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2016-02-05 03:32
山西青年 2016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优势

杨 欢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思政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杨欢**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思政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黑龙江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态、黑土地的亲和力、资源运用的便捷性等地方优势,得到了本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接纳与喜爱,将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势必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优势

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与利用黑龙江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更是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的红色资源以其特有的优势易于使学生感兴趣、接受、喜爱,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转化升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具有伟大革命精神和资政育人意义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红色精神文化资源。“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如革命旧址、战争遗迹、各种文物、历史资料以及声音、图像、照片、歌曲、标语等;红色精神文化资源,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升华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生动、鲜活,增强理论课的真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优势

(一)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良的素材,确保学生思想政治的正确方向。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历史上北接沙皇俄国,东与朝鲜接壤,同日本一衣带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最早遭到帝国主义侵略的区域,留下了列强铁蹄践踏的惨痛记忆和创伤。同时,这里的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带领人民斗争,涌现出大量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有着悠久、光荣的革命传统,也留有大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例如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尚志碑林、杨子荣烈士陵园、萧红故居、防洪纪念塔等历史遗迹;以及由马占山、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用生命诠释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革命信仰与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兴十四精神、张丽莉精神等。据统计,黑龙江有12个革命老区,240余处烈士陵园、纪念碑、抗联遗址,4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条完整的“红色文脉”等,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极为可贵的资源。

(二)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具有现实感与亲和力,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们获得重要的理论知识,但也要看到,人的认识规律往往由近及远,对当地熟知的人或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并有着天然的亲近和接纳感,这就是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所特有的亲和力。我院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本省,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家乡的人物、事迹进行讲授,课外通过引导学生社会调研、阅读文献、参观红色遗迹、走访名人等实践形式的学习,增强教学的可信性,还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和不懈努力,进而达到由爱乡到爱国的感情升华。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获得了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还培养大学生深沉而理性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实践证明,本地红色资源的运用不仅可以从情感上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的时空距离,而且能起到由此及彼的作用,比较容易引导学生把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极情感和兴趣转移到对整个教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这样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增加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三)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便捷性,有利于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这一政策说明了党和国家十分支持和重视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并为之提供了便利条件。民办高校本身是自筹资金办学,在设备、师资和资金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在思政课教学上的投入也受其客观条件的影响。由于经费、管理、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都不约而同的“就地取材”。黑龙江的红色资源位于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所处的空间之内,在时间、空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约束性因素较少,便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躬行体验式”的教学实践,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的各种物质载体,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史迹和文物面前去亲身感知和体验,获得真情实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当地的红色遗址,或者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自行参观,收集红色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可以完成课后的感想体会,也可将这些红色资料创作成PPT专题授课、手抄报、小品、演讲、实景拍摄的红剧等作品,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们互动展示。还可在每年的清明节、“五一”、建军节、中秋节、“十一”等节日,以及“五四”、“九三”“九一八”、“一二九”等纪念日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主题活动。这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以主角的身份去筹划、组织和尽心竭力的实施完成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黑龙江红色资源、历史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更能够锻炼他们的组织、沟通、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为学校和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君.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11(4):173-177.

[2]高晓华等.地方史资料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史志,2010(15):4-5.

[3]丁红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黑龙江省红色资源应用研究[J].世纪桥,2014(3):23-2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3-0037-01

**作者简介:杨欢(1982-),女,哈尔滨人,讲师,史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文是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红色文化资源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研究”(项目编号:YN-2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优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矮的优势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画与话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