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2018-11-16 07:20赵志恒穆超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竹茹温胆汤枳实

赵志恒,穆超超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温胆汤最早见于唐·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要方》,亦见于同期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但前者宋·高保衡校正认为出自《集验方》,后者明确标注温胆汤引自《集验方》。据考证,《集验方》为南北朝姚僧垣所撰,可见温胆汤的源流最早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1-3]。《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记载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也”,方以“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组成[4]。温胆汤自创立至今虽衍变出众多变方,但其核心药物未曾重大删减,所以针对的病机也无太大变化,目前临床仍多用其治疗惊悸、失眠、呕吐、呃逆、癫狂、惊痫等痰湿为本、郁热为标的疾病[5]。

温胆汤变方在药物组成层次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众多变方可以组成一个方剂集合,我们将这种集合称为类方,集合中的每一方都可作为一个类方元单独存在[6-7]。为从已有的大数据中总结用药规律,提高其利用价值,笔者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温胆汤类方进行挖掘,以探讨其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相互之间的关联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温胆汤类方整理

表1显示,温胆汤类方的搜集主要分三步执行,首先是确定中心方剂为《千金要方》中以半夏、竹茹、炙甘草、橘皮、生姜和枳实组成的温胆汤;其次设定凡方名中含有“温胆汤”的方剂均为类方元作为查找条件纳入;三是参阅《中医方剂大辞典》[8]共搜集温胆汤类方42首,确定温胆汤类方以集合方式可表示为{温胆汤(《外台秘要》),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枣仁温胆汤(《陈素庵妇科补解》),参胡温胆汤(《伤寒全生集》),竹茹温胆汤(《扶寿精方》),防风温胆汤(《直指小儿》),十味温胆汤(《世医得效方》),加味温胆汤(《袖珍方》),加减温胆汤(《万病回春》),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清心温胆汤(《古今医鉴》)}。

表1 温胆汤类方元及出处

2 方法

2.1 数据搜集与规范化

类方数据包括类方元用药与主治两部分,主治又涵盖症状、病机两方面。确定温胆汤类方集合之后,使用Excel表格将温胆汤类方元中的药物及用量、病症及病机、类方元的主治及功效等方面详细展列,完成数据的初步搜集。因类方元来源的差异巨大,所以存在中药名、病症、病机在表述上不同的情况,或多词一义或一词多义,为便于后期数据挖掘处理,必须要对温胆汤类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2.1.1 中药名称规范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记录的药物名称为准,如十味温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的“辰茯苓”为“茯苓”,温胆汤(《普济方》)中的“橘皮”为“陈皮”。

2.1.2 症状规范 参照《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10]中症状名称进行规范,采用归类法将表述意义近似或相关的病症名词归为一类,由繁入简并将原名词保留。如温胆汤(《外台秘要》)“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属于“不寐”一类,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描述症状“指不能摇,躄不能起”规范后归为“肢体痿废”类,“四肢浮肿”为“四肢肿胀”类,“在上眩晕”为“头晕”类等。

2.1.3 病机规范 病机规范以保留类方元原文之意为前提,虽不做添补或删减但多做拆分以便于理解。如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描述“痰热内扰,心胆气虚”,规范后标记为“痰、热、胆虚、心虚”;参胡温胆汤(《医学入门》)描述“心胆虚怯,气郁生痰”标记为“心虚、胆虚、气郁、痰”;或通过其功效推导病机,如枣仁温胆汤(《陈素庵妇科补解》)描述为“安神定惊、祛瘀豁痰”,则推导其病机为“惊、血瘀、痰”。

2.2 建立数据库

在数据规范化完成之后建立“温胆汤类方元”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温胆汤类方元药物的使用情况、症状和病机三部分,其中药物共计45种438次,症状共计47种143次,病机共计14种60频次。

3 结果

3.1 频繁项集及支持度

表2~4显示,大数据分析讲求高效性,所以选择普遍性和代表性都比较高的部分数据作为挖掘对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即需要我们根据支持度(S)来确定温胆汤类方的频繁项集。设定S≥10%为频繁项集,根据支持度的计算方法,我们能从症状项集、病机项集和药物项集中分别挖掘出10项、5项和21项频繁项。

表2 温胆汤类方频繁症状及支持度(%)

3.2 温胆汤类方核心项及相关系数

表5显示,在挖掘2组或多组数据的相关性时,最直观的方法是计算组间相关度的大小,即相关系数r,其数值非常具有参考价值:r>0表示两项规则之间关系为正相关,此可理解为一项规则会随另一项规则的改变而发生相同趋向的变化;r<0表示两规则为负相关,r=0表示规则之间无相关性。为探寻温胆汤类方症状与药物的相关性,笔者试计算此两项规则中核心项的相关系数。

表3 温胆汤类方频繁病机及支持度(%)

3.3 温胆汤类方核心项置信度

表6显示,判断规则之间联系性的强弱需借助置信度(C)的数值进行,同时为避免部分规则支持度较高但关联性参考价值较小的情况对整体分析的影响,我们同时计算该规则重要性(I)来帮助判断其存在意义的大小。当I=0时,表示在不存在规则a的前提下,规则b出现的可能性为0;当规则重要性I的数值与其置信度数值相同,则表示在未发生规则a时规则b发生的概率1。

表4温胆汤类方频繁药物及支持度(%)

药物支持度(%)药物支持度(%)药物支持度(%)半夏97.62大枣61.90橘红19.05甘草95.24人参54.76柴胡19.05生姜90.48酸枣仁47.62茯神16.67枳实80.95远志35.71当归16.67茯苓73.81麦冬28.57香附14.29陈皮71.43地黄28.57五味子14.29竹茹66.67黄连26.19川芎11.90

表5 温胆汤类方药物与症状核心项的相关系数(r)

表6 温胆汤类方药物规则置信度(C)及重要性(I)

4 讨论

温胆汤类方数据的挖掘结果显示,其症状的核心项是“不寐”和“善惊”,病机的核心项为“痰”,用药的核心项为“半夏”“生姜”“甘草”“枳实”“陈皮”“竹茹”“茯苓”“大枣”。根据关联规则分析与关联系数计算,笔者总结出的用药规律为由“痰”导致的“不寐”和“善惊”,临床应以“半夏”“生姜”“甘草”“枳实”“陈皮”“竹茹”“茯苓”和“大枣”为遣药组方的首选,而上8味药物实为《千金要方》温胆汤加茯苓和大枣而成,此结论亦支持现代医家对温胆汤的认识与理解[11-14]。

以药性而言,《千金要方》温胆汤的6味主药中,“半夏”“陈皮”“枳实”“生姜”4味均有肃降气逆的作用,这也使得温胆汤全方整体功效偏于“降”,于此笔者以为温胆汤针对的病机应补充为“因痰而导致的气逆”。温胆汤所用诸药均为理降肺胃之品,由此可见其理降肺胃之气功效显著。

综上所述,温胆汤类方经数据挖掘可得用药规律,因痰气交阻而气逆导致不寐和善惊等情志方面的疾病,可以半夏、生姜、枳实、陈皮、甘草、竹茹为基础辨证加减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竹茹温胆汤枳实
温胆汤在明清时期类方的衍化发展❋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识别真假枳实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