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模块建设对高职生培养影响的探讨

2016-02-03 23:21徐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徐锋

摘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通常是在原有的大专和中专院校基础上重组改建而成的,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继承着原有大中专院校的模式,这种仍然以知识逻辑为主线的学科体系,显然不能够解决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诉求。本文通过对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施工技术专业的改革的研究,明确高职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为基础,构建以工作结构为主线的新的课程体系,对实践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75-02

引言: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沿袭原有以知识逻辑为依据的学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对高职进行学科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施工技术专业的改革的研究,明确高职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为基础,构建以工作结构为主线的新的课程体系,对实践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通过高职院校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更进一步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和知识体系,并使知识体系与经验体系相互作用不断升华,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满足社会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港口施工技术专业的改革的研究,明确高职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为基础,构建以工作结构为主线的新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从理论到实践教学的范围和内容的不明确性,明确了高职生完成实践教学与一线专业技术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以工作结构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模块划分

在港口施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依据我国工程建设基本程序明确了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划分,通过对项目建设每一阶段的详细分析,构建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对初步建立的课程体系框架分别到建设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招投标代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单位进行调研,同时对以往历届毕一生进行随机抽取调查。对我们确立的7个模块进行了调研,调研反馈的信息整理分析,确定港口施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分为以下模块。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我们将实践教学模块分为三类:一类为核心模块,该类模块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二类模块松散型模块,对该类模块要求学生根据工作选择的工作岗位选择学习。三类为外围模块,此类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习。

二、教学过程的改革发展

为满足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的任务,首先打乱原有以知识逻辑为教学体系的教学过程,对基础学科的要求按照模块的需求进行重组,以知识够用按需教学。在大一的课程学习中重点安排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满足各个课程模块的需要为界限。对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的高职学生,在大二的课程内容中设置10~15周的生产实践任务,生产实践分为8~12人为一组,每一小组分别有一名专业课程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一同实践,每个模块按照权重系数划分实践实习时间。通过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实习的学生,对各个学科模块具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感,同时通过实践也培养起学生对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模块发生兴趣。经过实践实习的学生回校后,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科模块的理解和认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习。

三、满足模块教学的教学计划的改革

为满足模块化教学体系的需求,打破原有以知识逻辑为主线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适应模块化教学体系的需要,满足教学过程的改革发展。首先教学计划在课程中压缩理论教学的课时,以理论教学满足模块教学的够用为前提;同时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实践教学以毕业后直接按照所选的模块直接可以上岗为前提增加教学课时。其次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后实践教学顺序,改变为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和理论与实践相互交叉的教学顺序。

四、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秩序的改革

随着教学计划的改革打破了教务管理部门原有的教学秩序的管理。相应的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的教学秩序的需要,对教学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调整,满足这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相互交叉的教学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管理部门相对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和管理制度,保障教学的改革实施。有了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港口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秩序的安排等改革得到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学生融入教学改革之中

在对港口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并获得最大的教学改革的红利。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首先是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进行理论教学,使之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后,就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实习,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技术岗位的分工,明确自己将来的技术岗位。对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后的学生再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想要学习的专业知识模块,对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模块,学校提供非常专业的教学团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六、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学改革的效果关键在教学团队的建设,只有拥有一流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学院在改革的初期重点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专业模块的教师团队成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学院从两方面着手培养师资队伍。一方面加强原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通过轮换实践的方法将土木工程系的专业老师陆续安排到工程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一年,现在原有在学校的老师都具有一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学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对教学过程中紧缺型的人才直接从外单位引进,这样从一线引进的人才节省了实践培训环节,增强实践教学团队实力同时也把现阶段一线的技术方法引进到课堂,使学生毕业后更加贴近生产岗位学习专业技术知识。

七、实训教学基地建设

实训教学基地是学生完成实践学习的保障。只有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完成实践学习任务。为了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对于实训教学基地和场所的建设采取了自建、共建等方式来实现。首先将实训的种类进行划分归类,在学院能够进行的实训项目划分为一类,这一类的实训由实践教学团队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如果对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较高,实训场地要求较大的一类实训基地,采用了长期租用的进行部分建设的方式完成实践教学。对于需要顶岗实训的实训基地,采用了同实践教学模块相对应的单位进行联合办学的方式完成实践教学。为了办出教学特色,针对不同的专业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建设校企共建班级,对于共建班级的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生产顶岗实训,解决了实践教学中顶岗实训的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通过顶岗实习后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上工作,免去了用人单位招来新的员工在此进行顶岗培训的环节。

八、结论

通过对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施工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对实践教学进行模块化教学,同时增加学生对实践教学模块自主选择的权利,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明确了教师教学针对性。通过教学的改革明确了实训教学合理范围和合理的内容,也促进了实践教学内容同专业技术工位更加接轨,使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后的高职生完全具有一线顶岗工作的能力。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进行“模块式”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芳,汪卫平.校企共育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4,(7).

[2]龙婷婷.“模块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