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

  • 基于“治肝卅法”论针灸治疗慢性头痛
    分为肝气、肝火、肝风三大类,并总结出著名的“治肝卅法”,即治疗肝病的三十种方法,对后世肝病证治影响巨大。王旭高论述的是对肝病的整体治法,肝病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头痛、胁痛、目疾等,但王旭高并未对某一病症进行单独论述。慢性头痛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因此“治肝卅法”在慢性头痛中的应用可化繁为简,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针灸治疗慢性头痛的疗效,且多从肝论治,但这些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分型缺乏统一标准[4-6]。本文基于“

    陕西中医 2023年11期2023-12-20

  • 从“风动神摇”探讨不寐辨证论治思路
    的概念,成为后世肝风内动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清代叶天士首次提出“阳化内风”学说,即身中阳气变动,则内风动越,而精血亏少,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是阳化内风根源所在,辨证应尤其重视中风病位在肝和风邪内生的核心病机[5]。史大卓教授认为“风动神摇”理论是对内风学说的完善,肝木内寄相火,而心主神治,故肝风动则心神摇,心神摇则卧不安。肝阳偏亢,阴不制阳,化火生风,上扰心神;或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动心神等,都可使心神不宁而致不寐;肝肾阴亏,虚阳上浮,水火不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19期2023-11-26

  • 肝风试述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病机。本文试从“肝风入络”角度探讨偏头痛病因病机及治则,以期对临床辨治偏头痛提供思路与方法。1 偏头痛病名及历史沿革中医文献对偏头痛描述存在“头痛、头风、脑风、首风、真头痛”等称谓。“头痛、首风、脑风”等称谓首载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五脏生成》论述道:“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素问·风论》载:“风气循风府……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其症状描述与偏头痛颇似。首风发病特点正如风为阳邪,阳性疾速,则“先风一日而病甚”。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头面风

    光明中医 2023年19期2023-11-09

  • 从“肝风-心火”论治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焦虑状态*
    于情志失调,引动肝风,内生心火,风火相煽,扰动心神所致,故从肝风-心火论治往往可获佳效。2 从肝风-心火认识PAF合并焦虑状态2.1 肝风-心火内盛是PAF合并焦虑发病关键PAF起病急骤多变,发作时心跳加速,脉率增快,心肌快速舒缩,甚至颤动。此与风象动摇、火象窜动之性类似。焦虑发作时患者时感心烦易怒,坐立不安,肌肉战栗紧张,甚至肢体抽动[16]。也与风象震颤、火扰心神之性类似。风与火皆为阳,其性炎上。风邪循经上扰心脉,脉气不相顺接,则脉搏促动不止;火邪侵于

    中医学报 2023年6期2023-07-29

  • 从内风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临床特点内风又称肝风肝风内动、风气内动, 是机体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类病理表现[ 2]。内风主要是肝经病变的一类证候表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主筋。肝病则风从内生,称为“肝风内动”。至金元时期,内风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张元素、刘完素以热立论,提出“风本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且“ 风火皆属阳, 多为兼化”, 开创了后世“热极生风”之先河。刘河间认为“心火暴盛”而生风,李东

    光明中医 2023年11期2023-06-15

  • 王旭高肝病证治及医案分析*
    治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4 个方面,并对应提出肝气证治包括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培土泄木、泄肝和胃、泄肝、抑肝、散肝九法;肝风证治包括熄风和阳、熄风潜阳、培土宁风、养肝、暖土以御寒风、平肝、搜肝七法;肝火证治包括清肝、泻肝、清金制木、泻肝之子、补肝之母、化肝六法;肝寒肝虚证治包括温肝、补肝、镇肝、敛肝、补肝阴、补肝阳、补肝血、补肝气八法。王旭高提出“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属木,木性升散,不受遏郁,若郁则气逆,导致气机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期2023-01-22

  •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phrase “肝风内动” is a term in viscer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nnecting liver, the organ, with wind, it looks abstract. So behind it there exists profound TCM culture, and to spread it abroad, annotation is necessary.In the above

    Proceedings of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nguistics,Literature and Teaching 2022年0期2023-01-16

  • 《临证指南医案》辨治眩晕方法探析
    次数的病因,如“肝风”“内风上冒”“痰火风在上”[3]20-21等,与汉唐时期强调的外因致眩有很大不同[5],发展和完善了汉唐时期眩晕的病因理论。风、火、痰、热各个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多彼此影响,互相转化,往往难以截然分开。1.2 辨病性之寒热虚实:第15例以“心悸头晕”[3]21为主症,是营血虚所致内风上逆;第7例中虽脉案并未涉及虚字,但从“喉舌干涸”“劫烁津液”[3]20的症状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来推测,津液的濡养润降功能必定受到影响,病性属虚。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4期2022-12-07

  •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颤证特色探微*
    手足摇动 当责肝风孙氏在《医旨绪余·颤振》篇明确提出,颤振的患者表现为手足抖动,持物不能,这是筋脉约束不住的原因,取象比类,这恰如风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的特点,故曰“风之象也”。孙氏遵《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旨,提出手足摇动之颤振,当责肝风,因木主风,风为阳气,阳主动,肝风、肝阳上盛,自然手足摇动而莫能任持,而成孙氏所言颤振也,此与遇冷寒颤实为不同,正如“颤振者非寒禁鼓栗”,“夫颤振,乃兼木气而言,惟手足肘前战动,外无凛栗之状”。2 下虚上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9期2022-11-25

  • 孙郁芝基于“肝风扰肾”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经验*
    木为发病之本,以肝风肆虐肾络为起病之端,并贯穿始终。其强调“肝风”可扰乱气血阴阳,致变证丛生。治疗上其提倡培土荣木以息风,防治DKD早期于未然,滋阴潜阳以息风,防止病程进展,通腑泻浊以息风使邪去正安,活血化瘀以息风使肾络自通。笔者有幸跟随孙郁芝教授学习,现将其基于“肝风扰肾”治疗DKD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1.1 发病之因,首责肝脾 DKD属于继发性肾病之一,故DKD患者大多由消渴病发展而来。发病之因,多责之于肝脾失调。如《素问·

    中医药导报 2022年8期2022-11-19

  • 基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研究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发生发展机制及泻青丸干预作用
    干预作用及TS“肝风”可能的微观实质。方法 从50只大鼠中随机抽取40只,均采用亚氨基二丙腈造模。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泻青丸高剂量组、泻青丸低剂量组,未造模处理的大鼠作为空白组,每组10只。硫必利组予以盐酸硫必利片混悬液30 mg/k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泻青丸低、高剂量组分别予以0.45、0.90 g/mL泻青丸煎剂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14 d。于造模7 d和灌胃7、14 d,记录大鼠体质量、行为(包括刻板行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06-01

  • 明明是手抖,为何要调肝?
    了中医对治思路。肝风内动导致身体震颤●本刊记者:中医是如何看待帕金森的?【 武医师 】大家都知道,得了帕金森有一个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抖,也就是震颤。为什么会震颤呢?简单来讲,就是因为人体内的气血虚了,不能很好地向上顺行供养头部,向四周循行供养四肢,从而引起了震颤。我们打个比方吧。树叶在夏天雨季的时候,它是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个季节,万物生长得最为旺盛,有阳光,有水,有肥沃的土地,大树从根部通过树枝源源不断地为树叶供应养分。这个时候,就算风再大也是很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2年5期2022-05-31

  • 熄风祛痰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肝风挟痰型临床分析
    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肝风挟痰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肝风挟痰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l例,平均年龄(53.25±4.13)岁;吞咽障碍程度为轻度10例,中度11例,重度9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40±3.98)岁;吞咽障碍程度为轻度9例,中度12例,重度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4期2022-05-31

  • 从调和脾胃法论治变异性大的高血压
    眩晕发病机制与“肝风”有关[8];顾宁教授认为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是过食咸味,病机关键以肾虚为本,标实有血瘀、血热、痰湿之异,病位主要在肾,与肝脾密切相关[9];张智珍等[10]认为气血失和导致脉道通利不畅及脉管弹性减弱,血液在脉中受阻,血压升高;俞晓英等[11]认为高血压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的机制。笔者认为高血压的变异波动,无异于中医的“风”象,风的特点就是“善行而数变”,高血压患者一日之中血压忽而上升,忽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2期2021-12-04

  • 新安医家程杏轩治疗小儿惊风经验探析
    濡养,水不涵木,肝风内动,且热极亦能引动肝风,故抽搐。2.2 慢惊风 慢惊多为脾胃伤,肝乘脾土虚风盛。程氏认为,由吐泻而后发热者,为小儿慢惊,指的是吐泻兼作,神疲乏力,手足微动,脉虚无力,睡时露睛等症状。小儿容易得慢惊风,一是因为小儿脏腑稚嫩,如初生之萌芽,一旦吐泻即伤及脏腑,易于动惊;二是因为小儿不能说明自己的病情苦楚,父母又懈怠,吐泻日久亦不能被发现,日久则伤及脾元,脾虚木乘,易动惊风。小儿慢惊多因病后或吐泻、或药石等损伤脾胃,脾元受损,以致土衰不能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11-30

  • 高荣林从肝脾辨治高血压病经验
    属于肝”,故多从肝风、肝阳论治。《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指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肝为阳脏,易生肝风、肝阳易亢。《四圣心源》云:“胃主降浊,脾主升清……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脾胃乃生化之源,中焦停滞不运,易致脾虚肝扰。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衣食住行、精神情绪如风一般,善行数变,故高血压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3期2021-11-30

  •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论治颤证经验
    为颤证总病机为“肝风内动”,总治则为“息风止痉”,临床常搭配经验方天麻止痉散,效果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熊继柏教授辨治颤证的经验整理如下。1 颤证的病因病机颤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未提及“颤证”病名,但“掉”“振”“鼓栗”等都是对“颤证”主症的描述,且提出“颤证”的病位在肝,与风、火等病邪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1-30

  • 肝风入络探讨偏头痛相关缺血性卒中
    ,与肝密切相关,肝风入络为其核心病机,病久脑络瘀滞、脑髓失荣为其最终病理转归。关键词 偏头痛;缺血性卒中;肝风入络;肝风;络脉;气机逆乱;脑髓;脑络Abstract Migraine is related to stroke,especially ischemic strok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related ischemic stroke from the perspect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3期2021-08-26

  • 叶天士辨治眩晕探微
    养阴柔肝息风 肝风内动,耗伤津液,治宜养阴柔肝息风。王旭高认为“内风多从火化”,火热则易伤阴,阴虚又致风动更甚,眩晕难愈,即《临证指南医案》中之张案云“肝风内沸,劫烁津液”而致头晕,喉舌干涸,治宜生地黄、麦冬、阿胶、白芍等养阴柔肝以治本,内风自息,眩晕可除。1.2 肝肾并补而息风 肝风动逆,肝肾两虚,治宜肝肾并补而息风。肝肾同源,水亏则木旺。陈案中“肝风动逆不熄。头晕。”叶氏予何首乌、牛膝、巨胜子、桑葚子、黑芝麻等补益肝肾以治本,同时以青果汁、甘菊炭以清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1期2021-03-27

  • 基于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谈脾胃病从肝气、肝火、肝风论治
    于“肝气、肝火、肝风”的角度,将脾胃病与肝的证治关系浅析如下。1 肝与脾胃的生理病理关系1.1 同属中焦从解剖位置来说,二者同属中焦,相互毗邻,相互影响。《灵枢·营卫生会》言:“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难经》归纳为“中焦者,主腐熟水谷”。此“中焦如沤”的过程,需要脾胃的受纳和化生,也需要肝胆的疏泄[2]。1.2 经络循行经络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是机体气血运行、脏腑关系的通道。《灵枢·经脉篇

    环球中医药 2021年8期2021-01-06

  • 李佩文“从风论治”脑胶质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虚火旺,均可导致肝风内动。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日久则气滞血瘀,阻滞脑络;或肝失疏泄,津凝痰瘀,脑窍失养,浊阴盘踞;②先天不足或体虚劳倦: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脑为“髓海”,脑髓的充养有赖于肾精的化生。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大脑发育健全。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导致肾精亏损,水不涵木,肝肾交亏,虚风内动,脑髓不充;③饮食不调: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酒太过,或过食生冷、辛辣肥甘,均可伤及脾胃,致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失常;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2021-01-05

  • 黄平从“肝病四纲”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
    状及发展阶段,从肝风、肝气、肝火、肝虚四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以平肝、疏肝、清肝、补肝四法调治该病。“肝病四纲”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首次指出肝风病机,其后医家多有阐释。至清代,叶天士将肝病证治分为肝郁、肝火、肝风三门,并认为三者同源,丰富了肝病辨治方法,随后同时代医家王旭高、林佩琴受其影响,明确提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并以肝气肝风肝火三个病机环节为辨证纲要施以证治,逐渐形成了肝病三纲学说理论[4]。黄老师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7期2021-01-03

  • 从“肝风”论治眩晕病
    同道借鉴。1 “肝风”致眩的理论源流1.1 肝的生理特点 肝是机体藏血的重要脏器,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足机体血脉充盈,行走全身,濡养筋脉爪甲,使人能活动自如。肝肾同寄相火,肝血的充养依赖肾精转化濡养,精血的充养需要后天水谷精微的补给,水谷精微来源于后天脾土的运化升清功能,在肝的疏泄作用下,脾的运化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先天之肾精方才得以颐养,肝血因而得以充盈。因此,肝的生理功能既依赖先天肾精以维持,亦仰赖后天脾胃的受盛化物以补给,其正常运作可维系气机条畅枢纽、保

    广西中医药 2020年3期2020-03-03

  • 金杰从肝论治抽动症经验总结※
    证”“慢惊风”“肝风证”“抽搐证”“瘛疭”等范畴,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因此治疗方法较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证治准绳》曰:“水生肝木,本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瘪疯渐生,其瘪疯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可见,肝风是引发该病的根本原因[3]。《小儿药证直诀》曰:“凡病或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3期2020-01-13

  • 应用白术厚朴汤从运气论治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1例
    ,证属脾胃亏虚,肝风内动。入院后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氯硝安定1mg 口服,每晚一次治疗,并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方以白术厚朴汤加减:白术30g、姜厚朴15g、清半夏9g、醋青皮9g、肉桂6g、藿香6g、钩藤12g、龙骨15g、牡蛎15g、赤芍12g、桑白皮9g、麦冬9g、炙甘草9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服用中药5 天后患者不自主运动较治疗前减少,幅度较前变小,投掷样动作消失,血糖控制在7mmol/L 左右,遂将氯硝安定减量至0.5mg口服,每晚一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4期2020-01-11

  • 李伟林“从肝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肝失疏泄,必引动肝风,此时肝风不盛,尚不足以上达清窍而致眩,亦未遍及全身致颤。仅表现为阵发性剧咳,咳难顿止,法当祛风除邪,调气宁肺。李师根据升降浮沉、搜风剔邪理论[1],喜用蜈蚣、全蝎降上逆之肝风,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兼以透邪,一升一降,上下通和。其中,僵蚕搜刮人体头面之风,与全蝎、蜈蚣同用,益增祛风之力,同时蜈蚣又可解痉止咳,且肝为阳脏,易生火邪,又加用蝉蜕透热祛风,养肝缓肺,四药同用,重祛风兼以透邪,敛肺止咳之时,再添少许养阴润燥之品,防祛风太过而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2期2020-01-11

  •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诱发,渐及五脏。肝风内动则抽动频繁;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痰浊内生,则秽语频作;病情迁延,病久化火,则伴有情绪异常,甚则见打人等激越行为。在治疗上多以温胆汤为基础方,根据病情表现与抽动部位灵活加减,以获良效。[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胆虚;痰;肝风;温胆汤[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8(c)-0139-04[Abstract] Multiple tic diso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24期2019-10-30

  • 春天不防风,头痛找上门
    、头晕;内风则是肝风动引发肝热、肝阳、肝火上攻,从而导致头部的疾病发生。中医认为,春季多发生头部疾病。其中,外感性疾病特点为后脑勺昏痛、胀痛;内伤性疾病特点为头顶昏痛、眩晕、偏头痛,眼胀痛、眼干涩,耳鸣、耳聋,头部疮疡等。为防止风邪的直接伤害,建议适当添加衣物、帽子、口罩。避免风邪内生,还建议少吃生风动阳的食物,如鸡肉、鸽子肉,以免引动肝风;起居上,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此外,预防春季温病,特别应保持大便和小便的通畅。尽管初春有很多病症易来袭,但只要顺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3期2019-03-29

  • 马丙祥教授运用“活血熄风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
    后人多将其归于“肝风”“瞀瘛”“慢惊风”“痉病”等范畴。马丙祥教授除了善用平肝熄风、健脾化痰外,必用活血化瘀、通络熄风之品以治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兹介绍如下。1 明确病因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金匮翼·颤振》云颤振“乃肝之病,风之象”,《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盖肝属木,中藏相火,木盛火炽,即能生风也”,《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剳也

    中医药信息 2019年5期2019-01-07

  • 基于调肝运脾法论治中期高血压病
    疗多有良疗。1 肝风痰浊证是高血压中期病人常见证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可能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体质偏颇等多重因素诱发本病,其主要矛盾在于气血失和,但多正气尚足,故多为肝气郁滞、肝火上炎等实证。但久之肝体耗伤,气血不调加重,损耗正气,同时病理产物积聚,遂使实证逐渐向虚证类、虚实夹杂证类转变。研究发现,高血压证型与高血压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实证类多见于高血压1级、2级病人,虚证类多见于高血压2级、3级病人。高血压自1级向3级发展,其证型多由实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4期2019-01-05

  • 王雪峰教授“异病同治”思想在儿童抽动症与多动症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和多动综合征属于肝风内动夹痰证者,症见易怒,抽动或好动,病久不愈等,实现了“异病同治”,临床应用多年证实疗效确切,同时验证中医“辨证论治”之理论。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得其悉心指导,现将导师对该病的诊疗思维整理介绍如下。1 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异病同治”主要指不同疾病,病因和/或病机相同,治法相同,即所谓“证同治亦同”。异病同治,源于《内经》“同病异治”理论,广泛应用于《伤寒杂病论》。《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

    中医药学报 2019年3期2019-01-05

  •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30004)1 肝风与内风1.1 肝风肝风在《素问·风论》“以…伤于风者,为肝风”、“肝风…恶风…嗌干善怒…目下,其色青”,是肝受风邪后所表现的症状。《金匮要略》:“肝中风…两胁痛”,此肝风之状为外风所致,由此可知肝风属外风。叶天士受张景岳“非风论”影响提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且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素问·至真要大论》),后世将该风证称为肝风、内风。1.2 内风与肝《中医辞典》的“内风”指病变中出现不同于外风的风证,是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5期2019-01-03

  • 晨起咳痰 辨证选药
    因痰浊上扰,引动肝风,或肝风挟痰,上扰清空,可选化风丹治疗,以息风镇痉、豁痰开窍。该药主要用于风痰闭阻所致的中风偏瘫、癫痫、面神经麻痹、口歪眼斜。脓血痰 为热毒蕴肺,血肉热腐成脓之肺痈,若将脓血痰吐于水中,浮者为痰,沉者为痈脓,选复方桔梗止咳片治疗,可镇咳、祛痰。痰中带血 为邪热犯肺,或陰虚火旺,热邪灼伤肺络,络破血溢所致,甚则咳吐鲜血,可选百合固金丸治疗,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摘自《家庭保健报》)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22期2018-09-18

  • 基于文献研究的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要素;文献研究;肝风〔中图分类号〕R256;R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8.12.014癫痫(epilepsy, EP)属中医“痫病”“痫证”范畴,是临床疑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6%~1.1%,其中60%~70%的患者在服用抗癫痫药物时仍会发作,一部分患者最终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 IE)。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2018-09-10

  • 《黄帝内经》肝风理论指导中医脑病急性发作的防治*
    对《黄帝内经》中肝风的认识肝风,一是指风邪犯肝而引起的病证[1]。《素问·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咽)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强调了肝风善怒特点。肝主疏泄,为厥阴风木之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体柔而性刚,主升主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张隐庵云“风木之邪,内通肝气,肝主藏血,肝气受邪,则伤其血矣”[2]。肝失疏泄,情志失常,善悲善怒,阴血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2期2018-01-22

  • 胡珂从肝风论治泄泻经验浅析
    化风内动,故提出肝风横逆、木旺乘土型泄泻在临床中多见,突出强调泄泻从肝风论治,以泻肝熄风、柔肝健脾为法,随证加减,灵活运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胡师从肝风论治肝旺乘土型泄泻经验简述如下。1 理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主运化升清,脾气升发,谷气输布,脾气不运,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可致泄泻。《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之。”木土相关,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肝气疏泄则气机调畅

    中医药通报 2018年2期2018-01-19

  • 伸缩舌头可判断健康
    是内阻痰湿、引动肝风、风邪挟痰、梗阻舌根,或是热盛伤津、筋脉拘挛,或是气血俱虚、舌头失于濡养所造成。这些皆属于危重证候。如果舌头麻痹,舌头麻木不灵活,这种情况称为麻痹舌,多因营血不能上达于舌所造成。若是无故出现舌麻,时作时止,代表可能是心血虛;若是舌麻时发颤动,或有中风症状,代表可能是肝风内动之证候。如果舌头颤动,舌体振颤抖动,不能自主,这种情况称为颤动舌,多因气血两虚、筋脉失养,或是热极伤津以致生风所造成。通常见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等证。如果舌头歪斜,伸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11-14

  • 清心镇肝汤对围绝经期失眠血清5-HT及5-HIAA的影响*
    肝汤对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的睡眠质量、血清5-HT、5-HIA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诊断为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针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血清5-HT及5-HIA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中单胺类递质水平,且能增加5-HT并降低5-HIAA水平。其中予以清心镇肝汤的治疗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单胺类递质水平更加显著。结论

    陕西中医 2017年3期2017-03-30

  • 肝风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李登帅 杜斌从肝风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李登帅 杜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腹痛”“泄泻”范畴,该病发作迅速、痛势急迫、迅速缓解,具有风善行而数变的特点,与患者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太过有关。肝风内动是腹泻型IBS反复发作的主要病机,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佐柔肝息风治法,临床上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从肝风论治; 柔肝息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分为腹泻型、便

    环球中医药 2017年4期2017-02-28

  • 黄政德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
    病机上强调眩晕皆肝风作祟,并与痰、瘀、虚、火有关,在治疗上强调以调肝为基础,辅以不同治法,调肝则风息晕定。黄教授治疗眩晕经验独到,值得推广学习。眩晕;从肝论治;肝阳上亢证;肝风夹痰证;肝风夹瘀证;黄政德黄政德,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教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眩晕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发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9期2017-02-23

  • 从阳明论治内风六法
    床应用提供指导。肝风内动;阳明;脾胃;治法风邪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分为外风及内风。外风即外感六淫之一,指人体感受自然界风邪入侵机体而致疾病。内风,又称肝风,即肝风内动,是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导致的风从内生,乃内伤疾病而非外感疾病。内风证的临床表现为以眩晕、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性质的症状为主[1]。内风的产生与肝的病变最为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多称内风即为肝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9期2017-01-15

  • 中风的发病原因
    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具体来说,中风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1.情志郁怒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2.劳累过度《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水亏于下

    金色年代 2016年8期2016-09-30

  • 浅析叶氏《临证指南医案·肝风门》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门》文建华1,侯俊明2*(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内容全面,使用性强,不仅在温热病上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妇科、儿科等各科杂病上都有其丰富的诊疗经验,甚是值得我辈学习。笔者认真研读《临证指南医案·肝风》一门,收益颇多。叶氏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内有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刚烈,主动主升。而其刚烈之性靠肾水涵养,血液濡润,肺金肃降平之,中宫脾土培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03-23

  • 欧阳锜治偏头痛六法
    头痛的基本病机是肝风上扰,兼夹寒、热、郁、痰、虚所致,其治疗主张从肝风所兼夹病邪入手,常应用散寒熄风、散热熄风、解郁熄风、化痰熄风、养血熄风、柔肝熄风6种治疗法则,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偏头痛;治法;散寒熄风;解郁熄风;化痰熄风;欧阳锜欧阳锜(1923年~1997年),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专家。历任衡南县中医院院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代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欧阳氏15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2016-03-06

  • 偏头痛从肝风瘀论治的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
    ·综述·偏头痛从肝风瘀论治的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付彩红,邹忆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目的]讨论偏头痛从肝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临床应用情况予以概述,为临床防治偏头痛提供指导思路。[方法]从病因病机学角度,结合偏头痛的发病特点,重点介绍偏头痛从肝、从风、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的组成和临床疗效特点进行了总结。[结果]为临床从“肝、风、瘀”论治偏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部分代表方剂。[结论]偏头痛治疗多“从肝风瘀论治

    天津中医药 2016年11期2016-02-10

  • 试论“癌变”的中医病机与“肝风”相关
    ”的中医病机与“肝风”相关林一峰,叶应阳,杨宏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120)现代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多停留在“毒邪致癌”“本虚致癌”范畴,但是“癌毒”“本虚”的提出并不能在中医层面全面解释癌症的发病和发展病机,也不能解释“癌”的增殖性、侵润性、转移性、消耗性等特征。笔者在临床的探索中,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有关思想与临床用药的特征,运用中医思维思考“癌”在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认为癌具有“春、风、木”的特性,指出“肝风”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1-30

  • 程丑夫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探微
    挛多由邪风外袭及肝风内动合而为病,病在阳明,治疗当以祛邪为要、治肝为本、引药入经,总结出以《杨氏家藏方》所载牵正散加味,为治疗面肌痉挛之验方,临床疗效显著。〔收稿日期〕2014-09-26〔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资助;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湘财社指[2011]57号)。〔作者简介〕梁 涛,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通讯作者〕*程丑夫,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E-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3-17

  • 经 典 重 温(五)
    。[原文]46、肝风内动,血虚生风。[注释]肝风内动,中医上的病证名。指肝风不因外感风邪而动者。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华岫云按:“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痉厥矣。”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有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实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指自身虚弱。[原文]4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

    领导文萃 2015年3期2015-02-13

  • 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理论探讨虫类药物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
    津30093)从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理论探讨虫类药物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黄芪1,原静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药在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对于心悸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文章论述肝风内动、痰瘀阻络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发病因素,并对虫类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心悸病症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肝风内动;痰瘀阻络;心律失常;虫类药物DOI

    天津中医药 2015年7期2015-02-10

  • 浅释《类证治裁》肝气、肝火、肝风证治
    裁》肝气、肝火、肝风证治樊 威(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0193)《类证治裁》为清代医家林珮琴所著,书中将肝气、肝火、肝风三病合而论述,语言精当,对后世医家多有启迪。在生理特点方面,林珮琴认为肝易横逆犯胃,且刚性难驯;在病因病机方面,提出三纲学说,认为肝气、肝火、肝风相互联系,逐层递进;治则上明辨阴阳,分而论治,滋肾潜阳,调摄营血。整理分析《类证治裁》中肝气、肝火、肝风的辨证治疗经验,对我们了解林珮琴在肝病方面的辨证思路和用药方法大有裨益,有助于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4期2015-01-31

  • 杨铮主任医师从痰火肝风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探讨
    痰火上攻为主兼见肝风内扰。辨证施治基于以上病机认识,杨铮主任医师从痰火、肝风论治眩晕,以清热化痰、搜风通络为大法,辅以健脾化湿、降逆开窍。以旋覆代赭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连温胆汤合方加减治疗,不论新久眩晕多有良效。典型病例患者,男,61岁,于2013年11月1日以“阵发头晕1周为主诉”就诊,1周前无任何诱因而出现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行走不稳,外院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以西药对症处理,病情缓解不明显。既往有痛风、高血压病史。现头晕目眩,走路不稳,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7期2014-01-25

  • 化痰息风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案分析
    2 讨论2.1 肝风内动是中风病的主要病因 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气通于肝”,因此肝风内动,是其主要的病因。早在宋之前的众多医家在实践过程中就体会到了“外风致中”这一病因概念,治疗上以祛风为主,逐渐形成了“外风致中学说。直到宋代刘河间首次提出“将息失宜,心火暴甚”的内因学说之后,尤其是明清的很多医家开始实践这一理论,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内风致中”学说。而这一学说的形成也是有一定根源的,早在《素问·生气通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3期2014-01-25

  •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于中医学慢惊风、肝风等范畴。对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临床上西医多采用以氟哌啶醇、泰必利为代表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但不良反应明显,使治疗难以持久。据笔者统计,2008/2012在门诊就诊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共513例,其中脾虚肝亢证323例,约占63%,故脾虚肝亢证在临床上最多见,本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其核心病位在肝脾,治宜疏肝理脾,熄风止痉,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1.1 脾虚肝亢证的病因病机 小儿肝常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年2期2013-01-22

  • 汪受传教授从肝风论治儿科疑难杂症经验举隅
    造诣颇深,尤其从肝风论治儿科疑难杂症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得以聆听汪师教诲,自觉受益匪浅,现将学习汪师从肝风论治儿科疑难杂症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1 理论依据1.1 肝的生理特性肝为五脏之一,为将军之官,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以阴血为体,以气机畅达为用[1]。肝与其他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知医必辨》就明确指出“人之五脏,唯肝易动难静,肝一病即延及他脏”,故肝之为病多矣。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就指出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4-13

  • 中风辩治心得
    脏。肝血淤滞,则肝风内动,偶遇外风则引动内风爆发,上扰心神,神明失守,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风邪偏客于身半,半身经脉失养,故其一侧手足缓弱,风初入面颊之络,故口角略向一侧歪斜。淤血内阻,血行不畅,故唇色乌红而脉象见涩。乃血淤生风,上扰心神,神明失守,发为卒倒;宜活血祛瘀,通经熄风;借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故人云:“治发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方中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白芍,血竭等行血活血,除血痹,逐积淤;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用香附行血分之气,以为消除淤血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2011-04-01

  • 肝风论治小儿咳喘机理探讨
    风木之脏其证喜于肝风上扰之证相火寄之,肝阳亢盛,风阳上旋,形成“肝阳化风,旋拢不息,致呛咳无期”[1]的病理状态,其证咳而从肺治无效,咳喘从肝风论治便是其中之一。1 小儿咳喘发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病性与肝风的关系1.1 小儿咳喘的病因与肝风关系小儿咳喘的发生多由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所致。内因责之于伏痰,伏痰的成因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与肝的疏泄失常有密切关系。外因与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有关。其外因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六淫之中,以风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2010-02-10

  • 息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6例
    供血不足性眩晕(肝风痰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2例加用中药煎剂息风化痰通络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息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肝风痰浊证)疗效满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肝风痰浊证 息风化痰通络汤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410006)笔者采用息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性眩晕不足,并与天麻素注射液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9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