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临床见习的带教体会

2016-01-26 02:39常远
学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见习

摘要:临床见习是医学的重要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笔者在内科学临床见习的带教体会,促进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内科学 临床见习 带教体会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04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临床教学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临床见习促进疾病理论知识向实证感性认识的过渡[1],逐步体验临床思维模式,熟悉临床基本技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问题中。近些年,我国高校医学专业纷纷扩招,医学专业学生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见习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多,临床教学资源却较少,严重影响临床教学的质量的提高,除此以外,传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内科学临床见习的带教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全面剖析内科学实习生的心态,做好动员工作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逐渐形成新的医疗模式,医疗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医学临床实习生在就业、考研等发展问题上存在压力。部分实习生忽略临床见习的重要性,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考研学习或工作上,认为临床见习可以在未来工作中重新弥补。因此,带教教师要加强与实习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临床实习的看法和态度,引导学生排解压力,教育学生认识到临床见习对未来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临床见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合理安排临床见习时间和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主要采取“临床理论—临床见习—临床理论”的模式,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互相融合,加强已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首先学生在临床见习前要充分掌握教材理论知识要点,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初步掌握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对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内容总体上有大致的了解,为临床见习打下理论基础[2]。在完成内科学系统内常见疾病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开展临床见习,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见习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带教老师要为见习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例如动手检查、典型病例学习等,组织学生走进病房、接触真实病例,调动学生见习的积极性,弥补见习过程中病例病种单一、病源缺乏的限制。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运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先进科学技术,将临床上的典型病例制作成幻灯片课件,供临床见习教学使用。例如,将临床上发病较少又典型的皮疹、面容等拍摄下来并制作成幻灯片,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实际病例,将理论知识与典型病例相联系,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由于临床见习学生较多,而患者较少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并不是都能进行技能操作,此时可以采用教学模型完成临床操作,例如心肺听诊、心肺复苏等人体模型,学生在模型上练习熟练后再进行对实际病人的诊疗操作,不仅打消了患者的心理障碍,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内科学临床见习带教中采用“辩论式”

教学法,通过对实际病例的采集、分析,从中引申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辩题开展讨论活动,对重点难点问题以辩论的形式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以内分泌章节中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为例,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临床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鉴别诊断,教学课堂上将1例初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见习学生分为2组,围绕“该例诊断为1型糖尿病”和“该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这两个论点展开辩论,见习学生参考教材课本、检索资料及临床经验等总结论据,教师引导学生从糖尿病发生年龄、起病方式、患者体型、是否为自发酮症酸中毒、C肽水平等方面进行论述[3]。辩论赛的开展能够结合实际病例总结出鉴别诊断的重点和要点,并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调动见习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见习带教教师可以将启迪诱导、提问问题等方法融入至教学中,逐渐培养见习学生的临床思维,摒弃原有“填鸭式”教学方法。例如,在临床见习课堂上,以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教师提问的问题贯穿于开展病史采集、查体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查体过程中不仅注重阳性症状体征,也注重观察阴性症状体征,完成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完成病史采集后,将病史特点的汇报、诊断和依据统一汇报给教师,带教教师继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鉴别诊断内容是否正确,并及时找出小组总结汇报的缺陷,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四、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临床医师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带教教师要注重培养见习学生的人文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自身言行和工作态度为学生做出榜样,将自身在医疗实践中的人格魅力传递给学生,例如在采集病史时要仔细、耐心聆听,不要频繁打断患者的谈话,明确记录患者表述的内容;按时履行检查、治疗的职责;处理手术伤口时要体现良好的爱伤观念,提供给患者最优质的服务等等。结合医院的各项活动,组织见习学生参加医院各项“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活动,例如大型义诊、医德医风专题讲座等,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医德观念。在临床见习带教中,鼓励引导见习学生与患者进行语言、肢体交流,使见习学生深刻体会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带教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逐步形成临床思维,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参考文献:

[1]吴文俊,项松英,陈雄,沈飞霞.内科学临床见习带教中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8-30.

[2]段绍毅,段于峰.把握认知规律,提高临床实习带教水平[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18-20.

[3]刘霞,郭雯雯,苏丽嬛,李小梅,欧明娥,刘晓颖,王景,伍丽燕,温丰榕.临床实践教学见习环节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4):3694-3695.

作者简介:

常远(1987- ),女,硕士,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助教。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临床见习
性传播疾病临床见习教学特点分析
基于医学人才培养“三要素”下的见习教学模式初探与实践
PBL教学在肾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案例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探讨
浅析提升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