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保障措施

2016-02-02 14:00
南都学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

李 永 文

(海口经济学院 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保障措施

李 永 文

(海口经济学院 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环境,按其物质特性可分为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和人力资源条件三个方面。就一个地区而言,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内容能否得到落实,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予以支撑。一是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消除市场障碍,培育旅游市场体系;弥补旅游市场运行中的不足;向旅游市场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建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二是旅游市场的能动作用,主要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对旅游产品交换和旅游信息交流的作用。三是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主要包括旅游企业的国际化;旅游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旅游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四是知识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知识的生产性作用;知识的消费性作用;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只有知识性的旅游经济才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五是环境的优化作用,主要包括旅游环境高度的审美性;旅游布局的合理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等等。

关键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保障措施

一、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回顾与概念解析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问题,是从宏观的、空间的角度研究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其研究历史并不太久,大体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大多是对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旅游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如1899年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局长鲍迪奥(L.Bodio)发表的《关于在意大利的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1923年意大利学者尼塞福罗(A.Niceforo)、贝尼尼(R.Benini)分别发表的《在意大利的外国人流动情况》和《关于旅游者流动计算方法的改进》等文章,皆属此类[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地理学学者,首先从国家或地区的层面对具体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该时期的研究学者和研究成果均很有限。真正的、大规模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以及旅游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阿切尔(B.Archer)和沃恩(R.Vaughan),其代表性成果就是著名的“旅游经济乘数效应”研究[2]。二者第一次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在我国,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区域旅游经济的研究,虽发展很晚,但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通过在知网“区域旅游经济”关键词检索,仅与此相关的论文就达3000篇之多。关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论文也有2000多篇,可谓研究成果丰富。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内容大体包括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旅游产业结构的改进、旅游资本的积累,以及与外界旅游联系的加强等。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形式看,它既包括旅游经济总量的扩张,又包括质的改善,以及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从发展的程度看,它既包括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又包括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既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物质环境条件

1.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整个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等在内,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空间。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旅游资源地域分异的客观基础,是游人产生旅游动机和行为的直接原因之一。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来说,一定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和演变,是由该地区的综合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则是由特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决定的。但是,人文地理环境是后天的,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和演变都与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旅游资源地域分异的客观基础。而旅游资源的不同,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旅游活动以及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容、形式和效果。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时空组合状况,决定了一个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和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时空组合既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源,也塑造了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地理环境。而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人们致力于追求生态旅游的今天,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例如海口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源、和煦的阳光等,造就了它“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人前往;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使它具有了“春城”的美称,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地之一。

(3)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起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与制约作用。例如,地形条件不仅是形成自然风景的骨架,与旅游地风景特色的形成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决定了旅游地可进入性的强弱、旅游经济发展的时间、速度与规模。在水贵如油的地区,水资源的缺乏不利于自然美景的培育、游人的生存和区域经济(如耗水工业、灌溉农业)的发展,因此,区域旅游经济也就很难得到良性发展。

(4)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自然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自然环境容量是立足于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质量,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对于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能够完全吸收与净化、旅游活动不会导致其他自然要素发生异向演替、对其他物种不会形成生存干扰和数量减少的基础之上的。这样一来,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之间便产生了矛盾,要么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化,一味地扩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规模;要么为了保护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合理控制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规模。显然,只能选择后者。

2.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一个地区旅游资源数量的多少、质量(品位)的高低、特色是否突出、地域组合是否良好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是获得良好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所谓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是指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求人们在认真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做出合理选择,如有些资源可能会得到优先开发、重点开发,有些资源可能会暂缓开发或不预开发,即通过人为的时空调控,达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目的。另外,就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言,在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再到经济优势的转换过程中,资源优势是条件,经济优势是目标,产业优势则是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转化的桥梁。

3.公共设施环境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等公共需要的各种设施。公共设施是包括旅游经济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环境条件之一。公共设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生产服务的公共设施,如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和供热等;二是为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如医疗卫生设施、公共娱乐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商业设施等;三是为生产要素发展服务的公共设施,如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等设施。

4.区域旅游市场环境

区域旅游市场环境是指地区经济运行状态条件下旅游市场结构、设施与服务构成的要素总和。区域旅游市场环境直接影响着旅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而旅游企业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细胞,又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一是旅游市场结构与行业分布。旅游市场结构是指旅游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企业数目、产品差别程度、进入旅游市场的难易程度和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控制程度等,决定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一般说来,旅游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旅游生产要素供给,包括要素余缺、种类、质量、价格、信息、供给弹性和供给的方便程度等。旅游生产要素供给,尤其是劳动力要素和资金要素的供给情况,是旅游企业评价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

(二)非物质环境条件

非物质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由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策和政府行为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所组成的环境。从这些因素形成的条件看,可分为政府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4]。

1.政府环境

政府环境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各因素(如法律、政策、制度、政府管理与服务等)构成的环境氛围。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或公共机构通常会为实现一定的旅游经济发展目标而对区域旅游经济运行进行有目的的干预。一般认为,政府在发动、促进与支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即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担负必要的社会责任;解决或减少由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而引起的问题等。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形成的由区域经济发达程度、诚信状况、商业道德等因素组成的环境。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也是投资者重点考虑的因素。区域经济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经济开发中人、财、物的供应能力、高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能力等,进而影响到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信用环境是指经济主体相互之间的资金借贷和商品赊销等商业信用关系的状况。商业信用在旅游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个没有良好信用环境的地区,各种旅游经济交往都会缺乏信任感,这样会严重阻碍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商业道德是商业活动中为当地社会商业交往所认同的规范化的基本伦理观念。一个地区的商业道德状况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商业道德环境。在旅游经营活动中有很多责任与利益无法用契约明确表达出来,但这些对当事人又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靠商业道德来约束。商业道德环境是构成区域旅游经济环境的重要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建设。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由社会、传统和文化因素构成的环境氛围,其内容包括道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机构和关系等。社会环境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而言,属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例如,富有特色的风俗习惯是构成旅游地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有利于提高旅游地形象。而社会环境的好坏与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有关,因此必须把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三)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人力与技术资源

1.人力与技术资源开发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

例如,我国的主题公园建设和发展走了很多弯路,出现了旅游资源破坏、旅游环境污染、旅游景区无规划乱建、旅游市场混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其原因很多,但关键是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旅游发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4]。因此,显而易见的,人力与技术资源开发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人力与技术资源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1世纪,人类经济发展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知识经济阶段有别于劳动力经济阶段和自然资源经济阶段。知识经济也称智力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的经济。而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因而人的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若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会使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失去根本动力,严重阻碍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3.人力资源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社会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进步则体现在三者之中,既表现为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体现在劳动工具的进步和劳动对象的改善上,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社会生产力三要素中,人(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知识要靠人去学习和掌握,劳动工具要靠人去制造和使用,劳动对象要靠人去认识、研究和施加作用。因此可以说,若现代经济发展离开了高素质的人才则将停滞不前。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一个方面,其发展无疑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

4.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旅游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

人力资本运营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本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产业群,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与智力支持。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各因素中,人力资本运营模式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切运营与操作都围绕人力资本这个中心进行。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运营形成的产业群可包括旅游教育、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创意策划、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市场营销等。

三、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政府的主导作用

1.消除市场障碍,培育旅游市场体系

在旅游经济中,市场缺陷主要是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而出现的功能性障碍,如旅游经济的地区性和行业性分割,造成各地区、各行业追求本地区和本行业利益,使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统一的旅游市场经济难以形成,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益。消除市场障碍,培育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主体。

2.弥补旅游市场运行中的不足

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经济,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会对其他部门或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产生影响,形成外部不经济性。如旅游交通运输部门产品价格的提高,会使本部门受益,但这种受益有时是以牺牲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旅游景区或景点在有需求弹性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本部门收益的举动,会对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外部不经济现象。由于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市场主体并不完全承担各自引发的外部不经济的后果,所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这些部门或企业就不会轻易停止制造外部不经济的行为。

3.向旅游市场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

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借助大量的公共产品运行的,如区域旅游规划成果、旅游地形象、旅游宣传、入境旅游市场的对外促销、城市旅游环境、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旅游资源与环境等。没有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区域旅游经济是无法发展的。由于这些公共产品使用上的公共性、收益上的无利或微利性、生产上的困难性等,个别部门或企业是不愿生产或难以生产的。因此,向旅游市场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4.建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规则是由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约束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规范市场环境的各种行政法令、规定、管理条例、管理制度、国际惯例、国际市场规定等。在区域旅游经济活动中,大量的市场规则是由各级政府制定的,少量的市场规则是国际通用或约定俗成的。

(二)旅游市场的能动作用

1.对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资源配置,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如何把社会经济资源(人、财、物等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使各种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资源配置既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也可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两种情况各有千秋。一般说来,在当事人具有比较完全的经济信息、市场竞争条件较好、行为人比较理性和经济活动产生外部性的情况较少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资源配置要优于政府主导下的资源配置。但是,当市场机制失灵,旅游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外部不经济时,政府的干预就显得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尽可能使区域旅游经济在比较完好的市场机制条件下运行,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区域旅游经济效益[4]。

2.对旅游产品交换和旅游信息交流的作用

旅游市场是联结旅游产品供需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旅游产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实现的任务。没有旅游市场的存在,旅游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难以实现交换,旅游经济便难以发展。另外,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信息的指导,而旅游信息的源头就在旅游市场,因为旅游市场一头连着生产,另一头连着消费。所以,通过市场可了解各种旅游供求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搞好旅游市场建设,对于促进旅游产品交换、旅游信息交流,进而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1.旅游企业的国际化

旅游企业的国际化即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旅游者的跨国流动需要相关企业提供服务,这是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最基本动因。由于旅游业具有增加经济收入、出口创汇、回笼货币等经济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政府都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或支持本国旅游企业和人员从事跨国经营。另外,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还受到当今一些国际组织的积极影响,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旅游组织、饭店和旅行社等企业联合会等国际性组织。

2.旅游企业的纵向一体化

所谓旅游企业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沿着产业链方向,通过兼并、联合、自我发展等形式,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壮大企业经济。旅游企业纵向一体化实际上是一种范围经济现象。北京首旅集团就是如此,它是一个集经营酒店、旅行社、汽车服务、会展服务、景区景点、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纵向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旅游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优点突出表现在节约交易费用、稳定交易关系、增强竞争实力和技术经济性等方面。

3.旅游企业的横向一体化

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是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即同类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一种规模经济现象。由于该类增长与原有生产活动有关,故比起其他类型增长更易于实现。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多为企业的早期发展。在目前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案例中,最典型的是饭店集团的横向一体化,表现形式主要是饭店之间的收购、兼并、租赁、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对于旅游企业而言,规模经济的优点主要是有利于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节约交易成本、便于多元化经营以及形成企业垄断优势。

(四)知识的促进作用

1.知识的生产性作用

无数实践证明,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的各个环节与要素在知识因素的作用下,会大大减少区域旅游经济的内部矛盾并促使其呈现出更高级的特征,从而相应提高区域旅游经济的运行质量与效果,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样生产一种旅游产品,如果投入更多的知识与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有形资源,也可更大规模地循环利用有形资源,产生较少的废弃物。自古至今,社会经济始终是靠知识的不断累积而发展的,尤其是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凡是知识利用得好的地区,通常都是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的地区。

2.知识的消费性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的消费构成中精神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精神消费又往往与知识有关。知识消费不仅不会造成消费倾向递减,反而会形成递增,消费的递增又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越是有知识的人,对知识含量越高的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越高,而旅游产品的知识含量越高,其产品的价格越高、附加值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迪士尼公园”是一个集丰富知识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长盛不衰,深受游人喜爱,它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大。

3.知识的社会性作用

知识性旅游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要求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生态效应,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旅游资源。因此,知识性旅游经济是促进人类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另外,在知识性旅游经济条件下,人们会更理性地从事旅游活动,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会更加融洽,社会秩序会更加良好,社会和谐才有可能完全实现。

(五)环境的优化作用

1.旅游环境高度的审美性

高度的审美性是指旅游地环境必须具有高度的美感,能够吸引游客并得到游人的赞美。环境美的创造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旅游地物质景观的美感塑造。物质景观是指旅游地具有体现旅游形象功能的具象景观,包括背景景观、旅游区景观和城镇物质景观等。背景景观是旅游区存在的依托,存在于广泛的范围内,无须太多的设计与创造。但在景观形象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建设和旅游开发活动,应当尽可能维护和强化原赋资源的特色,避免环境污染和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区景观是游人最感兴趣的观览对象,对其景观形象的塑造一定要协调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主体景观与辅助景观、景观与设施的关系。另外,还要突出强调设施的艺术性和景观功能。旅游地内的城镇是游人进入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枢纽,也是旅游活动的服务基地,在烘托和加强游人对目的地整体形象感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城镇物质景观形象主要通过城镇建筑、街道景观、广场、雕塑、绿化、园林、艺术小品等体现出来。城镇物质景观一定要有地方特色,一定要与旅游区格调相一致。二是社会文化景观的美感塑造。社会文化景观包括地方风土民情、民族文化、服务形象、居民行为等。社会文化景观形象的塑造牵涉到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完成。社会文化景观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是,突出地方风土民情和民族文化、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文明水准、提高好客度等。三是企业景观的美感塑造。企业景观的美感塑造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念上要求旅游地的所有企业,尤其是旅游企业要把“一切为了游客”作为企业经营的理念基础,在旅游地消费处处让游客感到满意;二是行为上要求企业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体现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对企业员工进行“顾客满意”观念教育,形成与企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职业道德、文化修养、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外语水平5个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三是在仪表上要求企业内部做到统一,以员工统一的外在形象体现企业的协调一致,体现企业的精神面貌。

2.旅游布局的合理性

旅游布局的合理性应该包括旅游产业的地区选择最优、旅游企业的地点选择最优、旅游线路及各种设施的空间配置最优。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虽然空间面积很大,但并不意味着都可以发展旅游业。另外,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看,也不允许片面发展旅游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由于各地区之间的自然、技术及社会经济等条件千差万别,旅游产业布局的适宜性和可能性也就各异,从而产生了空间地域差异,单位旅游产品在劳动消耗以及布局经济效益等方面就会有差别。因此,在旅游产业的地区选择时,应该在旅游资源条件、环境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比较好的地区优先发展。这样才有好的旅游经济效益,才有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很多部门,每个部门又包括很多企业。这些部门和企业由于生产性质和对生产条件的要求不同,其布局必须区别对待,必须根据每个部门和企业的要求进行布局,这样才能做到企业的地点选择最优。

旅游线路及各种设施的布局,关系到一个完善的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关系到各项旅游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本着全区一盘棋的思想进行布局。例如,旅游线路的布局,必须有利于旅游区内外部旅游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建设,必须有利于景区之间、景点之间、景点景区与服务设施之间的交通联系。当然,其他旅游服务设施也都有相应的布局要求。

3.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旅游地环境容量的有限性是旅游环境优化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否则就难以实现旅游环境的优化。旅游地环境容量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两个大的方面。自然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自然环境容量是立足于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质量,考虑到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能够被完全吸收与净化,旅游活动不会导致其他自然要素发生异向演替,对其他物种不会形成生存干扰和数量的减少。经济环境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它直接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效率和效益。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域生产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地的游人接待能力、旅游投资能力、旅游发展的人力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现代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用于设施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投资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比较容易适应游客人数的增长,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的适应能力则相对会低一些。

[参考文献]

[1]李永文,等.旅游经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9.

[2]张辉,厉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

[3]李永文,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6-54.

[4]吴殿廷,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23-331.

[责任编辑:张今歌]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16)01-0109-06

作者简介:李永文(1953—),河南省杞县人,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海南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与分形研究”,项目编号:hnsk14-12;海口经济学院2014年校级重点课题“三沙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研究”,项目编号:hjkr14-03。

收稿日期:2015-10-12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
分析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
基于数字化管理的架构来探讨社保档案的管理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网络通信技术在信息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天津市地表水资源保护保障措施思考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