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必要性

2016-02-05 04:03何夕龙
治淮 2016年2期
关键词:滞洪区入海洪泽湖

何夕龙

探索与交流

浅析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必要性

何夕龙

一、淮河下游现状防洪形势

淮河自洪泽湖中渡以下为下游,下游泄洪河道包括入海水道、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分淮入沂等工程。

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综合利用平原湖泊型水库,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洪水,总库容169亿m3,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东线的调蓄水库。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总面积1515km2(洪泽湖设计水位16.0m时),滞洪库容30亿m3,人口约83万。按照现有防洪调度办法,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需启用圩区滞蓄洪水。

洪泽湖现状防洪标准仅100年一遇,如遇100年一遇以上洪水需采用非常分洪措施;如遇300年一遇洪水,最大入湖流量为25700m3/s,超过现状总泄流能力18270m3/s的41%,非常分洪量将达38.3亿m3,渠北、白宝湖、里下河等地区将分泄洪水,群众生命财产将遭受损失。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程度也将大大增长,因此淮河下游地区防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主要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治理,淮河流域的防洪除涝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淮河下游的行洪能力由不足8000m3/s扩大到15270~18270m3/s(其中分淮入沂相机分洪3000m3/s),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洪泽湖现状防洪标准低

洪泽湖在淮河流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对淮河上中游地区还是对淮河下游地区,其防洪除涝减灾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洪泽湖设计防洪标准应达300年一遇,但现状仅约100年一遇。在充分运用周边滞洪区滞洪的情况下,遇300年一遇洪水,洪泽湖水位将超过设计水位16.0m,需向洪泽湖大堤保护区分洪38.3亿m3,洪泽湖以上受灾面积达9500km2,周边滞洪区受灾面积达1500km2,洪泽湖大堤保护区受灾面积达6400km2,淮安、盐城、扬州等城市将遭受灾害。

2.洪泽湖洪水出路规模偏小,中低水位泄洪能力不足

淮河下游入江、入海设计泄洪能力虽达到15270~18270m3/s,但设计泄洪能力是在洪泽湖较高水位时才能达到。洪泽湖中低水位时,入江、入海、入沂的泄流能力很小。洪泽湖水位12.5m时,入江水道仅能下泄4800m3/s,入海水道下泄800m3/s,灌溉总渠下泄800m3/s;洪泽湖水位13.0m时,入江水道下泄5900m3/s,入海水道下泄890m3/s,分淮入沂下泄740m3/s,灌溉总渠下泄800 m3/s;只有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5.0m及以上时,入江、入海、入沂泄流能力才能达到12000m3/s、2270m3/s、3000m3/s的设计流量。洪泽湖洪水出路规模仍偏小,在入江水道巩固12000m3/s泄洪能力、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破圩滞洪的条件下,洪泽湖大堤的防洪标准仅100年一遇。

由于中低水位时洪泽湖出路严重不足,遇中等洪水时,洪泽湖水位偏高。随着淮干行蓄洪区的调整、中小洪水通道扩大以及入湖支流的治理,淮干洪水下泄加快,入湖流量增大,洪泽湖在中低水位时,泄流规模小的问题将更趋严重。

3.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滞后,难以及时启用

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目前区内人口众多,且分布有389个圩区。防洪安全建设严重滞后,启用相当困难;启用后,人民生命财产难以得到保障;滞洪圩区除涝标准低,区内涝灾严重;人口快速增长,导致无序开发。

三、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是淮河流域防洪除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完善淮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流域防御灾害能力,关系到淮河的安澜、流域的兴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淮河中下游地区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对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历次治淮规划确定的扩大淮河洪水出路的战略性工程,是确保洪泽湖防洪保护区1900万亩耕地、1800万人口防洪安全的骨干工程,同时对减轻淮河中游地区防洪除涝压力、确保淮北大堤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加快淮河中游洪水下泄、降低淮河中游洪水位、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的重要举措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进一步扩大了洪泽湖中低水位时泄流能力,当洪泽湖水位12.5~14.0m时,总下泄流量增加1500~4830m3/s,增大17%~43%。如遇1982年、1991年、2003年、2007年洪水,蒋坝水位降低0.32~0.49m,浮山水位降低0.01~0.03m,蚌埠水位降低 0.01~0.15m,洪泽湖13.0m以上水位持续时间分别减少11~12d。

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对降低中等洪水时洪泽湖、淮河中游等入湖支流水位作用显著,同时缩短了高水位持续时间,减少了淮河干流及入湖支流沿岸洼地“关门淹”时间,使新汴河、濉河、池河等主要入湖支流约2.0 万km2流域面积的涝水可以相机抢排,为怀洪新河两岸1.2万km2洼地排涝创造了条件。

3.使淮河入海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自从1194年黄河南堤决口夺淮以后,使淮河失去了自然形成的独立入海通道。2003年随着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通水,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来无排洪入海通道的历史。但洪泽湖泄洪出路偏小,调控洪泽湖的水位能力偏低,一旦遭遇特大洪水,淮河下游仍然面临严重威胁,与淮河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进一步打开下游出路,使淮河洪水下泄加快,同时使洪泽湖水位可以提前预降,大大提高了洪泽湖的调蓄能力,也使洪泽湖洪水调度运用的手段和方式更为灵活、主动。

4.可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滞洪机遇,为周边滞洪区调整创造条件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后,遇100年一遇洪水,洪泽湖最高洪水位14.62m,比现状降低0.86m,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减少滞洪量7.2亿m3、滞洪面积500km2,影响人口28万;遇1954年洪水,洪泽湖最高洪水位14.16m,比现状降低0.34m,且不需要启用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滞洪。

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进一步增加洪泽湖泄流能力,降低洪泽湖洪水位,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进洪机遇,可以局部使用或不用滞洪区,为滞洪区调整创造了条件。

5.可提高渠北地区排涝标准

渠北地区位于废黄河以南、苏北灌溉总渠以北,二河以东地区,涉及淮安和盐城两市,总面积1710km2。目前,入海水道非行洪期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扩大了泓道断面,可使渠北地区非行洪期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同时,扩大泓道规模,建设高低水控制工程,可缓解洪涝遭遇影响大、相机排涝可用不可靠等问题,同时为城市化发展对排涝提出更高要求创造条件。

6.可为通航创造条件

扩挖后的河道断面均能满足高等级航道尺度要求,同时枢纽布设预留通航建筑物的位置;部分新建桥梁也兼顾航道标准等。还可利用淮河入海水道发展水运,对于完善长江三角洲“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布局、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淮河下游泄洪能力、提高洪泽湖及其下游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的关键性工程。工程建成后可使洪泽湖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对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还可有效降低100年一遇洪泽湖洪水位,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进洪机遇,加快中等洪水下泄,减轻淮干防洪除涝压力。因此,进行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30601)

猜你喜欢
滞洪区入海洪泽湖
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黄河入海见奇观》 中国画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What a happy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