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四象医学”初探

2016-01-30 12:34顾敬平何朝伟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6期
关键词:四象热病少阴

顾敬平 何朝伟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2.陕西中医药大学



朝鲜“四象医学”初探

顾敬平1何朝伟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陕西中医药大学

“四象医学”是指朝鲜医学家李济马先生在他的《东医寿世保元》《四象金匮秘方》等书中提出的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并根据四种人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论治的一项民族医学理论体系。这种学说是继《医方类聚》《东医宝鉴》《济众新篇》之后,朝鲜医学又一大成就。“四象医学”把人体分成四类,源于中医学的“体质学说”,即《内经》载述的“人有阴阳,治分五态”。四象学说始成于1894年,在20世纪初流传到吉林延边等地,并出现以金阳洙为首的四象医学学派,成为在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区有影响的民族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四象医学的理论与渊源

“四象”系指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种人体形态。它是李氏根据天生万物有阴阳之分的观点,认为纯阴之中含有阳则为太阴,纯阳之中含有阴则为太阳,阴中偏阳则为少阳,阳中偏阴则为少阴。李氏所论之太阳人“以金气成局”,太阴人“以水气成体”,少阴人“以木体成局”,少阳人“以火局成体”的学说,出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等篇,它的辨证思路是以六经病证为基础,认为“三阴病证即少阴人病证也;少阳病证即少阳人病证也;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则少阳人、少阴人、太阴人病症均有之,而少阴人病证居多也。”李氏还认为“岐伯所论巨阳、少阳、少阴病皆少阳人病也;阳明、太阳经病皆太阴人病也”。另外,李氏还受到古希腊医学将气质分成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四种学说的影响,认为《内经》提及的阴阳平和之人安容仪、血脉调,及常人无病状态,无须辨证施治。李氏根据临床经验,变“五态”为“四象”,创“四象学说”。从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以及阴阳有偏盛的观点出发,用四象不同体质来别表里,辨虚实,施治给药,始成“四象医学”。李氏《医源论》对神农黄帝之说,扁鹊、仲景、朱肱、丹溪诸家之论,倍加颂扬,这是他立“四象”之说的根本,而他能师古而不泥古,敢于提出异议而创新说。他说:“仲景所论太阳病……以病证名目而论之也,所论太阳人……以人物名目而论之也。二者不可混看,又不可厌烦,然后可以探其根株而采其枝叶也。”他之所以舍六经,立四象,乃因医药法方,流行世间,经历累验者采摭而著述之。盖古之医师,不知心之爱恶所欲,喜怒乐哀偏者为病,故其论病论药,全局都自少阴人脾胃水谷中出来,而少阳人胃热证药,间或有焉,至于太阴人、太阳人病情则全昧也。本仲景六经而不泥守古训,提出“太阳伤风发热恶寒者即少阴人肾受热表热病也”,立少阴人辨证132条,采用仲景等医学方药42方,新定经验方药24个;“发热、恶寒、脉浮紧,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即少阳人的脾受寒表寒病”“少阳人胃受热见热病”等辨证96条,采诸家方药19个,新定方药17方;“太阴人胃脘受寒表寒病”“太阴人肝受热里热病”“太阳人外感腰膝脊病”“太阳人内触小肠病”等太阴人、太阳人辨证50条,采用诸家治疗太阴人病方药13个,新定24方,治太阳人病方药12个,新定药方2个。

综上所述,“四象”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师古而不泥守于古,立新而不忘本。如张风永在《东医四象新编》序中赞道:“李公所著《东医寿世保元》以四象辨别其人之要药,而经试用之,广济之术,发前人所未发”。

四象医学的内容与特点

“四象医学”为李济马所倡导,载述于李氏专著《东医寿世保元》一书中,该书共分4卷。卷一载性命、四端、扩充、脏腑四论;卷二载医源、少阴人表热病、里寒证、泛论等,并附验方,新定药方;卷三载二论,即少阳人表寒病、里热病,并附经验、新定药方;卷四载六论,即太阴人表寒病、里热病、太阳人外感病、内触病、广济说、辨证论,并附经验、新著药方等。全书总载论病625条,用方113个,约6万余字。统观全书其基本内容与特点如下。

1.以四象为主阐明心与脏腑的关系。

李氏在《四象论》中指出:“五脏之心,中央之太极。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四象也”,这是心为五脏主的概念。又在《脏腑论》中指出:“心为一身之主宰,负隅背心,正向膻中,光明莹彻,耳目鼻口,无所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付,颌臆脐膜,无所不减,头手腰足,无所不敬”,是心主神明,“主明则十二官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论述。认为要使十二官安,必须做到“心无欲”则五脏安,因而用“圣人”比作心,指出“圣人之四象,方通于众人之四象也”,“圣人之心无欲”则是“众人所以希望也”。反之,“众人之心有欲也,则圣人之所忧也”。至于对其他四脏生理功能的认识,提出了“肺以呼,肝以吸,肝肺者呼吸气液之门户也;脾以纳,肾以出,肾脾者出纳水谷之库也”。在《脏腑论》中还指出:“水谷自胃脘而入胃,自胃而入于小肠”,并指出水谷停蓄于胃而熏蒸为热气,消导于小肠而平淡为凉气;热气之轻清者,上升于胃脘而为温气,凉气之质常者,下降于大肠而为寒气。认为温气入舌下为津海,热气入膻间为膏海,凉气入于脐为油海,寒气入子前阴为液海。舌之津海是耳之根本;乳之膏海是目之根本;脐之油海是鼻之根本;前阴之液是口之根本。这些论述既本于气血营卫运行与脏腑百骸之关系,又有别于常论,实发前人之不备,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2.以四象为主阐述体质与情志的关系。

李氏在《性命论》一文中指出:“人事有四,一曰居处,二曰党与,三曰交遇,四曰事务”,在《四端论》中指出:“太阳人哀性……所以成形于肺大肝小,少阴人怒性……所以成形于脾大肾小,太阴人喜性……所以成形于肝大肺小,少阴人乐性……所以成形于肾大脾小”,并认为哀气直升,怒气横升,喜气放降,乐气陷降;哀怒之气上升,喜乐之气下降;上升之气过则下焦伤,下降之气过则上焦伤;频怒则腰胁频迫频荡,而两腰胁是肝之所住处,故频怒迫荡腰胁则肝受伤。这些论述都是以四象体质为主来阐述情志之伤害。是李氏强调的“心之爱恶所欲,喜怒哀乐偏着者为病”的论点,是四象个体差异和情志心理状态所产生的生理、病理特征,依据情志一次大动,十年难复,此死生寿夭之机关也,李氏本《内经》“恬淡虚无”而提出“无欲”以安其心,“中节”以平其志。

3.以四象为主阐述体质与自然的关系。

李氏基于《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观点,阐述了四象体质不同是先天内在因素,且受自然影响,提出“大同者天地,各立者入也”的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整体观。指出“居处”“地方”等生活条件、地理环境等无一不影响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而李氏指出居处要“恒定”,论治要察“各处人民生活之地利”,以便做到机体在自然社会中保持平衡,做到“事务克修也,交遇克成也,党与克整也,居处克治也”,才能防邪外侵,常保太和,健康无病。

4.以四象为主阐明体质与施治的规律。

李氏在卷三中指出“古医有言,头无冷痛,腹尤热病,此言非也?何谓然也,少阴人原来冷盛则其头痛亦自非热痛而冷病也;少阳人原来热胜则其腹病亦自非冷病而即热痛也。古医又言汗多亡阳,下多亡阴,此言是也,何谓然也,少阴人虽则冷胜,然阴盛格阳,败阳外遁则烦热而多多也,此之亡阳病也。少阳人虽则热肿,然阳盛格阴到内遁则畏寒而泄下也”。这是根据四象人体之太阳人过偏于阳、少阳人偏于阳、太阴人过偏于阴、少阴人偏于阴等不同体质、不同脏腑生理,施治用药也须根据四象不同,釆用不同方药进行治疗。并指出,由于四象各有所异,辨象用药不可混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麻黄是太阴人要药,若少阴人服之就会出现口渴,多汗、恶寒之疾;当归是少阴人要药,若太阴人服之就会发生泄泻;参是少阴人要药,若少阳人服之可发生发热升毒等副作用。由于人象不同,故对同一症状,不同人象则也应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如头痛,太阳人可用桔梗、升麻、远志、黄芩;少阴人则用桂枝、当归、川芎;少阳人则用苦参、生地黄等等。可见,因象用药是李氏根据四象个体差异以及临床实践所建立的。因而李氏提出太阳人热多型(表证)用五加皮汤,寒多型(里证)用猕猴藤植肠汤;少阳人热多型(表证)用荆防败毒散,寒多型(里证)用地黄白虎汤;太阴人热多型(表证)用葛根解肌汤,寒多型(里证)用太阴调胃汤;少阴人热多型(表证)用桂枝汤,寒多型(里证)用理中汤。当然,李氏这种因象用药法则,并非死板固定,一成不变,因象用药乃其一端,非为全貌,不可固守,应活法圆机,才能应病之万变。

李氏《东医寿世保元》在施治用药上,还有如下一些特点:①主张审慎用药。指出“明见无疑,然后可以用药”。②主张变通用药,不可墨守成方,一成不变。③主张不乱用药。④主张选用单方。在偏僻地区或药品没有齐备的情况下,主“先用单方而一边去得全方则无救病失机之理”。⑤主张守护观察,随时注意病情的变化,适当处理,守护治疗。⑥调治结合。告诫人们要善于摄生,以助药效。⑦普及医药。指出:“百家之村,一人知医则活人不足也,必广明医学,家家知医,人人知病,然后可以寿世保元”。

(收稿日期2015-09-14)

猜你喜欢
四象热病少阴
黄帝内经
论少阴“三急下”
《四象》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方向漫谈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大学生亚健康压力症状与朝医四象体质相关关系研究
趋向出人意料的进程:艾迪斯·华顿的《罗马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