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新路径研究

2016-02-04 10:32孙永国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孙永国

(北华大学,吉林132013)

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新路径研究

孙永国

(北华大学,吉林132013)

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时代,国内外的交流越来越多,随着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我国遭受的文化冲击越来越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进行结合,培养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是高校的光荣使命。文章对于高校建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进行解析,论述高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高校培养马克思青年面临的挑战,然后总结工程建设的经验,为中国的社会培养所需要的青年。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新路径

国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建设,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2007年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来,高校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大力推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确保党、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在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过程中,高校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分析现状,研究工程建设的创新路径,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优秀人才。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出后,高校将这一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注意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实践能力,使学生从理论和思想上体会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理论体系,还包括在社会实践中对它不断的补充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1]。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要求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好的有为青年。

1 高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高校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时,首先要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状况进行了解。高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是在教材、课程上了解到的。笔者针对吉林部分高校的青年学生进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原则、基本观点,以此来探究学生的认识状况。调查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 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原则的了解程度

表2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认识程度

表3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不包括下表中的哪一个

表1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原则的了解结果表明:比较了解占20.9%;有所了解占67. 3%;不了解占11.9%。表2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认识程度结果表明:比较了解占25.9%;有所了解占63.9%;不了解占10.2%。表3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调查结果表明:德国古典哲学3.4%,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6.8%,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74.6%,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5.1%。

从表1、表2中发现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识,比较了解的和不了解的所占的比例较小,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不够,在表3中选择正确的比例达到74.6%,说明学生对于马克思基本认识的状况较好。经过3个表格看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构认知比较模糊以及基本的精神内涵了解不完整,这种情况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

2 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仍然处在探索的阶段,工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式,学校的教育工程并没有形成品牌,在学校中的影响较小,很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了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的具体内容[2]。

另外,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处在比较单一的状态,一般表现在课程学习、教材讲解、讲座等教育方式上,学校很少会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就是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状况的交流较少,学校无法及时获取先进的建设和培养经验。

最后,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选择的教育内容不平衡,学生的理论素质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相符,在教育的时候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在学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会出现“双重标准”,领导的素质、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3 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挑战

3.1 西方文化意识的冲击

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输出的状况较为严重。近年西方将各国的文化进行输出,对于我国人民的意识形态产生很大的冲击。例如韩国近年来大量的韩剧进入中国市场,就像《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无一不是在进行文化输出,大肆宣传本国的价值观;还有美剧输出的功利主义、自我主义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很大的影响,对与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较大的挑战。

3.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的信息技术卓越发展的时代,青年学生能够从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网络新媒体所带来的价值意识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把“双刃剑”,网络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将社会中的不良信息带给学生,学生对于虚拟文化的接受度增高[3]。

3.3 大学生的精神状况

信仰是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拥有正确的信仰是很有必要的。当今时代,由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大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度较高,习惯了社会的“快餐文化”,也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上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的信仰缺失严重,出现了精神迷茫的情况,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心灵无所依托。

4 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新路径探究

4.1 创新课程教学的方式

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充分尊重青年学生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高校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进行分班教学,将理论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出结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相关内容。

4.2 创新课程实践活动

理论讲解后,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学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深入社会实践,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联合举办文化节、组建校园红色社团等进行学习交流[4]。学校还可以组织青年志愿活动,进行社会服务,例如组织学生在养老院做义工,在社会上进行义务劳动,举办支教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捐献衣物等多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降低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

4.3 创新完善评价机制

在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时,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对于评价的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解决,对学生的培养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教育资源,构建高效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

5 结语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高校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落实在实践活动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使青年学生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兰亚明.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刘 洋.福建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王雯姝.杨增岽.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2):122-125.

[4]刘 媛.李 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及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07):126-128.

责任编辑:建德锋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the Young Marx’s Cultivation Pro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N Yongguo
(Beihua University,Jilin 132013)

In the era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more and more exchange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diversified pattern,the impact of the culture of our country is more and more big. Combining the practice of Marx and China to cultivate the new era of Marx’s youth.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youth training project of the Marx doctrine,the Marx youth training challenges on colleg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he Marx doctrine and the university,and then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required for Chinese youth 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young Marx doctrine;training project;innovation path

G641.1

A

2016-08-01

孙永国(1977-),男,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大学生之歌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