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

2016-01-29 01:15冯晓玲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趋向质量检测高职院校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存在的问题,阐述高职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发展的新趋向,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  质量检测  评价  趋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42-04

高职院校德育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的内容很广,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人格特质、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对人生发展起定向和引导作用。《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考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通过考评,学校可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及其发展水平。”全面而又科学地检测与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表现,是客观评价学校德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检测与评价德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具有教育功能和导向作用。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不断得到完善。

一、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及检测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因办学历史不长,对学生德育缺乏整体规划、系统管理,目标单一。在内容结构上,存在知行统一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在管理上,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教育途径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间的衔接配合不够紧密;德育个性化、生活化、常态化教育仍显不足;学生在文体和社团活动、专业教育,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与竞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等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个性发展方面的表现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高职院校现有学生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仍然存在为评价而评价的功利主义倾向,忽略了检测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导致评价程序上学生自我评价缺位、不重视评价的反馈,即过于注重他评,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德育评价没有完全达到触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评价手段方面,过于注重定量评价,忽略了定性评价。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评价往往是通过先采用指标量化的方法给每一位学生打德育分,再按德育分值的高低和比例给学生设定一个德育定性的等级,诸如优秀、良好、及格之类,其科学性值得商榷。

二、高职院校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的新趋势

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高职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同时也对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结起来,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评价呈现出如下一些新趋势:

(一)德育质量检测评价与素质教育结合。我国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基础上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身心潜能充分发挥;二是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三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这是一个宽广的、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有益于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生长的素养。这些素养并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马克思明确指出“它要靠社会主义教育和训练把人都变成为‘新人”才能得以实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各相关教育职能部门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实际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管理和服务手段,对学生政治思想、文明道德、知识结构、适应能力、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一个综合性的动态过程,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特征。它要求学校改变一直沿用的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高职院德育素质教育与质量检测和评价一般可以从如下方面结合:

1.培养个性发展与德育评价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个性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有较全面的发展,而且要注重促进每个学生争取获得相对于自己来说最好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前者是就整体而言,后者是就个体而言。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托每一个个体个性的发展,并渗透在每个个体个性之中,在这里所说的个性发展是统一性中的有益于自己各方面的发展和不妨碍其他人全面发展的发展,无疑这样的个性发展将有利于整个社会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实施素质教育,应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懂得德育总是通过体育、美育、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等作用表现出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德育质价量检测和评价结合。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人的本质力量的增长,同时也关系到人类发展。为此,我国高等教育法把创新精神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任务要素提了出来,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大社会责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因受教育理念陈旧和课时不够、教师不足等条件限制,教师教学不少仍停留在知性教育基础上,考试除采用标准化的试题和规范化答案外,很少让学生发挥或关注学生的见解,特别是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作用的发挥。为了适应新时代知识高度分化而又高度整合、渗透的趋势,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在开展课程学科(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要,注意对学生加强与专业相关的文化艺术教育和文理知识互补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特别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师教学应教会学生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获取并运用现代信息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德育质量检测和评价结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心理素质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较之其他高校有明显差距,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认识不清,对就业前景不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身的自卑心理,认为与本科院校相比,自己在就业上处于劣势。同时,大学生又多为“90后”、“00后”独生子女,在心理素质上存在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力、情绪稳定性和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能力不强、意志比较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学校有必要将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倾听,并积极参与学生心理辅导和必要的生活指导,使学生掌握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与保护的方法。此外,学校应有计划地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地区、家庭条件的学生实际情况,拓宽校园人际沟通与交往的渠道,勇于探讨学生步入社会即将遇到的种种问题,让学生增长社会见识,磨炼意志,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德育质量检测和评价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职院校德育的对象是高职学生,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强调德育工作质量评价要以学生为本。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德育质量评价的中心环节。

1.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及潜能的发掘。德育评价如果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如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脱离学生的发展需要,只将学生视为被动的受教育者,必然遭受到学生内心的排斥,从而导致德育评价流于形式。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仍然做得不够,部分教师对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培养、学生发展需要等掌握不够,结合不紧,在不同程度上与学生产生了隔阂,不利于德育深入开展和取得好的实际效果。

2.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德育质量检测与评价应坚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出发,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尊重学生在德育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德育评价应当更多地引入学生参评机制,给学生树立科学评价标准和传授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发挥评价结果对学生的鼓励和鞭策作用,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改进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好的发展。

3.强调人生价值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德育是有既定目标的,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由其社会性的本质决定。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德育评价必须把学生是否“全面发展”和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是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目标内容进行检测和评价,给学生健康成长做出正确引导,使知识教育落实到能力培养之中,使学生因获得更好的教育而获得更加美好的人生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德育评价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生在校期间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状况,对学生将来的事业有直接的影响。为学生成才助力,在进行德育评价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把专业思想教育列入德育范围。德育强调职业技能学习对学生成才立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掌握职业技能是高职生步入社会的谋生之道,是安身社会之本,高职生要想在社会安身立命,没有一技之长是不行的,难以实现人生价值,更谈不上为人类做贡献。

2.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与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活实践相结合,职业道德意识才能确立起来,职业道德习惯才得以养成,才能为高职生步入社会,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型职业人奠定良好基础。

3.把榜样的力量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即把模范人物作为学习标杆,以其高尚品德、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精神等作为一面镜子对照,为其典型事迹感动,为其高尚情操感召,从中得到鼓舞,产生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有利于实现学生德育内化和践行,通过德育评价带动,为德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四)德育评价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支撑,高职学生是高技能人才,经过几年的培养后将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这支主力军的建设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

1.德育评价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流价值培育和践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高职德育质量评价是高校育人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对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培育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评价,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德育评价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学生培养的社会化成本,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其社会化过程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有所不同,高职生作为我国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大、分布面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思想素质的高低与其发挥作用的大小直接相关,对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五)德育评价与科学理念结合。德育评价受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德育评价提供了思想支持,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将使德育评价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将德育评价视为一门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德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政治学、哲学等相关学科范畴,借助于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德育评价的科学性才得以体现,否则德育评价将如同无本之木。德育评价必须符合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地域特征、心理特征、民族风俗习惯和认知规律。一方面,高职教育通过传授学生专业技能,造就学生适应社会分工需要的职业本领;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德育工作,在思想精神层面塑造学生。德育评价要体现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国内和国际相结合、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评价手段要讲求科学性。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德育评价提供了便利、快捷的评价手段,互联网络的普及为德育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不断改进德育评价的手段,有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增强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德育评价应当吸收相关学科的评价理论、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增强德育评价的科学性,使德育评价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特别是使其本身具有和发挥教育激励作用。

3.评价指标的设置要讲求科学可行。传统德育评价体系指标存在相互交叉,部分指标无法准确考核,部分指标超越了德育评价的范畴,往往导致相关考评数据难以获取,或者获取成本过大。评价指标应做到可行与易行相结合、绝对与相对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重要任务,德育评价的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进而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一)评价手段:定量与定性手段相结合。定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基本属性和特征的整体认识,是对评价对象德育表现进行抽象概括。定性评价主要以我国法规相关要求和学校德育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作为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表现做出评价。评价一般在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特长、优点和不足等做出描述性定义,这种评价客观真实,定性测评一般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量评价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科学计算手段对评价对象德育状况进行全面的数值化评价,所得结果相对来说较为可靠、 准确。定量分析的长处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整体的综合评价。受科学性德育理念的影响,在德育测评中应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评价主体:学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德育评价的目的决定了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即在学校有关主管部门指导协调下,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的参与应该贯穿整个德育评价过程,旨在发挥评价的教育引导激励功能。如果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被动的评价标的,忽略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只将评价视为少数学生干部和老师之间的事情,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排斥,从而削弱德育评价应有的教育导向和激励功能。目前,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往往通过不同的工作部门和教育途径进行各有侧重的实施,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要负责对学生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测评,而学生工作处侧重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文明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团委主要通过社团组织建设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等;然而很多院校对这些各具功能的碎片化的平台缺乏关联性整合,不能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系统性要求,应加强内容的整体规划,特别是通过运行机制统一实施,确保达到预期目的。

(三)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设计应当考虑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的结合。动态指标可以反映学生德育的动态发展情况,有利于动态考察学生的道德状况,尤其是有利于鼓励后进的学生不断努力,而静态指标则有利于考察学生在某一个时点状况的德育现状,有利于鼓励先进的学生获取较高的德育评价。在考察动态德育指标时可以采用选取相对指标的办法进行评价,在考察静态德育指标时可以考虑采用选取绝对指标的办法进行评价。

不同年级的德育评价指标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不同的德育问题,不同的年级的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德育环境也不一样,通过差异化地设计不同年级的德育评价指标,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一成不变的德育评价指标不符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渐进形成的规律,以过高的德育标准和过低的德育标准来评价学生都会适得其反,难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下转第77页)

(上接第44页)

(四)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在德育评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从指标设计公开到评价结果公开反馈的整个过程。德育评价程序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对评价公信力的判断。评价程序可以按照“德育评价部门公开评价指标—学生自评并公开评价结果—学生互评并公开评价结果—德育老师评价—评价结果公开”的逐层评定法。

总之,德育评价是一门科学,它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政治学、哲学等相关学科范畴,借助于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德育评价的科学性才得以体现。在实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立平.浅析高校德育管理的现实困境[N].情感读本,2014(2)

[2]虞丽娟.谈高校德育的优化与评价[J].中国高等教育,2003(8)

[3]王开业,吕春雷,郭践识.对高等学校德育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4)

[4]江乐园.苏静.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综述[J].前沿,2005(11)

【作者简介】冯晓玲,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理论。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趋向质量检测高职院校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公路工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与检测管理方式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