的批量化人才生产机制。在这种历史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职业教育在其发展的同时巩固着自身实践中建构的工具价值,忽视了对人本体的关注,影响了教育者对职业教育本应是培养人的正确认识。

(二)功利主义外在教育目的对内在教育目的的僭越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迈进,职业教育的“外在化”弊病日益明显,培养人的内在目的从教育中剥离,学生的兴趣、需要被忽视。国家关注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把教育作为维护社会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学校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致力于向学生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忽视“为何而生”的人文性养成;职校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目的多数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谋得好的工作,过上丰足的物质生活。在功利主义影响下,教育的外在目的得到强化,相应的则是人文教育的缺失。

(三)实用主义思想盛行,人文学科不被重视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引入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思想迎合了工业社会实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带来了经济的增长,推动了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实用主义思想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得到强化。在这种思想导向下,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人文学科的重视,人文教育由此被忽视,这种失衡的教育也就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对人文知识的渴求。缺少人文精神的滋养,道德失范、价值扭曲、精神空虚成为影响现代职业人的一种新危机。

(四)社会转型过程中负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一定程度上被动摇,新的价值体系处于形成中,新旧价值观变换更替,难免形成一种价值真空,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除此,市场经济的弊端显现,享乐、拜金等落后思想腐蚀人心,很多人担心靠踏实工作、诚实劳动很难致富。在这种背景下,缺少心理导航的个体极易迷失自己。

二、加强职业教育人文性的途径

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不可偏废。职业教育人文性缺失的现状虽不会使职业教育一时的发展踯躅不前,但是从长远看来,它是影响职业教育价值体系构建的一个关键因素。关于如何加强职业教育的人文性,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明确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某一领域的职业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健康的职业心理、职业理念,塑造他们良好、健全的人格,以此来构建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既有能力又有人文精神的人。

(二)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

职业院校学制短,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接受通识教育,如果再专门开设太多的人文课程,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也不能保证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开设就能解决职业教育人文性缺失的问题。这就需要积极探求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点,使人文教育贯穿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注意挖掘每一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训练中习得必备的人文品质,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具有榜样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面对职业教育人文性缺失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有其必要性。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教师培训、优秀教师表彰等途径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人文品质;职校教师也要有提升人文品质的意识,在提高专业技能、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拓宽视野,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考察活动,体验生活等。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可以开展一些赋有人文气息的校园主题活动,如举办与职业伦理相关的讲座、研讨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工作态度;加大经费投入,绿化、美化校园,修建各种艺术性雕塑,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艺术节、演唱比赛等文娱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文性[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徐隽.职业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与追寻[J].职教论坛,2004.

[3]刘硕,吕文龙.职业教育中的人文价值研究[J].职教研究,2010.

作者简介:

孙超(1989- ),女,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化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人文性职业教育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