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

2016-01-30 21:47峰苏鹤李建龙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医院放射科山东日照76808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产科山东日照76807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CT室山东日照768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新生儿

许 峰苏 鹤李建龙(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医院放射科,山东 日照 76808;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产科,山东 日照 76807;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CT室,山东 日照 768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

许 峰1苏 鹤2李建龙3
(1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医院放射科,山东 日照 276808;2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产科,山东 日照 276807;3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CT室,山东 日照 276800)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生期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部损伤。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是产科及新生儿科常见和多发的疾病,该病不但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病因之一。轻者一般不会留下后遗改变,重者常常会留下诸如视力障碍、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耳聋等。医疗界现已确认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就是本病的主要祸首,认为能够造成母体和胎儿之间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障碍,进而导致血氧浓度减低的所有因素均可造成窒息。多系胎儿羊水吸入或母亲滥用麻醉药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和多胎、早产、低体质量儿、羊水早破、脐带绕颈等导致的临产期窒息这以上两原因所引发。缺氧缺血性脑病损害包括脑肿胀、脑水肿和脑出血,致残率和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我们近年来搜集了临床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相关病例,对其临床表现以及CT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20例患者均为近年临床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颅脑CT检查。男,14例,女,6例;孕38~42周9例,>42周11例。该20例病例皆为难产,轻度窒息(Apar评分生后1 min 4~7分)占13例,重度窒息(Apar评分生后1 min<3分,5 min<5分)占7例。该20例病例出现临床症状时的时间是:生后1 h就出现临床症状的占9例,生后3 h就出现临床症状的占5例,生后6 h后才有临床症状的占6例。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嗜睡,吐奶,间断尖叫或持续哭闹,入睡困难,容易“敏感”,容易“激动”,肢体出现不自主、不规则、不固定的抖动,自发性动作变多,睁眼时间变长甚至于长时间凝视某一处,肌张力增高或减弱甚至变松软,惊厥、呼吸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等。

1.2 仪器:仪器为美国GE单螺旋CT(Synergy plus),扫描层厚8 mm,层距8 mm,矩阵512×512,窗宽75 Hu,窗位35 Hu。为减少患儿因CT检查而接受的X射线的辐射,所有病例在不影响影像诊断的前提下均采用高千伏、低毫安、短时间,尽最大努力减少患儿的X射线辐射。

2 结 果

该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的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或(和)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其中脑水肿的CT表现主要是:脑实质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边缘变模糊,低密度区的CT值低于正常脑白质的CT值约5~6 Hu,低于脑灰质的CT值约8~10 Hu,根据低密度区的分布大小、范围而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度。

2.1 轻度:所有20例病例中轻度占12例,其CT表现主要是:脑实质内可见散在的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病变范围未超过2个脑叶,见不到占位效应,额叶最多见,颞、顶叶次之。低密度影(水肿)与正常脑实质的分界较清晰,脑室、脑沟、脑池和脑裂均无异常。

2.2 中度:所有20例病例中中度占6例,其CT表现主要是:脑实质内可见散在的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病变范围超过了2个脑叶以上,脑灰、白质之间的界面模糊甚至消失,但不累及全部大脑,脑沟、脑裂和脑池常变窄,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内出血。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见到典型的“矢状窦旁征”(“空三角征”)、“天幕缘征”(“高脚杯征”)、“纵裂池边缘模糊征”。

2.3 重度:所有20例病例中重度仅占2例,其CT表现主要是:脑实质内两侧大脑可见弥漫性分布的低密度影,脑灰、白质之间的界面消失,甚至无法区分,可见“双圈征”,即外圈(脑叶)呈低密度,内圈(基底节、背侧丘脑)正常,即为等密度。除脑沟、脑池、脑裂变窄外,脑室亦变窄,常伴有颅内出血和脑外积水。

3 讨 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它多见于胎儿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及新生儿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情况。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意识状态的改变、肌张力的改变以及惊厥最为重要,缺氧主要能引起脑水肿以及脑组织内神经元的变性和坏死,而缺血主要能引起脑梗死和脑白质的软化。我们认为引起该病的病因除胎儿母亲外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胎盘的原因诸如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胎盘结构异常和(或)功能不良。②脐带的原因诸如脐带受压、打结、绕颈和脐带脱垂等。③胎儿自身存在的原因诸如早产、过期产、宫内发育迟缓、先天畸形等。④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原因诸如急产、滞产、麻醉药的使用、胎位异常、剖宫产等。⑤新生儿自身存在的原因诸如有严重的颅内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心搏停搏,休克,重度心力衰竭等[1-3]。正常新生儿脑白质的CT值约为18~28 Hu,脑灰质的CT值约为26~38 Hu,脑白质密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脑组织内水的含量较低 。脑灰、白质的界面较模糊,与其脑组织内髓鞘的形成尚不完整,以及脑组织内蛋白含量较高、脂质含量较少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认为评估该病轻、中、重度之程度时,不仅要根据低密度影分布的范围的大小,还须结合病变的CT值的高低的变化来判定,当然,后者应该首先保证在新生儿CT检查时要有适当、合理的曝光条件作为前提。轻度者一般在1~2个月复查时病变大多被吸收,不会留下后遗症。中度者大多数亦可治愈,少数可遗留诸如外部性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萎缩等后遗症。重度者,存活的病例多有以下后遗症:如脑皮质变薄、脑白质变性、脑软化、脑穿通畸形、脑萎缩等。另外,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的颅内出血应与产伤所引起的颅内出血相鉴别,后者常有头皮血肿、颅缝分离移位、颅骨骨折等,二者鉴别不难。本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认为早期预防要远重于临床治疗,预防的关键是想方设法预防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的发生,千方百计地增加医院内相关科室的硬件设施,同时进一步提高产科医师、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水平,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冯敢生,白人驹,等.医学影像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0.

[2] 许积德,王慕逖,江载芳,等.小儿内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0-52.

[3]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167-1168.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71-02

猜你喜欢
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诊断
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