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癌变”的中医病机与“肝风”相关

2016-01-30 17:54林一峰叶应阳杨宏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肝风癌毒伏邪

林一峰,叶应阳,杨宏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120)

试论“癌变”的中医病机与“肝风”相关

林一峰,叶应阳,杨宏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120)

现代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多停留在“毒邪致癌”“本虚致癌”范畴,但是“癌毒”“本虚”的提出并不能在中医层面全面解释癌症的发病和发展病机,也不能解释“癌”的增殖性、侵润性、转移性、消耗性等特征。笔者在临床的探索中,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有关思想与临床用药的特征,运用中医思维思考“癌”在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认为癌具有“春、风、木”的特性,指出“肝风”与“癌变”的关系,进而提出疏肝理气的防治之法,望予同道参考纠正。

恶性肿瘤;癌;中医;肝

现代中医肿瘤学认为,癌症病因有内因(七情劳伤、脏腑功能失调及遗传因素)和外因(六淫、饮食及各种理化致癌因素),其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毒邪蕴结[1]。相关统计显示,在治疗常见恶性肿瘤方剂中配伍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者达30%以上[2]。但是“癌毒”的提出只是套用西医的某些概念而并不能复原到中医“天人相应”的思维模式中来,单纯用“毒”来解释中医病机非常牵强,故而使用大量清热解毒药是否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值得商榷。笔者结合现代认识,同时运用中医思维进行思考,认为恶性肿瘤的中医病机与肝风关系密切。

1 “癌毒”“本虚”说并不能全面解释癌症病机

关于癌的病机很多医家如孙桂芝提出“两本学说”,郁仁存提出“本虚学说”[3]等,指出“癌毒”产生是由于“正虚”或内环境紊乱(五脏失调)所致。“正虚”确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如《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陈根成[4]认为,命门原气为守邪之神,在正邪共存时发挥镇守邪气的作用,助脏腑功能顺应五行权衡之势正常运行,当原气不足时则伏邪失守进而损及脏腑,五脏功能的进一步失调又推进了癌症病情的发展。

但是本虚学说并不能全面解释癌症的病机,如老年人正气皆虚常有伏邪停滞,但老年人并非癌症的高发人群。现在一般认为“癌毒”就是痰饮瘀湿毒之积聚,但这些病理产物自身并不具备恶性肿瘤的特性,故“癌毒”只是一种伏邪,在未受推动的情况下,并不会发展为“癌”。笔者认为“癌毒”之动,机在“肝风”。良性肿瘤大多只是病理产物的积聚,即邪气仍然处在原气的守控之下,而恶性肿瘤是在原气虚的情况下,“肝风”乘机催动伏邪所致,从而使“伏邪”具有了增殖性、侵润性、转移性、消耗性等特征。

2 积聚成“癌”,其动在“肝”

《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机不畅、病邪积聚是诸病的发病基础,尤其是癌症的发生发展与肝风的“动”和“郁”密切相关。《素问·五常政大论》论述了“春、风、木”的特性:“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藏肝。”“春”为生发,“风”为动散,“木”为曲直,“春风木”在五脏之中对应为“肝”,肝具备“春风木”的特性,朱丹溪统称为“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薛立斋提出“肝主疏泄”(《内科摘要》),疏即疏通,泄即发越、疏泄,即疏通畅达宣泄之意,通而不滞,散而不郁,即肝主全身气机,能主导全身百骸的生长发育与气的升降出入,肝失疏泄就是气机失调,会出现类似“动散、摧拉、闭郁”的病变。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肝”并非解剖学里的肝脏,而是特指具备疏泄气机功能的中医范畴的肝。笔者认为,肝气失于条达疏泄会造成机体任何部位的生发失常和气机紊乱,从而引动原气偏虚脏腑中的伏邪,使其具有类似“春风木”的病性即癌变,其原因如下。

2.1 肝应“春”,“春”性生生,生而不成

厥阴风木应春三月发陈,阴尽阳生,为四季之首,具备生发的性用,生阴中之阳,故肝体阴用阳,在肝气条达时能促进脏腑百骸正常生长。在中医形而上的概念里,正邪是对立的两者,但是在形器上(如机体组织甚至细胞中)正邪往往纠缠一起,表现为正邪的混合体,常人均会有邪气潜伏,而邪气不发为病或是只发为小病是由于原气的镇守。当肝气紊乱、原气虚损时,原气把持机体平衡能力失调,这种肝的阴中生阳的性用则可能并非作用于正常组织而相反作用于伏邪,导致与伏邪胶结在一体的形器具备异常生发的特性,伏邪与逆乱之肝气相合、久久不离而致生发逆乱的现象则为“癌变”,所以“癌”也具有体阴而用阳的特性,并由于病变的组织是正邪混合体,所以从形器观察,“癌”表现为机体组织的自身变异增殖的特点。

2.2 肝应“木”,“木曰曲直”,既聚又散

木曰曲直,木之不及为过曲,即委收而不散,“委和之纪,是谓胜生……其气敛,其用聚(《素问·五常政大论》)”,久不散则为敛、聚;木之太过为过直,即动散而不收,“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其政散……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拨(《素问·五常政大论》)”,久不收则暴动播散。“司疏泄者肝也(《格物余论》)”,“肝”得“曲直”之性,主气机的升降出入,能散能收方能疏泄,过直过曲均不能疏泄。“肝”不卑不亢,则一身之气调达,脏腑得此则聚气能散、散气能聚。若“肝”气紊乱,郁久而复、复极而郁,则常常交替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当紊乱作用于伏邪时,则伏邪易随肝气郁而聚积于一处,肝气散而传舍于他处,从出现既自身增殖又四处转移的现象。正如朱丹溪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传化失常。”

2.3 肝应“风”,“风”为动为散为摧拉

《素问·五运行大论》:“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其性为暄……其用为动……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风性散动,钻缝透隙,无所不至,风变则暴动,摧拉毁物,此风之性用对应于人体则是彼肝气之性用。当肝气内郁使阴邪生阳,又因厥阴从乎中气少阳,郁久生热则有“火长”之性,故瘤内血脉布张,火旺极则水寒来复,故久病后也可见寒热夹杂、脓水浸润;肝气旺于内则制约“土成”之势,引动伏邪胶结之形器异常生长而不成熟,只进不退使正气败损。《素问》称“肝”为“将军之官”,故肝有刚猛之性。“癌风”发无定处,穿孔透里,先损本脏,后侵它处,如龙卷之风、狂雷冰雨,所过之处皆成平夷。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

2.4 天人不和,内外相引

《灵枢·五色》:“风者百病之始”,“肝风”属于内风。患者情志过度可乱气机,产生内风;外风也可引动内风,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同时,如《灵枢·百病始生》言:“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六淫之邪乘其旺时合于风气施于人之虚,若同时伴有肝气内乱则易催动虚脏之伏邪。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除了天地之风,饮食、环境等,凡能使人体产生“风”之症状的邪气都应属于虚邪贼风范畴。《素问·六微旨大论》:“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人不和,气机紊乱,出入升降失去权衡,内外之风的相互引动是催动伏邪发生癌变的重要病因。此时形器上的肝或许并未出现变化,但肝(中医的肝)主导的气机已然紊乱。所以,恶性肿瘤必然存在肝气的紊乱与原气的退损,使五邪失调进一步发展,表现为临床恶性肿瘤患者必然呈现机体不断衰弱的病势,直至原气耗尽,神离机息。

3 天人相应协调五脏,调畅气机绝其风穴

综上所述,癌症中医病因病机可简述为,病变之初在于五脏失调,五脏失调故有正虚与伏邪,正虚和伏邪可继续加重五脏失调,在此基础上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导致肝风内动或外风引动肝风,原气失守,使与伏邪胶结一起之虚脏发生形器的异常生发,产生“癌”变。临床治疗时,扶正与祛邪必然需要兼顾,扶正恢复原气,使原气回归“守邪之神”之位;祛邪即解除“癌”发生的基础。伏邪可能为痰、饮、瘀、湿、毒等,按其病证的阴阳虚实寒热辨证施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这也是目前中医对抗肿瘤的基本治则治法。

然而“癌”的发生与传变,可能是因肝风引动伏邪而致,“肝风”贯穿于癌症的整个过程,所以在临床防治上除了上述的基本思路之外,疏肝理气、疏风息风应贯穿防治全程。相关研究也发现,理气法较扶正法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效果显著,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身心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5]。此外,药物疏肝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患者情绪的调整,若使患者情绪压抑、肝气郁结则百药无助。如《素问》所言:“四者之有(气机出入升降),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1]李佩文,崔慧娟.实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3.

[2]吴勉华.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用药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255-258.

[3]周育平.名中医特需门诊肿瘤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98.

[4]陈根成.命门精解与临床应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4:71-98.

[5]刑向荣,殷东风,高宏,等.理气与扶正法治疗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4):10-12.

R265

:A

:1006-3250(2016)05-0614-02

2015-10-08

林一峰(1958-),男,广东湛江人,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

猜你喜欢
肝风癌毒伏邪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李忱主任从“伏邪成瘀”论治DKD理论经验*
寻找伏邪的蛛丝马迹
基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研究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发生发展机制及泻青丸干预作用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浅谈从癌毒论治胃癌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