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让学生的对话更精彩

2016-02-13 03:49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小学顾孟武
天津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同伴观点意识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小学 顾孟武

回应,让学生的对话更精彩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小学 顾孟武

互惠学习追求的是学生在充分自主而合作的相互给与状态下的学习,让学习在学生互帮互学、彼此分享中得以真实、有效地发生,实现学习权对学生的真正赋予。因此,教育的返璞归真就应该是学生在互惠状态下的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实现对话中学生之间多维、多层的回应,可以让学生的对话更精彩。

一、回应——指导学生要独立思考,先有自己的看法

对学生而言,形成有效对话要抓住两个学习的关键点,一是要积极独立思考,先有自己的想法;二要善于倾听,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中完善自己的想法。

基于以上理解,让学生在对话中能多维度、更深度地参与到对话话题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凡事先自己想想,再听听别人的,再自己想一想,当他们再进行对话时,就会把话题引入的更加深刻,当学生在对话中能够积极地相互回应的时候,对话就有了更多相互分享的成份,就真的是学生在学了。实践中,我们实施学习前置与教学后置的预习单策略,即课前自学(学生)、课始共学(学生)、课中助学(教师),教师的教学是以预习单为起点的,课前学生们自学新知、搜集资料、提出疑问、找寻重点等这些预习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更多、更深刻的对话结点,他们从预习单开始了与文本、与自己、与同伴、与教师的主动对话,实现了对教与学的翻转,学生有了更加渴望的对话需求,学就自然成为了课堂的主导,因为有了对学习内容的先期思考,学生间更有了对话的互动话题和需求,也就出现了更多基于倾听与思考的相互回应,这样多维交互的对话让学习实现了同伴互惠、成果分享,促使探究进行得更为深入、有效。

二、回应——鼓励与同伴产生思维的碰撞

互惠学习实现了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并有效习得学习方法的双赢,它要改变学生单向接受教师指令的任务式学习,而把学习权彻底教给学生。“惠”的核心是相互给予、互助分享,在对话中的深层回应是实现学生间互帮互学、合作共赢的有效策略。实现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对话,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三个意识。

1.善于听取对方想法的倾听意识。

倾听是学生独立思维的进行时,有思维才有碰撞,进而才会有学习。倾听是产生对话的关键,是学习在学生身上发生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认为倾听不仅是听取别人的发言,读书、实验、观察等都是学生在倾听中探索认知的过程,善于倾听是学生能够在对话中“惠及”同伴和从同伴那“受惠”的关键,有效地倾听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中产生回应,将基于探索的对话推进深入,学习就在倾听、回应、再倾听、再回应的过程中,彼此更多地分享着而实现了互惠成长。可见,培养倾听意识,构建相互倾听的学习关系是产生精彩对话的根本。

2.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自信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对学生自信意识的培养和保护,在对话中淡化对认识对与错的表彰与否定,要多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动接纳或盲从于权威,鼓励学生积极回应同伴的追问,在与同伴的积极对话中,实现自我修正与完善,进而走向真正的学习。

3.能够自主辨析的探究意识。

对话的精彩不是场面的激烈,而是探究过程的深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积极地探究意识,有探究的对话才会产生更多的、更深刻的回应,我们的课堂对话才更精彩、更有意义。

三、回应——形成基本的学科思想与方法,增强回应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学科思想是学生能够形成精彩对话的支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着重实现课堂教学由单纯的获取知识量向形成学科思想、掌握学习方法的转变,获得思想与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才是教学的真谛。当学生基于自己具备的学科思想与方法展开对话时,他们会有更多的问题与回应,对话才会真正成为同伴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的探究学习。

把学习权教给学生是互惠学习的主要目标,帮助学生习得有效地学习方法是提升综合学力的关键。在引导学生开展互惠学习中,我们帮助学生形成了自学前置、互惠跟进、自理建构的互惠学习模式,并采取“一听二说三理”的思维训练策略,着力从“听”“说”“理”三个环节培养他们的学习素养。

1.“听”是学习在学生身上正在真实发生的重要状态。

听是倾听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倾听是带着自己的观点审视他人的想法,进而生成或完善为新的认知的学习过程。会学习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听是学的开始,带着自己的想法听就是思考,对照文本以及每个人的观点听就是学习。因此,阅读、实验、观察、分析的学习状态都是面对不同学习对象的倾听,教给学生倾听的意识和方法是提升他们学习素养的关键。

2.“说”就是学生正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行中,说的意义在于自我阐述、相互辨析、共同分享。

如果听是知识的入口,那么说就是知识的出口,强化出口在学习中的作用,既是对学习入口的深化,更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必须途径。通过相互说自己的想法,说疑惑,说评价等,在积极、民主而自主的研讨氛围中,培养学生大胆而有调理的阐述能力是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素养。说是实现学习互惠的主要方式,教师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发言氛围,交给学生清晰而富有感情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的教学,就是让学习成为了学生自己的事,这样生生争鸣的课堂学习就就是互惠的学习,更是富有意义的相互启发,合作探究式自主学习。

3.学生学习的深刻意义不仅在于学会新的知识,还实现了对知识结构的整理和知识间关系的建构,尤其是这种建构是要由学生来完成才是有意义的。

“理”的意义在于基于自我思考、彼此分享基础上对认知的结构化处理,通过自己梳理,将书本、同伴的认知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听、说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分享,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初始认知到当下的生成认知在头脑中进行整理,自我梳理的意识和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并很好地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形成学力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简单地总结,而是基于自我理解的认知提升。

可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科思想与方法,是实现课堂学习中精彩对话、深刻学习的重要学科素养。

四、回应——具备互帮互学,互惠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构建和谐有序的对话氛围,教师要关注四个方面:

1.深刻而有意义的互惠不仅局限于学习内容,更要涵盖学习方法、学科思想、人格、态度等多个维度。

要注重学生基本交往素养的培养,如相互尊重、彼此欣赏、互帮互学、相互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养成,一些善意的批评、建议的技巧,会促进对话的和谐融洽,这些交往素养都是推进学生间互惠学习的必要条件。积极友好的对话情景会生成更多的善意回应,进而形成波纹效应,实现学生对知识获取方式的有效转变。

2.基于尊重的学习氛围是形成互惠回应的关键。

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安全感且有序的课堂对话氛围,在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错、快、慢不再作为学习优略的考量依据,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发出自己“声音”,每个学生和各种观点都会得到同样的尊重和关注,当对话是基于充分的自愿、自由和平等的时候,它的精彩就会在学生天性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来,可以说,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正是促成精彩对话的重要因素。

3.建立对话模型。

有条理的表述能力是有效回应的保障。在学生对话环节,我们提出了“三阶段思维模式”。此模式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阶段:由教师面向全体学习者提出“互动”要求,先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问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观点有什么问题;第二阶段:第一个与台上互动的学生先概括评述对方观点,然后阐述自己观点,最后面向其他学生抛出下一个问题;第三阶段:此时,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与前两个学生互动,表明自己所支持、赞同的一方,或是自己另有其他的观点。这样就达成了“互惠学习”课堂教学中学习者在互动过程中的互利互赢,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4.培养以“一帮一”为模式的互助分享习惯,让回应更有效、更实用,增强回应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在学生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一帮一”互惠对子,有利于让施助者与需求者及时实现互惠对话,进而让学习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有效地发生,这就是互惠学习所追求的对话的意义所在。实践中,教师把学习存在差异、比较合得来的学生结为学习联盟,给他们搭建随时相互关顾的互惠关系。让学生通过“一帮一”把自己的想法、收获分享给同伴,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同时,在长期的密切交往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得以有益的相互影响和补充,这种相伴共学状态是助长学生学力的很好策略。

综上所述,对话是围绕问题的追问、质疑、补充、分享,是基于这一学习状态的学生间的相互回应的对话,因此产生了回应,对话才会更精彩、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 韩大勇)

猜你喜欢
同伴观点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观点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寻找失散的同伴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