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农村创意农业发展的校企科研合作模式研究

2016-02-13 06:56陈李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农村

陈李萍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88)



推动新农村创意农业发展的校企科研合作模式研究

陈李萍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88)

[摘要]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新型发展方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路。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创意农业企业面临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高校开展创意农业校企科研合作的优势,并提出了校企科研合作的几种模式,旨在对促进创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创意农业;科研合作

创意农业是把创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把农业生产消费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相融合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业态。发展创意农业,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农业产业链条,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实施时期,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增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路。

一、目前我国新农村创意农业企业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很多省市开始重视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农村创意农业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存在不小差距。

(一)创意农业企业经营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创意农业的途径是将传统农业产品通过创意的手段,转化为更具审美价值形态和健康生态理念的特色农产品,或是以休闲旅游为目的,打造农业观光园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一些农业园区观光旅游同质化服务严重,导致客源不足、经营困难。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突破农业园区种植、观光、采摘为主的经营模式,增加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扩充产业链。

(二)农业企业研发创新技术不足

(三)创意农业企业缺乏品牌和文化内涵建设

创意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一些企业商标被他人抢注,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不高,比较缺少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企业和产品文化内涵建设力度和深度不够。

(四)缺乏专业人才

农业企业缺乏具有创意理念的高层次人才,经营业务缺乏特色或文化内涵,经营失败的风险时时存在。由于从业者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市场一方面产量过剩,另一方面供不应求。

二、高等院校开展创意农业校企科研合作的优势

高等院校具备丰富的教师资源和无限的创意潜力,能够互补创意农业企业目前人才资源和创意匮乏的问题。开展校企科研合作,可为新农村创意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比农业企业,高等院校在技术、人才、平台和信息资源等方面具明显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具有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帮助农业企业低成本解决一些问题,谋求利润最大化,弥补企业在技术、创意和人力上的不足。高校还可以带给农业企业时代前沿创意文化艺术及科技知识,激发农业企业的创意思维,促进一部分普通农业企业转变为创意农业企业。

三、新农村创意农业校企科研合作的模式和途径

目前,我们创意农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等院校可在创意农产品开发、创意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创意品牌建设、农业创意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为新农村创意农业产业提供支持。

合作模式选择是决定合作成功的关键。校企科研合作,需要根据校企双方的资源和需求,采取合适的合作模式。针对创意农业的特点,具体的合作模式可有:

(3)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引入、描述和应用在3个学段的教材编写,性质1和性质2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在第二和第三学段的教材编写,绝大部分随着学段升高,所体现的思维深度在“上升”.

(一)技术合作,帮助解决农业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高新技术是创意农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新农村创意农业要发展,需要加大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投入,包括创意农副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以及现代农业设备的改进和创新。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有高校科研人员担任企业技术顾问、科技指导员等,而更进一步的合作模式有高校承接横向课题、联合共建产品研发基地、共同申报院校科技合作项目等。

1.高校承接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

农业企业委托高校开展项目研究,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并提供一定的经费。高校项目研究团队承担对农产品原材料进行创新性改进或结构、功能改造,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等智力要素附加到原材料中去,形成农产品创新性成果,以供农业企业进行产品化和产业化,使创新性成果转化为创意性消费品。横向课题适合一些投入少、周期短的项目,如一些扩展农产品产品线的新增研发项目以及从企业现有产品、工艺流程中寻找创新点和改进点的技术创新项目。

2.联合共建产品研发基地

以企业特色农产品和高校优势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开展产品研发、产品检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可在农业企业挂牌“XX大学/学院产学研基地”,研发基地以解决农业企业产品研发、检测等问题为主要任务,并针对企业的具体工艺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3.共同申报上级部门的院校科技合作项目

申报双方有资源互补优势的农业类科研项目,项目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企业与高校合作、组织实施创业农产品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申请相应的科研经费。

(二)文化内涵创意建设,帮助提升农业企业软实力

创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化特色与内涵,高等院校可提供设计创造、项目策划、价值分析、品牌建设、市场定位等多方位的服务,从而为新农村创意农业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创意农产品需要创意化和品牌化,高校可帮助企业进行创意农产品品牌建设,设计产品商标,打造品牌;提供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的质感和审美价值;帮助创意农业企业发挥媒体、广告的作用,拓展品牌影响力。

在创意农业观光园区文化内涵的建设中,高校各专业人士可根据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的田园风光等农业特色打造农业观光生态基地的内涵,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创意农业会展),开展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及创意休闲农业,开展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文化创意活动,重视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传承,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实现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具体可以进行园区规划设计、概念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商业模式设计、活动方案设计等各类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并协助方案的具体实施。

(三)农业人才培训,培养创意农民

目前农业企业科技研发和创意人才匮乏,高校教师通过系统化人才培训,提高其创意意识,激发其创意潜能,形成校企科研合作与企业农民骨干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模式。可通过面对面授课、网络视频等方式建立培训系统。

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技术培训、新产品上市培训、农业相关政策法规培训,也可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创意农业基地,将基地的先进技术、文化创意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业企业、合作社从业人员。除此之外,可建立与合作农业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做到信息互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予以解答。如此,通过多种培训方式,联合打造创意农业人才队伍。

(四)搭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帮助加强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创意农产品要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要建立网络营销平台。高校可帮助创意农业企业搭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立网络营销和咨询服务体系,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扩展企业业务范围覆盖面。

在帮助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手机APP客户端,推进电子商务进程,让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如产品的产地、批次、生产日期等),直接点击购买,节省时间,拥有更好的购物体验。

总而言之,校企科研合作是在创意支撑的前提下,通过科技运用、文化内涵、人才培训、信息建设等方面为新农村创意农业企业、合作社提供支持,通过校企科研合作模式,把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类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与创意农业企业的地理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校园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新农村创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科研合作也可促进现代农业领域产学研创深度融合,体现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同时加深高校教师对新农村创意农业的认识,扩展在农业领域校企合作的视野,推动双方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双方要避免合作的形式化与短期化,促进两者之间的长期稳定多元化合作,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特别是推动创意农业先进技术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杨良山,胡豹.发展创意农业的意义、路径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3(1):15- 17.

[2]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 15.

[3]廖军华,屠玉帅,简保权.国外创意农业对中国发展创意农业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2):16- 20.

[4]杨良山,朱奇彪,何海玲等.生态文明视角下浙江创意农业发展模式选择[J].浙江农业科学,2015(1):32- 37.

[5]陈军,汪善锋,丁威等.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平台下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6(3):25- 26.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003- 02

*基金项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5年度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推动新农村创意农业发展的校企科研合作模式研究”(编号GX1529)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新农村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新农村建设下粮食贸易的发展
治国之道在于法 明法之道在于农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