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铁路货运价格管理机制的探讨

2016-02-11 11:36李聪颖
铁道货运 2016年6期
关键词:铁路局运价货运

李聪颖

(北京铁路局 价格管理处,北京 100860)

构建铁路货运价格管理机制的探讨

李聪颖

(北京铁路局 价格管理处,北京 100860)

针对铁路货运价格管理中价格管理机构建设、价格管理制度建设、价格管理机制形成、市场化定价、运输市场价格监测、价格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新形势,结合铁路货运价格管理现状,提出构建铁路货运价格管理机制的对策,即健全价格管理机构、完善货运价格管理制度、建立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价格浮动收益评价、开展价格市场监测、推进价格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铁路;货运价格;管理机制

1 铁路货运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经济政策将给铁路运输形势带来严重影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应切实发挥价格归口管理和杠杆作用,促进铁路企业增量增效。2014 年 1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 [2014] 210号)[1],货运价格由原来的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铁路货运价格开始与市场接轨。2014 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次下发《关于放开部分铁路运输产品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 [2014] 2928 号),铁路运输企业可以自主确定具体运输价格[2-3],逐步由过去的“被动执行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价格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1.1 价格管理机构建设方面

(1)价格管理部门的职责需要细化明确。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确定了各铁路局价格管理部门的职责,但涉及价格管理的具体分工尚未细化明确,价格管理部门与货运、财务、物资等部门职责界面的划分还不完全清晰。为适应市场变化,中国铁路总公司赋予铁路局更大的价格管理权限,但目前各铁路局价格管理部门由于人员不足,只能维持日常事务性工作,缺乏对价格策略、政策导向的深入研究。

(2)基层单位价格管理力量有待加强。货运中心、有关站段作为运输市场的主体,其对市场情况的掌控程度和制定价格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竞争力和效益。目前货运中心现有的运价管理工

作一般以市场营销科为主,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运价管理的经验,认为价格浮动就是价格管理的全部内容;运价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且变动频繁,运价基础管理薄弱。虽然中国铁路总公司允许铁路局将价格管理权限适当放权站段管理,但按照目前站段的综合业务水平还难以运用到位。

1.2 价格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1)运价规则有待进行系统性完善。近几年,随着国家价格政策的逐步放松,铁路已经打破传统的运价管理模式,原有铁路货物运价规则的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及发展需要。目前,铁路货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新的运价规则尚未出台。因此,亟需建立与完善相应的体系化规章制度。

(2)价格管理制度和办法尚不健全。自 2013 年货运组织改革以来,特别是 2014 年 9 月开展货物快运之后,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出台了大量文件、电报,但缺少纲领性、指导性的价格管理基本制度和办法。特别是铁路货运向市场化定价转变后,一系列规范收费行为、防控决策风险、强化效益分析的可操作性的业务流程、制度办法亟待完善。

1.3 价格管理机制方面

(1)运输产品市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全国货运市场发生深刻变化,以煤炭、矿石等为主的大宗物资运输需求总体呈下滑趋势,而以零散白货为主的社会物流需求不断上升[4]。按照全方位开展现代物流的思路,铁路已经开始向市场提供包裹、散货、集装箱、大宗货物运输,以及快运班列、特需列车等多种货运产品,然而各种货运产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比价关系界限还不够清晰。受技术条件、历史原因等因素影响,目前价格存在一定倒挂。例如,同方向散货快运价格普遍低于整车运输价格;中长运距集装箱运输吨运价普遍低于整车运输10%~20%。同时,同一系列产品内部也存在着比价关系不合理的问题,容易导致运输过程中“以整化零”“优质低价”等问题。

(2)价格政策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随着国家经济改革转型发展,运输市场格局逐步发生变化,铁路运输需求和运量持续减少。价格政策的合理运用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稳定市场作用,但由于铁路运输固有的特点,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理念还不到位,存在运到期限不固定、中间环节过多、服务质量不高、两端配送组织不力等问题,使单纯通过压低铁路运输价格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不能充分发挥价格策略的引导性作用。

1.4 市场化定价方面

(1)货运全程物流费用核算不精细。目前货运物流项目价格方案的制定主要以既有客户需求和报价为依据,偏重于铁路运费的分析和调整,不能准确地掌握和调整铁路运输两端必需的专用线费用、装卸费用、场地费用、短驳费用、辅助材料费用等其他附加费用,不能形成全物流通道成本的比较分析;同时对企业其他物流通道及运输全过程成本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单纯依靠调整铁路运费实施价格策略,不仅影响价格策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也不能形成价格合力。

(2)项目效益评价分析困难。一是在审核批量议价、竞争性一口价项目时,必须进行运输成本和收益分析,以保证整体效益最大化。但由于铁路运输具有“全程全网”的特点,铁路局很难就单个项目进行分项分段运输成本、收入等相关数据测算,因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二是由于运输市场错综复杂,铁路运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既有运量流失的问题,根据市场情况降价保量应是价格政策运用的主要方面,但如何判断量价关系存在困难。

(3)对价格政策商业保密性认识不足。由于铁路价格政策和成本的公开,使竞争对手能够详细掌握铁路价格底线,往往铁路价格一公布,公路马上调整价格,迅速化解了铁路价格浮动效果。

1.5 运输市场价格监测方面

(1)市场价格监测难度大。由于公路运输价格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会随着时间、流向、流量等的变化随时调整,而且价格信息不透明,因而对公路市场价格调查和监测的工作量大,数据采集的及时性、有效性难以保证。

(2)缺乏规范有效的市场价格调查机制。目

前,铁路局及货运中心均缺乏专门的市场调查机构和人员,市场信息多数依靠营销人员在日常营销活动或营销项目谈判时采集,受职责权限和业务水平限制,导致市场价格监测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由于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不明确,方法和手段不规范,所掌握的价格信息不准确,不能反映运输市场实际情况。

(3)市场价格采集渠道不足。目前公路运输市场价格采集主要通过网络查询、客户座谈、走访市场,以及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地方物流企业合作等途径获得[5],由于铁路部门对公路运输市场参与不足,没有公路运价信息的可靠来源,价格信息往往来自竞争对手,而对方基于竞争的考虑,所提供的价格信息往往与实际运输价格不符。

(4)市场价格分析能力不足。为体现市场价格情况,必须对收集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最终形成可比照的价格数据。由于所收集的公路运输市场价格信息比较混乱,价格的真实性有待检验,加之分析人员的分析能力不足,难以为铁路局的货运价格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1.6 价格信息化建设方面

(1)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待完善。由于信息技术运用不足,在市场价格监测、运价项目审批、成本测算和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缺乏必要的信息系统支持。

(2)内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为更好地掌握各项运输指标情况,为价格决策提供支撑,价格管理部门需要对货物运输流向、运量、运距、运输收入、成本等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因而需要运输、营销、货运、收入、财务、计统、信息化等多部门的配合,但由于目前相关数据统计渠道比较分散,涉及多部门、多系统管理,协调效率较低。

2 构建铁路货运价格管理机制的对策

2.1 健全价格管理机构

(1)健全价格管理机构。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要求,应细化明确价格管理处的管理职责范围,以及与货运、财务、收入等部门的结合部管理关系,从岗位互控、职责互控、风险防范角度,在价格政策管理和具体操作层面对价格管理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职责做出界定,实现科学合理的分工。在建立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 2 级价格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加快培养物流价格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建立现代物流条件下铁路货运价格管理机制提供支撑。

(2)落实价格归口管理。梳理铁路专用线收费等与运输相关的其他收费情况,分析评价运输相关其他收费对铁路综合物流成本的影响。配合车、机、工、电、辆等部门进行维修及服务成本写实、审价工作,根据写实、审价情况明确相关费目及调节标准,将运输相关收费纳入运输杂费管理,解决多头对外的问题,统一收费主体、规范收费项目、明确收费标准,通过对两端服务收费行为的有效监管,净化运输市场收费行为,降低铁路总体物流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

2.2 完善货运价格管理制度

(1)简化运价表现形式。将现行电气化附加费和建设基金合并至运费,同时减少杂费项目,取消运输过程中普遍发生的杂费项目,费用由运营成本列支,对内容、类别相近的杂费项目进行合并。严格区分对外收费与内部清算,使铁路运价管理更加适应市场[6]。

(2)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价格管理和市场化定价审核机制,细化价格项目的审批、执行、监督和检查流程,建立团队管理决策、执行过程盯控、项目实施评价、运作流程监控等监督和追责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全过程、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使货运价格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运价政策的合理运用及决策之中。

(3)实施价格监察。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部署,应逐步建立专兼职价格监察队伍,加强对铁路运输价格的监督检查,对价格政策执行、价格项目运作、价格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廉政风险,维护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

2.3 建立价格形成机制

(1)建立价格制定和形成机制。借鉴其他运输方式的价格制定策略,合理考虑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市场需求,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和科学的定价体

系,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综合评估与铁路运输成本密切相关的市场材料、能源价格、人工成本,以及市场对价格的接受度、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变化等情况,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如设置最高和最低限价,由铁路运输企业自主根据淡旺季实施不同的打折幅度;设置中间价格机制,给予铁路局一定幅度的波动空间[7]。具体措施包括:对运输能力相对紧张的区段或危险货物运输实施上浮运价,对货运回空方向运输,与高速公路平行、已经形成竞争路段的客货运输,允许铁路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实行下浮运价等[8];根据各种运输方式价格变化、铁路运输产品特点及服务水平,适时调整定价策略和价格水平,理顺内部比价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建立和落实价格制定和调整过程中的价格信息商业保密制度,提高价格谈判技巧和能力,确保铁路自身利益。

(2)建立日常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风险控制,规范价格决策流程。按照“底线思维、贴近市场,以价促量、以量保收,阳光操作、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强价格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价格管理和市场化定价审核机制,细化价格项目的审批、执行、监督和检查流程,建立集体决策、过程盯控、项目评价、流程监控等监督和追责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全过程、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确保运价政策的合理运用及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

(3)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按照规范管理、强化制度的理念,研究细化运输成本和收益分析测算模式,参考线路、运距、品类等因素,以测算结果作为制定价格水平的参考依据,制定个性化的运输产品价格策略,及时对市场变动做出反应,快速参与市场竞争;建立效益评价制度,对价格政策执行情况和市场反应进行动态监控,做好运量目标兑现、运输收入变化、利润影响等分析,确保价格政策运用的合理有序。采取前后对比、有无对比、横向对比等分析方法,评估价格政策和价格项目实施对运输市场的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对项目提出调整意见。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实施价格监察制度。

2.4 加强价格浮动收益评价

(1)建立价格浮动收益分析制度。一是对铁路局收益有较大影响的大宗货物运输,界定新增货源和既有货源,与财务、收入部门制定收益测算分析口径,并应用于所有大宗货物价格浮动项目,原则上对只增量增收,但不增效的项目不实施价格浮动,特殊情况下为增加铁路运输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实施价格浮动。二是对批量议价项目,采取前后对比、有无对比、横向对比等分析方法,通过与既有整车、集装箱运输运费进行比较,与前期的同一方向的项目价格进行比较,与周边铁路局价格执行情况进行比较,与铁路局清算收入进行比较,避免为争取货源竞相降价行为,力争达到铁路局效益最大化。

(2)建立项目追踪分析考核制度。一是货运中心在项目提报前,应对提报的浮动项目进行量价收益分析,确定预期的效益目标值。二是货运中心应健全完善收益分析制度,强化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三是铁路局应对项目实施后的收益情况进行追踪分析,对实施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项目加大考核力度。

(3)建立货运价格信息保密制度。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将货运价格分为公开信息和保密信息,对保密信息仅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既确保铁路货运价格信息的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2.5 开展价格市场监测

(1)研究制定各类运输方式价格调查制度。结合实际情况,逐步规范价格监测方式方法,明确市场价格调查机构,建立工作制度,落实人员责任,拓展市场信息采集渠道,建立运输市场调查监控机制。

(2)组织开展价格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价格策略研究。强化货运中心和有关站段承担价格信息收集、汇总、报送等相关工作;探索铁路局附属机构开展价格信息调查机制,利用铁路局附属机构承担收集、分析、处理和价格策略研究。

2.6 推进价格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研究价格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集中部署、分级分权运用。一是货运价格浮动申请与批复功能,实现货运中心网上申报、铁路局价格管理小组成员实时审核、铁路局领导实时签发,在保证价格浮动批复的及

时性的同时,实现价格浮动全过程留痕;二是货运价格浮动模拟决策功能,实现项目审核、成本测算、流程把控、效益评价等功能全程效果模拟,利用信息手段辅助价格策略的实施和管理;三是货物运输市场价格平台功能,支持人工采集、网络数据抓取,以最低成本实现自动采集,并能对多种运输产品细分市场进行定向采集,具备自动化辅助分析功能,为货物快运定价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四是货运价格浮动统计分析功能,对价格浮动项目进行统计,对价格浮动前后运量、收入及收益进行比较,评价项目执行情况;五是货运价格信息共享与交流功能,随时更新货运价格政策及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价格管理文电,建立交流平台,方便站段与货运中心价格管理人员间的交流及铁路局解释答疑。

3 结束语

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立铁路货运价格管理机制势在必行。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货运价格管理机制改革应根据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情况,结合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实际,逐步开展,稳步推进,在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满足国家基本运输需求的前提下,既紧贴竞争对手定价,还应保持铁路运价体系的相对独立,同时防范廉政风险,以促进铁路运价水平和结构的合理化,增强铁路运输市场的竞争力。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 210 号[A].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

[2] 王绣春. 铁路货物运价的沿革和发展[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22(10):11-13. WANG Xiu-chu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Freight Tariffs[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00,22(10):11-13.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放开部分铁路运输产品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 [2014] 2928 号[A].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

[4] 张 巍,张 颖,杨 磊. 我国铁路零散货物快运发展对策研究[J]. 铁道货运,2015,33(6):19-23. ZHANG Wei,ZHANG Ying,YANG Lei.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ailway Developing Bulk Cargo Express in China[J].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5,33(6):19-23.

[5] 丁永民,黄 鑫. 关于铁路运输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12(1):1-7. DING Yong-min,HUANG Xin. Study on Tariff Forming Mechanism of Railway Transport Market[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5,12(1):1-7.

[6] 乃国纲,刘彩梅.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铁路货物运价体系[J]. 铁道经济研究,2000(2):41-42.

[7] 庞 彪. 铁路货运定价走向市场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5):40-42.

[8] 雷 宁. 我国运输价格管理体制的探讨[J]. 物流科技,2011,34(8):135-136. LEI Ning. Discussion about the Tranaportation Price Administration System[J]. Logistics Sci-Teach,2011,34(8):135-136.

(责任编辑 金 颖)

Discussion on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Pricing

LI Cong-ying
(Pric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Beijing Railwa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860, China)

Targeting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anagement of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pricing, 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pricing management agency, establishment of pric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mation of pric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market- oriented pricing and supervision of transport market pricing,according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railway transferring to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 combining with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pric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n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pricing, such as perfecting management agency of pricing, improv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freight transport pricing, establishing formation of pric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benefit evaluation of price fluctuation, developing supervision of pricing market and promoting establishment of pri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Pric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1004-2024(2016)06-0005-05

U294.1;F532.5

A

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6.06.02

2016-06-06

李聪颖 (1977—),女,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课题(J2016Z012)

猜你喜欢
铁路局运价货运
UIC和欧盟铁路局签署一项协调框架协议
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方案研究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呼和浩特铁路局GSM-R系统现场应用故障分析与处理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
货运之“云”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