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6-01-27 02:08宋金枝,周丽威,宋金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物课程乡土资源开发



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宋金枝1,周丽威1,宋金俐2

(1.通化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134001;2.和龙市第一高级中学,和龙133500)

摘要:长白山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并且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丰富的生物乡土资源,开发长白山区的生物乡土资源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能够对其它地方起示范作用.本文以当地乡土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发为研究案例,主要研究本地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特点、主要内容、开发的现状和本地乡土资源开发的途径.

关键词:长白山区;生物课程;乡土资源;开发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不同方式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课程资源,从而完成由专家、教师、学生、社会共建新课程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使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1概念的界定

1.1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就是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源泉,或者说是所有对课程和教学有益的物力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对完成课程和教学目标有益的所有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影响课程与教学进行的直接因素来源.本文所要研析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实现课程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1.2生物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是构成生物课程的主要因素和必需的实施前提.例如生物课程教材,与生物有关的影视材料,富含生物资源的自然景观、动植物园、城市、社区、村庄农田等等,皆属于生物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就其空间格局来看,分为校外的资源和校内的资源;就其性质而言,分为物质的资源和信息的资源,无论是物质资源,还是文本、信息资源,都是确保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们的获取路线也是多元化的.

1.3乡土生物课程资源

乡土指本乡本土,是一个人生活成长的地域空间.乡土课程资源指本乡本土的与生物课程实施相关的资源,包括学校和家庭所在地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方特色艺术、风土人情、历史名人、民族风情等.在生物课程实施过程中,适当开发适合乡村地区、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生物学课程资源,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可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感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价值观,从而真正做到教书又育人,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德育目标.

2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特点

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弘扬长白山区文化,挖掘长白山区本土教育资源,向全国及世界展示长白山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涵盖动植物资源种类多.长白山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环境保护区,有非常重要的自然保护价值.长白山区有2300多种植物资源,其中有900多种植物经济价值较高.870多种药用植物,690多种食用植物.300多种野生蜜源植物.长白松、红松、鱼鳞松、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紫椴等,都是工业上可以利用的优良树种.长白山区拥有430多种陆生动物,其中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金钱豹、花尾棒鸡等,是珍贵的皮毛动物;田鸡、马鹿、麝、熊、獾子、林蛙等,是名贵的药源动物,这是生物课程宝贵的动植物资源.②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长白山海拔2691m,是东北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东北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开发长白山区民族文化资源的依托.中国农业发源最早的区域也有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肃慎、挹娄、勿吉、高句丽、沃沮、靺鞨、女真、满族等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特别是女真族和满族皆把长白山当作是本族的发祥地,并且非常敬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风情,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这些在生物教学中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资源.③旅游资源丰富.长白山植被垂直分布景观奇特,天池湖泊神秘莫测,长白瀑布飞流倒挂,长白山的云海瞬息万变,这是全球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更是生物课程能够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

3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般情况下,课程的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程度.经问卷调查分析(如图1所示),长白山区以往对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范围比较小,层次比较浅,深度不够,一般是把生物课本和生物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看成是全部的课程资源,动植物资源开发最好,占调查总数的61%;其次,爱国主义精神资源开发占调查总数的46.7%;旅游资源开发占调查总数的44.3%;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占调查总数的33.3%;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占调查总数的16.7%.根据调查分析,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些都不利于生物课程的实施,但可以作为进行长白山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要解决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必须加强研究,扩大取材范围,树立乡土资源课程建设的新理念,结合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长白山区特有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化的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体系.

图1 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开发情况(n=30)

4开发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途径

4.1开发长白山区动植物资源

长白山是“动物植物王国”,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以吉林省第一名山——长白山所蕴藏的丰富的果树、花卉、野菜、药用植物及食药用菌等植物和菌物资源,特有的珍贵动物为主要教学内容,向人们展示由于特殊的地貌成因影响而形成的长白山区特殊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使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和更多的人领略到长白山特有的丰富而多样的植物资源、菌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为进一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长白山生物资源打下良好基础.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利用自己身边的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学习生活中的“活生物”,而不是学习教材中的“死生物”.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内容时,让学生举出自己熟悉的植物种群和动物种群,如长白松、胡枝子、菜粉蝶、林蛙等,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这样学生既参与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得到了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

4.2开发长白山区旅游精神文化资源

长白山作为满族发祥地,视长白山为神的祭祀山神信仰,从康熙到乾隆年间经历了100多年,清代的长白山祭祀礼发展成了礼仪. 长白山区还有神秘的传说,如“天池怪兽”“仙女浴躬处”(满族发祥地)、“老把头”等,都是可以开发的旅游精神文化资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隔离与物种形成”内容时,让学生讨论“天池怪兽”是否真有,如果有,它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那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的.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课本知识,又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时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积极性.

4.3开发长白山区民俗文化资源

长白山区是满族发祥地,同时也是朝鲜族聚集地,既具有满族民俗文化特征也具有朝鲜族民俗风情特征.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内容时,教师讲进化论与特创论进行了持久的斗争,是因为人们当时信仰神创论,人们的思想长期被特创论思想束缚着,就像满族先人女真人建立金朝后,将长白山视为“兴亡之地”,先后封之为“护国灵应王”和“开天宏圣帝”,并建有庙宇每年定期祭祀一样.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课本知识,又了解了乡土风情.

4.4开发长白山区民间艺术文化资源

长白山区民间艺术文化主要表现为石雕刻、木版画、满族剪纸、根雕、木雕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要求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即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形式,强调以生物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研习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开发长白山区民间艺术文化资源能够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教育.例如,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做些石雕、木雕、根雕、刺绣、编筐等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统一生物教材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4.5开发长白山区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资源

长白山区保留下来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及战迹,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是最好的素材.长白山区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抵抗日侵的前线、杨靖宇将军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优秀的军事家,他长逝于长白山区濛江县三道崴子,“靖宇陵园”立英雄典范于长白山区通化市,告英灵幸慰于九泉之下!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我们要把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作为乡土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地方生物教师需要具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每节课的具体生物学内容,对本地可以开发的资源如动植物资源、旅游文化、民俗文化、英雄事迹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整合.把乡土课程资源融入到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这样才能促进生物课程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廷凯,丰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苏丽群.谈新课程理念下生物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琼州大学学报,2005(2):45.

[3]周繇,朱俊义,于俊林.中国长白山食用植物彩色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宋金枝,何晓冬,安丰媛.初中生物新课标实施现状调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1):100-102.

[5]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8]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陈衍峰)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iology Course Resources in Changbai Mountain Area

SONG Jin-zhi1, ZHOU Li-wei1, SONG Jin-li2

(1.DepartmentofBiology,TonghuaTeachersCollege,Tonghua,Jilin134001,China;

2.HelongNo.1SeniorHighschool,Helong,Jilin133500,China)

Abstract: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Changbai Mountain area is very important. And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There are abundant local resources of biology, whose development is very typical and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other places. In this passage,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resourc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 we mainly talk about what the local resources contain and how to develop them. At the same time, we offer some specific cases.

Keywords:Changbai Mountain area; biology course; local recourse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5)06-0066-03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科规划项目“长白山区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GH14387)

作者简介:宋金枝,女,吉林梅河口人,教授.

收稿日期:*2015-07-15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2.021

猜你喜欢
生物课程乡土资源开发
构建育人模式转型下的生物课程体系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浅谈生物课程备课艺术
多样化的生物课程评价方式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