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2016-02-13 16:27任宏娥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转型发展成因

任宏娥

(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30)



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任宏娥

(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天津300130)

摘要: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理论方面涉及对社区教育定义、社区教育主体、社区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实践方面涉及宏观上对社区教育的掌握,中观上通畅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微观上关注社区学院在运行过程中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区域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转型发展;成因;途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区域职业教育纷纷出现生源减少、规模萎缩的局面。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越来越高,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此,本文对于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基本定义及理论

(一)“区域职业教育”的定义

本文中区域职业教育”是指地区一级的除基础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门类。其对应的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区属电大、职大等成人教育、区属高职教育、中职教育、职业高中教育、老年人教育、各级各类培训教育。这类教育机构目前在全国的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每个地区至少都保留有一所这样的学校。依此计算,全国范围内的区域职业教育机构至少在1000所以上。如此庞大的教育群体,在其存在的三十多年变迁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壮大、萎缩、减少的过程。

(二)对社区教育的理解

“社区教育”一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学者杜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 “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且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原理,因此实现这一原理的活动即为社区教育”。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中对于社区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房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本定义明确了社区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在之后我国十多年的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中,也主要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去落实实施的,也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管理部门主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共识。这值得肯定。但同时社区教育的定义也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第一,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没有明确。实施社区教育的核心主体是谁?换句话说,社区教育的具体业务由什么教育机构来具体担当。第二,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不够明确。笔者认为:社区教育的功能包括总体功能和具体功能。总体功能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治理和文化进步,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具体功能是:提供职业技能教育服务,休闲娱乐教育服务,人文素养教育服务,文化课程补充教育服务,特长技能教育服务,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三)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实践中逐步显现

在实施社区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教育管理部门将社区教育的任务大多都交给社区学院或者区域的职业教育机构,而我国目前的社区学院和区域的职业教育机构是一个主体两个名称。这也就意味着社区教育的实质承担者就是区域的职业教育机构。从这个角度讲,区域的职业教育机构总体称为社区学院更为合理。显然,社区教育的外延大于区域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文明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社区教育将承担更多的教育任务,而目前对于社区教育的认识,很多人还停留在“非主流、边沿化、可有可无”的角度,一些区域职业教育机构死守着传统的教育项目,面临生存危机。而对于发展前景广阔的老年教育、少儿培训、市民娱乐健身方面的培训等社区教育项目置若罔闻,这说明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实施主体的角色功能发挥没有到位。

二、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是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任何教育形式的存在都源于相应教育消费的需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十年动乱造成我国教育体系的严重创伤和受教育者的大量荒废,刚刚恢复的普通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一时难以满足百废待兴的社会建设及经济发展需求。这时候以电大、职大为代表的成人教育应运而生,而且自上而下快速成长,特别是我国针对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的需要,促进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正规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大量公办或民办大学的兴起、人口减少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留学国外的人数增多、大量民办培训机构的兴起等因素,造成区域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办学结构上发生变化。职大、电大、中职、高职还有传统的职业培训项目招生人数减少。老年大学、少儿培训、基础教育学生课外培训等教育需求增加。老年人护理、幼儿教育等成为热门专业。为了寻求发展空间,区域职业教育必然会将办学的重心转移到教育需求空间大且具备软硬件条件以及师资条件的项目上,而这些项目恰恰是社区教育应该涵盖和担当的教育任务。

(二)区域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同质性决定了其转化发展的可能

前文提到,社区教育包含了区域的职业教育,虽然它的出现在我国比区域职业教育晚了二十年,但二者具有同质性。体现在:

1.补偿性。二者都是一种补偿性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职大、电大、中职、高职是学历教育的补偿;学生课外辅导是基础教育的补偿;技能培训是非学历教育的补偿;老年大学、市民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补偿。补偿性意味着可长可短,但不可替代。

2.区域性。不管是区域的职业教育还是社区教育,都突出了地域性的特点。社区教育主要围绕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展开,区域的职业教育也因其长期存在于某一区域,被周围的居民所认识和接受。同时,二者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区域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以及社会安宁服务的。正因此,二者的存在与转型都是伴随着区域的发展而发展。

3.多能性。二者的多能性体现在:一是能够提供多样的教育需求。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课程培训、休闲娱乐培训,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需求、各个时间阶段的学习需求,应有尽有。二是能够为更加广泛的群体服务。少儿、中小学生、大学生、在职人员、老年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学习、健身或娱乐的内容。三是提供多样的办学形式。比如,中职、高职的全日制学历教育、电大、职大的晚上授课教育、以半天学习为主的老年大学教育、以网络学习为主的远程学历教育、还有以周六日授课为主的各类培训等等。

4.零散性。二者虽然面对了各类人群,囊括了多种教育,但除了老年人教育外,一般涉及的教育群体都比较散。例如,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就是一些业余兴趣方面的培训;对于下岗职工来说,主要就是再就业的技能培训;对于进城务工人员,主要就是新技能和新城镇居民的素质教育。正因为其多样性和零散性,要求社区教育必须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应变性。

(三)区域职业教育的自身资源为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条件

区域职业教育机构在我国存在了三十多年,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及师资力量。就硬件资源而言,区域职业教育经过不断整合和升级改造,其硬件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大大便利了各个办学板块在硬件使用方面的充分共享。就师资队伍而言,由于近几年生源规模基本处于零增长或负增长,所以师资总量上基本不存在问题。同时,专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办学板块的专业层次性和衔接性也比较强。比如,中职教育的许多专业就和高职教育、职大教育、电大教育的专业设置相吻合,专业层次自下而上。在技能考证方面也可以从初级、到中级、高级紧密衔接。

当然,目前区域职业教育在整合后,面对教育发展的新问题特别是社区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的专业转型发展来实现。在近几年区域职业教育的整合发展中,一些地区做得非常成功,整体形成了各个办学板块的捆绑式发展,为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2010年红桥职大、北洋职专、育英职专、红星职专实质性合并,通过校区置换等方式,办学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整合后的校园总占地面积150亩,拥有6万余平方米运动场、篮球场,校内实训基地场地面积9500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为1880余万元,生均1359元。整合发展在丰富与优化硬件资源的基础上,也带来软实力的提升。整合后的红桥职教中心采取一套领导班子,集中财务管理的方式,以“整体协作、联动发展”作为发展理念,整合各板块教育资源,形成了中高职教育相衔接、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相衔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衔接的校内“立交桥”办学模式。

(四)天津市突出的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优势为其率先尝试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立天津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天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2015年7月天津又被确立为全国唯一“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围绕着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确定了国家战略的十一项重要建设任务。其中包括:开展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建设,推进终身学习型城市建设。同时,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区域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带动天津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之路。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将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新兴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北方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同时,天津市的社区教育一直以来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不管是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率先建成,还是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广泛推进,以及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都取得丰硕成绩。这些有益的实践探究,为区域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目前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认识层面,社区教育目前在我国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体现在:第一,社区教育“名不副实”。社区教育的教育任务主要是由社区学院完成的,而各地的社区学院却没有法人资格。社区教育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教师群体,但从事社区教育管理与教学的教师却无法得到相应的专业资质;社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新生事物,需要有一批从事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研究人员,但在教育研究领域始终处于“边沿化”。 第二,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社区教育的主体、社区教育的功能等始终得不到明确,社区教育被误认为是 “区域职业教育”集合中很小的一个子集,做社区教育只为了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这样的错误认识在目前的社区学院很普遍。

(二)在机制层面,社区教育缺乏顺畅的运行机制

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居民广泛参与”。在这里,存在最明显的缺陷就是没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其他从何谈起。在很多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社区学院作为实施主体,但社区学院在开展业务中如何对上对下衔接?目前社区教育的三级教育网络即“区、街道(镇)、社区(村)居委会”在理论界被广泛认可,其科学性毋容置疑,但在实践中却举步维艰。区一级的社区教育机构很难向下有效开展工作,服务的社区居民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非常有限,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和有效支持。

(三)在管理层面,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地方政府作为社区教育的主导者,对社区教育的规划应该教育部门主管、居民广泛参与,在社区教育的运行中,地方政府的责、权、利是什么?社区学院乃至社区分院、市民学校的责、权、利又是什么?缺乏自上而下的社区教育的评估标准,比如社区学院的评估标准。由此上级部门无法很好地监管区域的社区教育。另外,我国社区教育执行主体存在明显的行政化路径依赖。制定政策主要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完成,和社会基层居民的教育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执行政策中也是自上而下下达指令,从中央到省市再到区县,各级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相关的活动。活动来时”集中展示”,活动过后“烟消云散”。这本身就违背了教育的常态化、持续性规律,也无法保证社区教育的成长与发展,当然也就无法满足社区居民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

四、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的途径探讨

近十年特别近几年来,区域职业教育走过的路最显著的特点是整合,面临生源不断减少的局面,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做得最多的就是合并学校,通过置换等方式聚集硬件资源,聚集学校的人力资源,设想通过软硬件资源的规模扩充实现生源的扩展,进一步保证学校的生存。所以才有了各种形式的整合方式。有的保留几个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学校,各自独立经营;有的是实质性合并,形成一所综合性的职业教育集团(或叫职业教育中心),但内部依然保留几个法人资格;有的是形式上合为一体,但经济上独立核算,当然也各自保留法人资格。客观上讲,这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但仅有此举是完全不够的,要真正推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究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是当前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就宏观而言,要站在我国实施强国战略的高度认识社区教育

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而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会不断走向终身学习的需求,正因此,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要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首先应有所突破。教育部等7部门在2014年7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从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出发,就2020年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的覆盖率分别设定不同目标:东中西部地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同时,各区域都要有一大批县级城市开展创建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全国各类城市广泛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形成一大批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习机会开放多样、学习资源丰富共享的学习型城市,充分发挥这些城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大发展,已初步具备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完全具备了在地市级城市自上而下构建学习型城市的条件。要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在最贴近老百姓的基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显然是社区教育最适合担当的角色。可见,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赋予社区教育责无旁贷的重任,同时也为区域职业教育拓展转型发展社区教育提供了难得机遇。

(二)中观层面,政府主管部门要为社区教育明确责权、理顺机制、牵线搭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和基础教育、高校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相比,社区教育的办学板块多样,内容繁杂,形式不一,办学转型还要快,这本身就为社区教育的经营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社区教育紧密贴近百姓需求、服务于社区的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是市民技能教育、素质教育、法制教育等都很好地服务于政府。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要始终担当好服务者与支持者的角色,要首先理顺机制,明确责权,确保社区教育的顺畅运行,同时努力为社区教育牵线搭桥,促进社区教育与各类教育的融通。

(三)微观层面,充分发挥好社区学院的主体作用

1.深化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前文提到,区域职业教育大多经过一次或若干次整合而成,有的仍处在整合过程中,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各有差异。但不管是那种形式,科学性、高效性是衡量的标准。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为对于人、财、物的管理要落实到位;运行机制则主要包括招生就业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运行机制、联合办学运行机制以及内外融通运行机制。

2.社区学院要充分认识社区教育的强大功能,以社会培训和老年大学教育为切入点,拓展生源。与学历教育相比,社会培训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所以目前具有广阔的市场。社区教育具备了社会培训需要的多种资质,而且随着社区教育功能的进一步落实,这种培训资质还应该进一步扩展。同时,目前的社会培训主要以民办为主,与其相比,社区学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体现在:具备较强软硬件资源、师资力量与较强的社会公信力。同时,社区学院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广泛吸纳培训机构共同经营。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终身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生源在不断增多,甚至出现难以满足的局面。基于这一点,社区教育应扩展在这方面的办学力量,一方面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服务社会,同时以此为切入点,以免费提供家庭教育咨询等方式,掌握咨询者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需求。

3.利用好自身多板块办学的功能,搭建内部立交桥,形成教育超市。社区学院内部包含多个办学板块,这些办学板块之间在生源方面具有供求关系。比如,中职学生可以成为高职以及职大、电大专科的生源,高职学生、职大、电大专科学生可以成为职大、电大本科的生源,所有的学生也可以成为各级各类培训的生源。同时,校内各种培训以及联合办学的培训学员也可以成为各个层次学历教育的生源。总之,社区学院内部可以通过教育一体化、社团一体化、考证一体化、教学一体化等方式搭建便捷顺畅的内部办学立交桥,进一步拓展办学的种类,形成教育超市。

4.用足硬件资源,强化软实力。整合后的区域职业教育一方面在硬件上有了很好的扩展,虽然和普通高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与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相比,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用足用好这些硬件资源,可以更好地节约办学成本。另一方面,区域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软实力,体现在具有一定基础的生源、教学及教育管理的经验以及师资力量等。当然,面对教育发展的新问题,还需不断强化软实力,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职工进行“服务理念、经营理念、竞争理念、创新理念”为核心的理念教育和“一人双师、一专多能、擅教善管”的能力教育。

5.政、校、企、培紧密协作,协同发展。区域职业教育要进一步转型发展社区教育,政、校、企、培紧密协作尤为重要。原因是社区教育更加强调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同时社区教育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企业领先的技能培训经验。对于学校而言,各级政府既是主导者又是 “服务者”;企业与学校是“相互服务”的关系,不过这种服务质量关键取决于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与培训机构是“各有所长、互补发展”的关系,在协作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居民素质教育的主体,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合作,而不应该坐等。同时,既然是合作,就必须建立在双赢或者共赢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实现共同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政校协作、校企协作、校培协作方面还会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比如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混合股份制的探索,政府购买部分教育服务的方式等。总之,社区教育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最大限度向基层的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靠近,广泛与企业、培训机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区域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的转型发展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教育需求催生新的教育形式,对新的教育形式的科学探究终将推动我国社区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资源整合的区域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hnbemc.com/bgs/show_article.asp269.

[3]姚宏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民主和文化需要——对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提法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Research on Transiti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to Community Education

REN Hong-e

(TianjinStaffUniversityofHongqiaoDistrict,Tianjin, 300130)

Abstract:development of transi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 to community education is a new theory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In theoretical aspect, it relates to 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ini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subjec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function.In the aspect of practice, it involves mastery of community education macrocosmically, and from the view of madhyamika, it can smooth he community educ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focus on practice of community colleges during operation microcosmically.

Key words: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munity education; restructuring development; causes;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4-0053-06

作者简介:任宏娥(1966-),女,天津人,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大学生素质教育。

收稿日期:2016-02-17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转型发展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