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 短短的

2016-02-15 02:12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柏正兰
早期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活动室刘老师面条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柏正兰



长长的短短的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柏正兰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像关心幼儿的发展一样,关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案例

活动室里,刘老师手拿一张旧报纸正在与孩子们讨论报纸的玩法。“折一折,变成一架飞机”;“揉一揉,变成一个纸球”;“卷一卷,变成一个望远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演示着自己的作品。刘老师也卷了一个望远镜,先做了几个向远处眺望的动作,接着,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大家想一想,怎样将望远镜变长呢?”这时,有的孩子盯着手中的望远镜出了神;有的孩子展开旧报纸在思考;刘老师像变魔术一样,捏着卷在望远镜里的角轻轻一拉,变出了长长的望远镜。玩了一会儿望远镜,刘老师要求孩子们用旧报纸剪出长长的面条。当她看到几个动作慢一些的小朋友正在变出长长的望远镜时,走过去轻声说:“快拿好剪刀,其他小朋友都在剪面条啦!”

孩子们在尝试剪面条,刘老师在活动室里巡视指导,并提醒孩子们将剪好的面条贴在小黑板的下边框上。不一会儿,黑板的下边框上就挂满了长长短短的面条。刘老师请几位小朋友介绍了剪出长面条的方法。“还能剪出更长的面条吗?”刘老师追问。“能!”孩子们的回答信心满满。我发现坐在活动室后面的一个小男孩剪出的面条有3米多长,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又将长长的面条剪短了。第二次展示作品时,其他小朋友都拿着长长的面条挂到黑板的边框上,可小男孩对着剪短的面条瞪大了眼。刘老师好像也发现,她走过来,抚摸着小男孩的脑袋说:“你不会剪长面条吧?没关系,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帮助你。”小男孩一脸无辜。

反思

以上案例是刘老师面向全市新教师开放的教育活动。互动研讨中,张老师说:“这节课上,教师既面向全体幼儿,又尊重个体差异。当教师发现几个小朋友玩着望远镜没有剪面条时,走过去轻声提醒;当教师发现一个小男孩没有剪出长长的面条时,耐心地安慰……”张老师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这样的“提醒”和“安慰”能够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教师的“提醒”吧。其实,这里的“提醒”是一种“调控”。当教师要求幼儿用旧报纸剪出长长的面条时,几个动作慢的孩子还在尝试变出长长的望远镜。为了呈现所谓理想的教学效果,于是,教师用轻声“提醒”来“调控”幼儿的活动。

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中指出:“如果有必要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调控的话,最好的调控是给幼儿以活动的时间、空间,给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是呀,面对反应慢一些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会等待,我们不妨给他们时间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也许,这样的“等待”会影响公开课的“精彩”呈现,但这样的“等待”正是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我们再来品味剪面条环节教师的话语:“你不会剪长面条吧?”这是教师的“判断”和“评价”;“没关系,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帮助你。”这是给孩子送“安慰”的“客套话”。

看得出小男孩满脸的不高兴。小男孩为什么会这样呢?互动研讨时,吴老师的话帮我们解开了疑团,她说:“小男孩告诉我,他有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妹妹,妈妈给妹妹煮面条时总是将面条弄得短短的,这样吃,面条就不会卡着妹妹了。”

原来,小男孩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学习。面对老师的“安慰”,他的内心在诉说:“老师,你懂我吗?”是的,教师真不该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评价,不该用看似尊重幼儿发展个性差异的“客套话”来送“安慰”。

成长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同时也是以教师的素养为现实条件的。但在结合课例的互动研讨中,我们依然发现教师在观察、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上存在问题。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像关心幼儿的发展一样,关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活动室刘老师面条
8个教室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冬天里的干菜面条
晒面条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擀面条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