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的临床应用管见

2016-01-28 21:10徐国正河南省淮滨县中医院河南信阳4644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温胆汤胃痛

徐国正(河南省淮滨县中医院,河南 信阳 464400)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管见

徐国正
(河南省淮滨县中医院,河南 信阳 464400)

【摘要】目的 为了进一步发掘整理温胆汤功用,拓展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通过观察和探讨温胆汤在不寐、胃痛和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病症治疗中的应用,结合临床实践,对温胆汤的应用进行了整理。结果 认为温胆汤药性平和,不寒不燥,既可理气化痰以和胃治疗胃痛,又可治疗痰热内扰之不寐,还可以治疗肝郁或肝胆火旺的月经先后不定期。结论 温胆汤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无论内科、妇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通过随证加减,均可辩证应用,疗效可靠。

【关键词】温胆汤;不寐;胃痛;月经先后不定期

温胆汤见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由《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衍化而来(《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无茯苓、大枣)。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常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郁滞等病症,而且常常获得满意的疗效。今简述温胆汤在不寐、胃痛、月经先后不定期三病症中的应用,以启发温胆汤在其他病症方面的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文中观点是本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管见,仅供同道们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温胆汤简介

温胆汤的组成为:半夏6 g,枳实6 g,竹茹6 g,陈皮9 g,茯苓5 g,甘草3 g,生姜5片,大枣1枚。1天1付,水煎服。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症。如胆胃不和之呕恶呃逆;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痰火扰心之癫痫、多梦;痰湿蒙蔽清阳之头晕目眩等。

方解:本方证因素体胆气不足,加之情志不畅,胆失疏泄,气郁生痰内扰神明表现诸证;或内扰脾胃导致胆胃不和。胆府为清宁之府,若为邪气所扰,失其宁谧则见惊悸不安、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胆胃不和则见呕吐呃逆;痰湿蒙蔽清窍则可发生头晕目眩等。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竹茹甘、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枳实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有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之功;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且生姜可以解半夏的毒性;大枣甘、温,归脾、胃、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药性平和,不寒不燥,可以达到理气化痰以和胃,使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诸证自除。其方名温胆汤之“温”为“温和”之意,并非“温热”之意。

2 治疗痰热内扰的不寐

不寐又叫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指长期的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深度不够,轻则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似睡似醒,时睡时醒;重者彻夜不眠。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眩晕、惊悸、健忘同时出现。是临床常见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其发病之广泛、疗效之不稳,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

中医认为,人的睡眠由“心神”主宰,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睡眠的物质基础。而饮食、情志、年龄、禀赋等均可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睡眠。

不寐的病因虽多,但是病理变化不外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辩证不外邪气侵入之实证和正气不足之虚证。虚证有气血亏虚不能养心,治疗应当补气养血;阴虚火旺心神不宁,治疗应当滋阴降火、安神定志。实证常见肝郁化火,应当疏肝泻热;痰热内扰,治疗应当清热化痰。

温胆汤治疗不寐主要是用于痰热内扰的不寐。症见睡眠不实、心烦不宁,或多梦易醒、似睡似醒,或胸脘痞闷、嗳气反酸头晕目眩、口苦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应用:若热象较重,心烦口苦明显者加黄连、栀子;若兼食滞、脘腹胀闷、嗳气反酸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若兼胸闷胁胀,加制香附、柴胡;入睡困难,面红目赤者,加夏枯草、龙胆草、决明子;大便干者加柏子仁,全瓜楼;若兼阴虚,加麦冬、浮小麦等。

验案介绍:患者,女,53岁,2012年3月9日初诊。诉近2年时常出现失眠。大多数时间每晚睡眠少于2 h,有时连续数日整夜无眠。曾经多方治疗,遍用中西药物效果欠佳,今来诊治。诊见:患者面色无华,精神倦怠,神识恍惚。诉平时每晚不易入睡,即使入睡亦少于2 h,且易惊醒。最近3 d几乎无眠。兼见胸闷不畅、目眩头昏、头重、恶心欲吐、心烦、口干苦、大便干结、纳食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诉平素嗜食辛辣肥甘。西医诊断:神经衰弱症;中医诊断:不寐,证属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治宜化痰清热和中安神。处方:茯苓20 g,姜半夏10 g,生甘草6 g,枳实12 g,竹茹15 g,陈皮10 g,黄连10 g,山栀12 g,茯神10 g,柏子仁20 g,青皮12 g,神曲10 g,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连服7剂。3月18日二诊,诸症减轻,口已不干苦、心烦及恶心欲吐也消失,大便如常,每晚睡眠已经达到5 h,但仍不实不香,时觉头昏乏力、饮食无味。于原方去黄连,神曲;加夏枯草20 g,炒麦芽15 g,党参12 g,炒白术10 g服14剂,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本例患者为痰热内蕴,上扰于心神所致。患者平素嗜食辛辣肥甘,日久积湿生痰生热,痰热上扰心神致每晚睡眠不足,且易惊醒,心烦不宁;因痰湿壅遏于中,故而胸闷;痰湿上扰头目,清阳被蒙,故头昏目眩、头重;痰热停滞于脾胃,则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恶心欲吐、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痰清热和中安神,以温胆汤加味。方中以黄连、山栀清热泻火除烦,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为君药;以茯苓、茯神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宁心安神,枳实行气消痰,青皮、陈皮理气燥湿为臣药;佐以神曲消食和胃,柏子仁安神、且润肠通便;生姜、大枣、生甘草健脾和胃,为使药,以调和诸药。经服用以上诸药1周,患者宿痰内热已消,诸症减轻,睡眠增加。后于原方中去黄连、神曲,乃考虑黄连性味苦寒,恐服用日久,有伤脾胃,加用夏枯草降泻肝火;炒麦芽化食消积;党参、白术健脾益胃。再服用调整后的方药14剂,患者痊愈。

3 治疗湿热中阻的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可表现于现代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过程中。

胃痛病因主要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抑郁、脾胃虚弱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降为顺,不宜郁滞。上述病因如外邪侵犯、饮食不洁不节等,均可导致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痛,即不通则痛;同时,胃在五行属土,如果胃土虚弱,或肝木强盛,极易乘克胃土,如在忧思恼怒、肝气横逆时,常常克脾犯胃,导致气机阻滞,使胃失和降发为疼痛;脾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故发生疾病时脾病多涉及胃,胃病也多涉及脾;禀赋不足,脾脏虚弱,后天失调,或饥饱失常,劳倦过度均能够引起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机阻滞发为胃痛;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可以导致虚寒胃痛;若脾润不及,胃失濡养,则可以导致阴虚胃痛等等。

本人经常应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肝胆火旺,兼夹脾虚湿盛的胃痛。效果颇佳。

临床应用时常常根据具体情况,辩证用药,灵活加减。如湿偏重者加藿香、苍术芳香化湿醒脾;饮食无味兼食积者加炒麦芽、建曲以消食化积;气滞较重者加加厚朴、枳壳行气导滞;大便不通者加大黄、芒硝通下;热邪偏重者加栀子、龙胆草清热燥湿等。

验案介绍:患者,男,41岁,2012年7月21日初诊。患者以上腹部胀痛、纳差4 d为主诉来诊。自诉4 d前因饮酒过量引起,今见上腹胀痛,纳差,有时恶心欲吐、呃逆泛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白腻、脉数。上消化道钡餐提示:急性单纯性胃炎。西医诊断:急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肝(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治以和胃健脾、清肝利胆、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法。用药以温胆汤加减:茯苓12 g,制半夏10 g,生甘草6 g,麸炒枳实8 g,竹茹20 g,陈皮15 g,黄连8 g,花粉15 g,白术10 g,熟大黄8 g,生姜6 g,大枣6 g。2付,1天1付水煎分2次温服。7月24日来诊述,服2剂,已无恶心呕吐、反酸、口干等症;气短、呃逆、大便干结亦明显好转,纳食增加。于前方去大黄、黄连;加全瓜楼15 g,茵陈20 g,炒麦芽15 g。再服5剂,诸症消失。上消化道钡餐提示:急性单纯性胃炎痊愈。

该患者因饮食不节,滋生痰热,痰热内扰。痰热内阻,导致气机不利,胃气不和,不通则痛,故患者上腹胀痛、纳差;肝(胆)胃郁热,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吐,呃逆泛酸;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干结;舌质红、苔白腻、脉数。治以和胃健脾、清肝利胆、理气化痰、降逆止呕之法。以温胆汤加减。方中以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药;以竹茹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枳实行气消痰,黄连、花粉清热泻火滋阴,共为臣药;佐以陈皮、白术理气燥湿健脾,茯苓健脾渗湿,并以熟大黄清热缓泻干结之大便;以生姜、大枣、生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为使。使肝(胆)胃之痰热得以清泻,诸症豁然减轻;后考虑大黄、黄连为苦寒之品,久用恐有损脾阳,遂去之;改加用全瓜楼、炒麦芽、茵陈调养,使患者病情得以痊愈。

4 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 d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本病以月经紊乱为特征,可以连续两三个周期提前又出现一次延后,或两三个周期错后又出现一次提前,或提前错后错杂不定。本病多发生于40~50岁的患者,若伴有月经量增大者往往可以发展为崩漏。

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溢蓄功能失常所致。肝藏血,主疏泄,肝气条达,疏泄正常,则血海按时满盈,月经周期正常。若情志抑郁、或愤怒伤肝、或肝胆火旺导致肝气逆乱,疏泄失司,气血失调,发为月经先后无定期。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若肾气亏虚,藏泄失司,冲任失调,也可发为月经先后不定期。

温胆汤加减可以治疗肝郁或肝胆火旺的月经先后不定期症。

加减应用:月经量大者加茜草、地榆;月经量少者加制首乌、鸡血藤;伴阴虚潮热者加白茅根、地骨皮;伴胁肋胀痛者加青皮、制香附;月经色暗紫者加牡丹皮、赤芍;有血块者加皂角刺、土鳖虫等。

验案介绍:患者,女,43岁。2012年1月16日来诊。主诉月经先后不定期一年余。患者平素性格内向,爱生闷气,工作压力较大。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 d以上,有时连续两三个周期提前又出现一次延后,有时两三个周期错后又出现一次提前,有时提前与错后错杂不定。大多数时候色暗,量少,有时有血块。上次月经2011年12月26日,昨天月经又来,仍然量少,色暗;睡眠不实多梦;口干咽燥,饮食无味。诊断:月经先后不定期。辩证:肝胆郁滞型。用温胆汤加减。考虑目前正值经期,首诊用药如下:茯苓10 g,姜半夏10 g,生甘草6 g,枳实12 g,陈皮10 g,茯神10 g,柏子仁20 g,炒麦芽10 g,牡丹皮10,赤芍10,皂角刺10 g,土鳖虫10 g。4付,1天1付,水煎分2次温服。2012年1月22日来诊述,用上药后无不适。用药后月经色转正常,且口干咽燥消失,食欲增加,月经于1月20日干净(带经5 d)。但是仍多梦,时有心烦。用药:茯苓10 g,姜半夏10 g,生甘草6 g,枳实12 g,竹茹15 g,陈皮10 g,黄连10 g,山栀12 g,茯神10 g,柏子仁20 g,青皮12 g,灯芯草5 g,淡竹叶15 g,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连服21剂。于2月14日月经按时到来。颜色正常,量可,无块。随访1年均准时无误。

温胆汤在妇科月经不调方面应用较普遍。要在准确辩证,灵活加减,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201-02

猜你喜欢
温胆汤胃痛
温胆汤在明清时期类方的衍化发展❋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