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2016-01-26 02:39段雪倩
学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众化高校学生背景

摘要:落后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很难对优秀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进行培养。本文分析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得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并阐述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价值取向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03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其主要的职能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等人才,因此只有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这就需要进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以便于教师能够树立要有良好的价值取向。目前,在我国教育中,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不仅对教科材料具有严格的要求,还对教师具有严格的要求,通过这一改革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满足学生对校园阶段知识学习的渴望。

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国家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以便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能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一种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在教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育人,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结合,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1]。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

针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本文主要归纳了以下三点:第一点,目前教育机构分配并不均匀。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带动着东部地区的教育极大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东部的教师数量相对饱和,而西部地区教师资源较为匮乏的现象[2]。第二点,教育的基础设施也较为落后。通常情况下,西部地区出现一科教师教育多学科的现象,这样分配严重不均衡的现象会制约人才的培养,阻碍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第三点,现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上向综合性大学靠拢。在高等院校教师改革的总体上还存在着普遍性的倾向,进而影响到了教育的实际性发展,导致在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利于文化传承的价值观

近几年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伴着高等教育渐渐大众化的脚步而相应的得到研究与讨论,起初是由学生本人以及家长共同倡导的,在教育理念实施上一直来说也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所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多样化的。现今对我国的教师教育进行改革这种观点的提出,肯定了我国文化传承的价值根本,并对我国核心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这就显示出了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只有总结前人的观点、理论,并在其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才能保证文化传承的恒久不息[3]。

(二)顺应社会趋势的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随着新时代脚步的加快,社会的基本结构也被相应的影响,这就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课程与社会脱轨。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是现实高等教育中屡见不鲜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有部分人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有了错误的认识。只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进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符合家长以及学生本身的意愿以及整个民族的文化教育趋势。这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真实价值取向。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改革价值观

学生作为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所以对于学生期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愿就变得尤为重要,需要相关各部门进行协调合作来对原有的教育课程进行调整,进一步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发展前景

现今,高等教育逐渐发展了自身的大众化特点,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有非常独特的重要作用。由于其对本身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使得高校学生能够通俗易懂、积极接受并且主动参与的特点,使得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改革逐渐显示出了这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4]。近些年来,由于教育事业沿袭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导致了高校学生的求知积极性难以提高,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固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高校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上的需求。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已经逐步被引入到学校的教育章程之中。基于这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正在展现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学校积极确定与修改办学方向以及办学思路,使得传统的教学课程进入到正规化的教学改革模式中,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五、结论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课程逐渐被以人为本的新型高等教育所取代,将高校学生作为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对学生人格、主人翁地位和权利充分的尊重,进而调动高校学生的创造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把高等学校学生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得学生的基本价值得到完美体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成为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热点之一,为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点,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2(4):

82-85.

[2]覃焕昌,周秀苗.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2(1):67-69+115.

[3]刘国成.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14-116.

[4]李祖祥.论当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111-112.

作者简介:

段雪倩(1985- ),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现任职于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大众化高校学生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