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要素的实证研究

2016-02-14 06:56李筱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向高校教师要素

王 冲 李筱平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要素的实证研究

王 冲 李筱平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教师的科研意向对科研产出有着重要影响,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发展动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对不同属性的高校教师自身评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发现,高职称教师、男性教师以及“985”和“211”大学教师的研究意向较强;民办大学和市属大学的教师对学校的科研制度、政策、资源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文科领域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相背离的倾向较明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影响教师研究意向的诸要素中,高校对教师的研究要求导致了研究时间的不足;而高校科研资源、制度保障能够直接促进教师的研究意向,也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教师的研究时间;教学与研究的融合,对提高研究意向具有促进作用。

研究意向;教学与科研的融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许多高校以发达国家为标杆,开始实施全球化人才培养战略,通过提升学校的排名,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科研在评价大学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不断攀升,科研成果数量、质量与学校排名之间的关系也愈加紧密,从而使科研绩效在进行教师评价时的地位越加突显。受这种科研志向的驱动,国内高校教师的相关研究围绕着科研环境(李桂君 张敏,2013)、科研能力(吴耀武,2014;林舜旺等,2014)、科研绩效的评价方法(史万兵 杨慧,2014)等内容而展开。

在国外,同属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为了提高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文部科学省近年通过设立“研究型大学强化促进项目”及“私立大学战略型研究基础建设援助项目”等,对研究型大学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提升高校整体的研究能力,推进研究资源集约化建设。而教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出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欲望低下、问题学生增多等诸多现象,加重了教师在教务和教学上的负担。这些使得教育型大学教师不但获得的研究资源减少了,研究精力也变得不足了。基于这一现状,日本研究者针对日本高校教师,特别是教育型大学教师,展开了大量的与教师科研生产性相关的研究(伊藤裕子,2011;林隆之等,2008;有本章,2011)。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机构科研改革方针的制定、高校科研制度的保障、科研政策的支持等等方面。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科研成果的要素,探讨了如何提升、评价科研能力等问题。然而,对科研产出方面的影响除了这些外部因素以外,教师自身的科研意向、对学术意义的肯定等内在要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林隆之等,2008)。谢玉华等(2014)也提出了与此观点相同的主张,认为高校教师科研动力不足,并且内在动机低于外在动机。不同大学教师群体在科研动机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需要激发高校教师科研动机尤其是内在动机,并进行差异化科研管理。高校教师既然是高等教育的承担者和引领者,就有必要持续进行自己相关领域的先端研究,思考如何维持并提高教师的研究意向。这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发展动力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笔者近年着眼于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国际比较研究,重点探讨影响中日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要素,对中日高校教师进行了实证调查。本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研究意向国际比较研究的一部分,分析了影响国内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 要素,并将影响国内高校教师研究意向要素的结构视觉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现阶段我国各类普通高等院校已超过2200所,其中列入“211工程”以及“985工程”名单的高校只有112所,占总体的5%左右。“985”、“211”高校多是研究型大学,获得的研究资源相对集中,教师的研究意向相对较高,而民办、市属等高校教师,由于日常教学活动及相关事务性工作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教师的研究意向必然偏低。此外,从高校教师职称角度来看,教授获得科研资源的机会较多,投入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充分,其研究意向就有可能高于讲师。从性别上看,女性教师传统上承担的家庭事务较多,这些会影响其研究意向的提升。因此可以推测,所属院校、职称、性别等不同属性的高校教师的研究意向会存在差异,这是本研究要验证的第一个假说。

另一方面,富强(2010)指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学能力的延伸,科研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平台。陈静、吴薇(2014)也指出,在观念上高校教师认同教学与科研彼此依存、相互促进;但在工作环境方面,高校教师认为,过大的科研压力与工作量对其教学有负面影响。相反,曾宜、朱玉琴(2009)、张宁、郭楠(2014)等的实证研究证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无论如何,科研与教学都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高校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王冲 李筱平,2015)。并且在现实中,日常教学活动及相关事务性工作占去了高校教师的大量时间,导致科研时间不足。因此,如果能将教学内容与科研内容融合起来,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就能够更加合理地支配有限的时间,进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效率,增强教师的研究意向。这是本研究要验证的第二个假说。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影响科研意向的外在要素和内在要素三个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设定了性别、年龄、所属机构、研究领域、职称,共5项;影响科研意向的外在要素,参照林隆之等(2008)和葛城浩一(2011)的研究,设定了“所属研究机构的灵活性”8项(α系数为0.865),“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9项(α系数为0.893),“所属研究机构的科研要求”5项(α系数为0.463),共22项。影响科研意向的内在要素,参照了林隆之等(2008)的研究,设定了“研究意向、学术意义”6项(α系数为0.722),“研究时间不足”7项(α系数为0.626)。“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5项(α系数为0.643),共18项。

(三)调查方法与对象

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共40项,调查对象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内容做出5段评价(1代表不赞同;2代表不太赞同;3代表中立;4代表比较赞同;5代表赞同)。问卷针对中国某城市的12所高校(985·211大学2所,省属大学4所,市属大学1所,民办大学5所)的教师,以邮件或邮寄的形式进行的。最终回收问卷354份,有效问卷262份。262名大学教师的具体属性如表1所示。

表1 有效问卷回答者的属性

(四)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了统计软件SPSS20.0 for windows和Amos Ver.20.0 for Windows。首先,利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判断高校教师的属性特征是否对其科研意向相关要素存在显著影响,并利用 LSD法进行了多重比较检验, 目的是分析不同属性高校教师的科研意向相关要素的具体差异。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SEM),探讨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要素间关系。SEM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般使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分析结构方程的路径系数等估计值,研究者能够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

二、结果

(一)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要素是否因教师属性不同而异

1. 整体状况

首先,按照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不同要素,算出了每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如表2所示。

表2 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要素的整体情况

被调查的高校教师,整体对“所属研究机构的灵活性”及“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持否定倾向态度。这表明,教师整体认为学校制定的有关录用、休假以及科研规划等政策缺少灵活性;有关支持课题申请、援助成果发表的制度缺少力度;支持科研的资料、设备不够完善。这些都大大削弱了教师的科研意向。对“所属研究机构的科研要求”、“研究意向学术意义”、“研究时间不足”以及“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持有肯定倾向意见。表明高校教师整体存在来自学校的科研压力,而日常的事务会议、教学、以及课外指导等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让教师深感科研时间不足。令人乐观的是,大部分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学能够促进科研,认为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意义,且持有信心。

接下来分别按照性别、职称、所属大学性质、年龄、研究领域这5个属性,对比分析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要素的异同。

2. 性别差

首先,计算了不同性别高校教师对影响其研究意向的各个相关要素进行的五段评价的平均值,然后为了验证是否存在性别差而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的平均值和t检验的结果

在与教师科研意向相关的各个要素中,只有“研究意向・研究意义”一项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且男性的平均值高于女性(t(260)=2.54, p<.05)。可以得知,相比之下,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更专心于科研,更加认为自己的研究具有意义,对自己的研究持有信心。

3. 职称差

按照不同的职称分别计算了高校教师对影响其研究意向的各个相关要素进行的五段评价的平均值。为了验证是否存在差异,又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的平均值和多重比较的结果

对“研究意向・学术意义”的平均评定值,教授职称高于副教授、讲师和助教(F(3,258)=3.64, p<.05)。由此可以得知,教授职称的教师的研究意向以及感受到的学术意义要高于其它职称的教师。

4. 所属大学性质差异

按照所属大学的不同性质,分别计算了高校教师对影响其研究意向的各个相关要素进行的五段评价的平均值。为了验证是否存在差异,又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性质大学的教师的平均值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对“所属研究机构的灵活性”的平均评定值中,“985”和“211”大学高于民办大学和市属大学,省属大学高于市属大学(F(3,258)=8.65, p <.01)。对“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的平均评定值“985”、“211”和省属大学高于民办和市属大学(F(3,258)=9.19, p<.01)。而对“所属研究机构的科研要求”的平均评定值没有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而“研究意向·学术意义”的平均评定值“985”、“211”大学高于民办大学(F(3,258)=4.04, p<.01)。由此可见,各大学对教师的科研要求是没有差异的,相比民办和市属大学的教师,“985”、“211”和省属大学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属的机构在促进科研的政策和制度上更为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尤其是“985”、“211”大学的教师所显示的研究意向要比其它大学更强,对自己的学术意义的态度也比其他大学教师更肯定。

对“研究时间不足”和“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的平均评定值,民办大学高于省属大学(F(3,258)=3.86, p<.05/F(3,258)=4.14, p<.01)。民办大学教师认为,自己课堂授课和指导学生等与教学有关的活动是与科研联系在一起的。但由于这些教学活动以及一些事务性的会议占用了很多时间,而感到科研时间的不足。

5. 年龄差

按照不同年龄段分别计算了高校教师对影响其研究意向的各个相关要素进行的五段评价的平均值。为了验证是否存在年龄差,又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没有发现年龄差。参见表6。

表6 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的平均值和多重比较的结果

6. 研究领域差

首先,按照不同的研究领域分别计算了高校教师评价的其影响研究意向相关因素的平均值。为了验证是否存在差异,又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不同研究领域的高校教师对“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的平均评定值存有差异。理科领域的教师更认为教学可以促进科研(F(2,259)=3.60,p<.05)。也就是说,理科领域的教师相对文科领域的教师,更肯定教学是科研的基础,授课和指导学生等教学内容与科研有较好的关联性。

(二)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是否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的研究意向

为了明确影响研究意向的要素结构,在此探讨了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进而验证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是否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的研究意向。

1. 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要素间的相关性

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探讨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的密切程度。结果如表8所示。

表7 不同研究领域的高校教师的平均值和多重比较的结果

表8 教师研究意向相关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三个外因,即,“所属研究机构的灵活性”、“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及“所属研究机构的科研要求”三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研究意向·学术意义”、“研究时间不足”、“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三个内因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性。其中“所属研究机构的灵活性”和“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两个外因与内因“研究意向·学术意义”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所属研究机构的科研要求”和“研究意向·学术意义”两个要素与所有要素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性。由此可见,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三个外因之间以及三个内因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且高校的相关政策制度和资源、学校的科研要求以及研究时间的短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等要素都是影响教师研究意向的重要变量。

2. 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要素结构

为了观测“所属研究机构的灵活性”、“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所属研究机构的科研要求”以及“研究时间不足”和“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五个变量是如何影响教师“研究意向・学术意义”的,采用Amos Ver20.0 for Windows,进行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路径分析。参照Amos的修正指标追加路径,同时逐次删除没有统计学意义的路径,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研究意向相关要素关系的路径图

从图1所得结果可知,直接影响“研究意向·学术意义”的要素有“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和“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两个变量。由此可以明确:大学科研制度的合理完善,科研资源丰富,以及教师自身“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意识,是能够促进科研意向的。

除此之外,还验证了“所属研究机构的科研要求”要素通过直接促进“教学是否能够促进科研”要素,间接地促进了“教师科研意向”要素。同时,“所属研究机构的科研要求”要素也能够通过促进“研究时间不足”要素,间接地促进了“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要素,然后再促进“教师科研意向”要素。从而可以得知:大学对教师科研的要求,可以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向;大学对教师科研的要求,也导致了教师研究时间的短缺,而研究时间的短缺恰好可以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向。

另外,“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要素通过抑制“研究时间不足”要素,促进了“教学是否可以促进科研”要素,从而间接地促进了“教师的科研意向”要素。这表明,大学的科研制度和科研资源可以缓解教师研究时间不足的问题,让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考虑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进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向。

三、讨论

上述结果证明,男性教师或者高级职称教师其研究意向以及对学术意义的认识更强。这一点与被调查教师中教授职称的男性偏多,讲师职称的女性偏多(χ2=13.39,df=3,p<.01)现象是相符合的。如前文所述,从外部因素来看,教授获得科研资源的机会较多,教学任务量相对不重,从内部因素来看,教授没有升职压力,投入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充分,因此,研究意向较强。但是,作为大学中坚力量的讲师和副教授,他们的研究经历还处在早期和中期阶段,本应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但表现出的研究意向却不是很高,这一点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从所属大学性质来看,“985”、“211”大学和省属大学的教师对学校的科研制度、政策、资源的满意度要比民办大学和市属大学高。“985”、“211”大学的研究意向高于民办大学。虽然民办大学和市属大学的教师比“985”、“211”大学和省属大学的教师更能够将自己的课堂授课和指导学生等与教学有关的活动与科研融合到一起,但他们也深刻感觉到研究时间的不足。由此可以窥知,现阶段“985”、“211”大学和省属大学的教师相对容易获得来自国家或是省级的研究政策的支持。而民办和市属大学的教师因其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更容易被繁琐的教学和教务占去更多的时间,无法专心于科研,这一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从年龄因素上看,教师对于学校的科研制度、政策、资源以及科研要求等影响科研意向的外部因素的评价不存在年龄差。林舜旺等(2014)的研究中提到:年龄要素是影响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绩效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科研项目、科研获奖、发表论文、发明专利等的评价指标和政策支持。而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推测出,大部分的高校在制定科研相关政策和要求时,并没有考虑到年龄因素。同时,对于影响科研意向的内部因素的评价结果也不存在年龄差。这一事实表明:比起年龄,职称和所属高校性质等属性对教师研究意向的影响更强。

从研究领域来看,理科领域的教师更容易将自己的课堂授课以及学生指导与研究内容相结合,而文科的教学内容则容易背离研究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文科教师的研究意向,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能促进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可以在课程设置上以及教学研究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最后,从各要素间的关系来看,影响教师科研意向的外在要素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相互影响。“所属研究机构的资源・制度”这一外在要素的完善能够直接促进教师的研究意向。因此可以认为,合理、宽松的科研机制有助于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促进科研意向、提升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学在研究资源和制度上的保障,可以确保教师的科研时间。不过,与此同时,大学对科研的要求使得教师多了很多事务性和制度上的繁琐工作。这些反而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结果导致了教师科研时间的不足。另一个结果也显示,教学和科研的融合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意向,且科研时间的不足,能够促使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换言之,当教师在被繁琐的教学和教务占去了大量的时间,难以抽出时间进行科研的现状下,将教学与科研有效地相结合,能够促进教师的研究意向的提高。

四、结语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大学肩负着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实现教学志向和研究志向的结合和统一非常重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高度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大学中的研究意向越加趋向于主导地位(有本章,2012)。因此,提高教师的研究意向越加凸显其重要性。本研究分析了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相关因素,首先验证了不同属性的高校教师的研究意向存有差异这一假说。不同属性的高校教师中,高职称教师、男性教师以及“985”、“211”大学教师的研究意向更强;民办大学和市属大学的教师对学校的科研制度、政策、资源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深刻感觉到研究时间的不足,但能够将教学与研究融合到一起。其次,通过影响高校教师科研意向相关要素间结构的分析发现,高校科研资源・制度的保障可以直接促进教师的研究意向,也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教师的研究时间。进一步验证了,如能有效地将教学与研究融合,能够提高教师的研究意向。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我国同一城市的高校教师,是否具有地域的局限性,需要今后扩大调查,展开对比,予以验证。同时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完善科研资源・制度,并通过进一步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探究如何提升教师研究意向的策略。

[1] 伊藤裕子.2011.論文生産性によって特徴づけられる大学教員の研究活動[J].研究技術計画,(26)∶73-84.

[2] 有本章.2011.高等教育シリーズ153変貌する世界の大学教授職[M].東京:玉川大学出版部.

[3] 王冲 李筱平.2015.中国人日本語教師の自己成長に関する質的研究[J].知性と創造,(6)∶168-181.

[4] 葛城浩一. 2011.ボーターフリー大学教員の大学教授職に対する認識「大学教授職の変容に関する国際調査」を用いた基礎的分析[J].広島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開発センター大学論集,(42)∶159-175.

[5] 林隆之 調麻佐志 山下泰弘 富澤宏之.2008.大学の研究促進施策・環境が研究生産性に及ぼす効果に関する行動科学的分析[J].大学評価・学位研究,(8)∶23-41.

[6] 陈静 吴薇.2014.教学型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关系观影响因素探析——基于集美大学的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7-102.

[7] 富强.2010.应用AHP法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能力[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77-78.

[8] 李桂君 张敏.2013.高校教师科研环境满意度分析——基于北京1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中国高校科技,(12)∶30-31.

[9] 林舜旺 张金 郭然 郭立婷.2014.高校教师年龄对科研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J]. 高教研究与实践,(2)∶46-51.

[10] 史万兵 杨慧.2014.高等学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高教探索,(6)∶112-117.

[11] 吴耀武.2014.论地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5)∶27-29.

[12] 有本章.2012.大学教授职位的研究意向和教育意向的国际动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11.

[13] 谢玉华 毛斑斑 张新燕.2014.高校教师科研动机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4)∶156-176.

[14] 曾宜 朱玉琴.2009.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实证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12)∶194-195.

[15] 张宁 郭楠.2014.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76-81.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f uences on Research Inten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Research intention of teachers has a signif cant inf uence on the output of scientif c research, which may affect the motive force of development and social inf uence of a university. The study evaluates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groups by making a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with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s, male teachers, and teachers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985” and “211”projects have strong research intention. Teachers from private and cityrun universities have low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system, policies, and resources of scientif c research. They feel a big insuff ciency in their research time; there is a strong tendency of deviation in teaching and doing research for the teachers from social sciences. It is found, in the analysis by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that the research requirements lead to the insuff ciency in research time; while the guarantee of the resources and policies of science research can enhance research intention, and assure teachers of suff cient research tim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with research can promote research intention.

research intention;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with research; analysis of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G4

A

2095-4948(2016)04-0063-07

本文为日本尚絅学院大学共同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王冲,女,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习得、日本语教育研究;李筱平,女,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日语言文化比较、日本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意向高校教师要素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也谈做人的要素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