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以肝为中心辨治骨质疏松症经验介绍

2016-02-21 13:21祖义志孙丽莎唐小妹陈秋
新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肝气脏腑骨质疏松症

祖义志,孙丽莎,唐小妹,陈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陈秋以肝为中心辨治骨质疏松症经验介绍

祖义志,孙丽莎,唐小妹,陈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骨质疏松症;肝;骨松汤;经验介绍;陈秋

DOI:10.13457/j.cnki.jncm.2016.10.07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致骨折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以乏力、不耐劳累、腰背痛、步履艰难,甚则驼背畸形等为常见症状[1]。该病多归属中医学骨痿、骨痹、虚劳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致骨失所养及痰瘀致骨络不通,肾虚是其根本病因,其治疗亦多从补肾健脾、通络止痛着手[2]。陈秋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直勤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披沙拣金,成果丰硕。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探先生立论之源,究其用药之律,其从肝治疗OP之法,及“以肝为中心调控脏腑气血”辨治OP之论,不为套法所囿,并在此思想指导下自拟骨松汤运用于临床,每获良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重脾肾,调肝为前提

传统上治疗OP,多以先后天脾肾为中心立论。《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医经精义·脏腑所合》注释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这些观点为后世从肾辨治OP奠定了理论基础,认为肾气的盛衰决定着骨的强弱,这与现代医学关于OP发病与性腺功能衰退有关的认识是一致的。赵玉堂等研究证实,肾虚可影响钙、磷代谢,使骨密度下降,发生OP[3]。《素问·五脏生成》有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在发,其主脾也。”故骨的生长、发育亦受脾胃功能影响。《素问·痿论》曰:“脾主身之肌肉”,肌肉壮实为骨骼强健提供力学保证[4]。其中增龄性肌肉衰减症与骨质疏松症皆与年龄密切相关,可相互影响,合称脆弱综合征[5],即《医宗必读·痿》所谓的:“阳明虚则气血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陈教授认为脾肾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在OP发病机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但“肝为万病之贼”(《续名医类案》),《医门八法》亦云:“诸病多生于肝”,因此,在益肾健脾治疗OP的同时当注意调肝理气。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主少阳春生之气,能鼓舞、协调诸脏腑气化,调节气血津液代谢,即《读医随笔》所云:“凡脏腑十二经之气,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可见肝为气化之本。肾为阴中之阴,脾为至阴,二者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精血上,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物质当然重要,但人体精气、气血等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脏腑功能才能化生,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方可正常运行,发挥濡养作用。而脏腑功能的发挥,精血的输布皆须通过气的升降出入才能实现。肝乃阴中之阳,主疏泄,是保正人体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其他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肝之疏泄,就没有气机运动,脾肾就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也就不能生成精血,就体现不出其在防治OP中的重要性。诚如《血证论》所云:“木之性主疏泄,食入于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所以,调肝理气是补肾健脾防治OP的前提条件。研究发现,慢性肝病、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均可并发不同程度的骨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OP[6];慢性肾衰竭患者多合并明显的骨质疏松症亦已成为共识,已有医家认为从肝论治慢性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8],亦侧面表明了从调肝着手防治OP的重要性。

2 论气血,养肝抓关键

《丹溪金匮钩玄·六郁》强调:“气血冲和,诸疾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灵枢·本脏》曰:“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表明了气血与骨骼的关系。气血对骨的滋养是骨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关键,气血生成不足或运行不畅,导致骨骼失于濡养出现骨质疏松已得到广泛认可[9]。陈教授认为骨骼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尤其须在气血调达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正常职能,其认为以肝为先天的女性,特别是进入了肝气血虚衰的围绝经期时,其骨矿含量下降速度明显比以肾为先天的同龄男性快。肝藏血,可以通过与脾肾及他脏的关系促进气血的生成,甚至直接生血,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肝主疏泄以气为用,司气机运动,直接推动血的运行。《明医杂著·医论》指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说明肝还能促进心气的发动,使血行有力。肝疏泄失常,气郁则血郁,甚则成瘀。唐容川指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障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瘀血是临床上OP常见一身痛症状的重要原因。眭承志等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等方面证实血瘀是绝经后OP的主要病机之一[10]。《医学发明》曰:“血者,皆肝所主,恶血必归于肝。”故《傅青主男科·满身皆痛》说:“手足心腹一身皆痛……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研究亦发现改善老年OP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有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作用[11]。

3 崇规律,补肝还本质

陈教授认为OP是一种伴随人口老龄化而逐渐被重视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本质原因还在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组织的衰退,从人体衰老的发动脏腑来说,OP亦与肝息息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形体皆极。”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肝气衰”,而后“形体皆极”。《灵枢·天年》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更是详细地描述了人体衰老过程中五脏功能衰退是从肝开始的。王玉芳等认为肝衰是人体衰老的起动因子[12]。张英亦提出肝郁是加速衰老进程的根本环节[13]。

4 破循环,舒肝斩乱麻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抑郁症与OP关系密切。Cizza等[15]明确提出抑郁症是OP的高危因素[14]。抑郁患者中常出现骨密度降低;OP患者中抑郁症状更明显[16];Williams LJ等[17]发现不仅仅是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的骨密度也相对偏低。现代研究认为,肝郁是高级神经活动紊乱而表现出的一组症候群,肝失疏泄主要对机体内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包括气血生成、脏腑机能协调等方面,形成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下丘脑-垂体-植物神经、内分泌(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胸腺)和免疫网络等不同层面和系统的综合影响[18]。陈教授认为OP其病位在骨,但涉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多靶点,患者存在着一个“因郁致痿”和“因痿致郁”的恶性循环系统,使其病机复杂化,也是高龄OP患者多存在肝郁的关键所在。推测其抑郁、焦虑的发生可能与慢性疼痛、骨折限制活动等有关,而抑郁、焦虑的情绪可通过影响日常生活,进一步加剧OP。Cizza等研究证实抑郁患者中OP发病率高,抑郁导致骨矿含量减少可能机制之一是高皮质醇血症,此症可导致生殖轴的抑制和性腺激素减少(主要是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体内低水平的雌激素是OP的危险因子之一[14]。

5 提纲目,以肝为中心

陈教授从“以肝为中心调控脏腑气血”立论辨治OP,具有以下特点:①发扬而不离宗,不否定传统脾肾瘀血理论,但更加注重补肝柔筋、调养气血;②尊重自然规律,刘完素曰:“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前,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从老年人的生理出发,续厥阴以补肝,养太阴以护脾;③阴阳不足皆从肝论,偏重阳气功能不及,《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肝气衰则筋不能动”,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易“体”不足而出现“气有余”,但“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久则自身受损,出现阳气不充之“用”不足;④标本兼治,益气养血荣筋以治本、通络止痛以治标。老年人皆潜藏着气血虚弱和由虚致瘀的病理基础,气血虚弱、筋骨不荣和痰瘀阻滞、脉络不通是OP出现骨骼疼痛等表现的重要病理机制;⑤痰瘀分述,注意区分瘀血、血瘀及痰湿分布概念。陈教授拟定的骨松汤就主要体现了其上述思想,加减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19]。其组成有生黄芪、党参、当归、制首乌、生白术、茯苓、淫羊藿、桑寄生、杜仲、续断、龟甲、鳖甲、枳壳。其中党参配合大剂量黄芪共为君药,补肝脏生升之气。臣以白术、茯苓及当归、制首乌,前二者合黄芪有四君子的影子,健脾补气;气弱血必不足,故辅以当归、制首乌与大剂量黄芪相配,生血养肝体以助肝用。淫羊藿、杜仲、续断、龟甲、鳖甲、桑寄生为佐药,肝肾同属下焦,肝肾阴虚可并存,肝肾阳虚亦可同在,治疗当温补肝肾。补肾阳之药大多都能补肝阳,然肝性温升,体阴用阳,补肝气、肝阳之药宜选温升而不燥之品。由于肝阳虚常伴有肝阴血虚的症候特点,出现以寒为主,寒热交错的症候,故佐以龟甲、鳖甲以养阴,有阳生阴长以增强益气之功。肝气虚乏则疏泄无力,易出现气滞,故伍以枳壳补而不滞,升而有降。临床加减,阳虚重者,加补骨脂、锁阳、四逆汤合白芍;阴虚热重者加地骨皮、黄连、知母、山药或者二至丸;痰湿重者加苍术、藿香、荷叶、熟地黄,重用生白术;骨络瘀重疼痛者加红花、延胡索、白芥子甚至虫类药;肝郁重而胁痛者加郁金、姜黄;阳虚上越汗出、晕眩、失眠者选用龙骨、牡蛎、白芍、麦冬、五味子、天麻;便秘者加肉苁蓉、酒大黄、枳实;目昏者加枸杞子、菟丝子等。

6 病案举例

邓某,女,57岁,2016年1月1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冷痛1年,伴胁胀痛1月。症见:表情焦虑,神疲,舌紫暗,脉涩。自诉双下肢冰如铁,怕风伴游走性疼痛,裹多层棉衣仍如裸,上半身偶发热伴冷汗出,身如两截,纳可,二便可,长期口服艾司唑仑仍彻夜不寐,1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附件全切术,有因胸椎压缩性骨折输注密固达治疗史,长期口服阿法骨化醇、钙尔奇。近期血生化:总胆固醇(TC):6.7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64 mmol/L,肌酐(Cr):49 μmol/L,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分29,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18。骨密度检查示T值:Ward’s三角区:-3.05;腰1(L1):-2.84;腰2(L2):-2.34。诊断:骨痹;辨证为肝肾阳虚、气血郁滞证。治以补肝温阳,理气活血。选用骨松汤加味,处方:生黄芪40 g,党参、制首乌、生白术、淫羊藿各20 g,茯苓15 g,桑寄生、杜仲、续断、当归、龟甲、鳖甲、姜黄各10 g,枳壳5 g。6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3次,嘱患者畅情志,适量户外运动,谨防摔倒。2016年1月21日二诊:胁痛消失,双下肢疼痛明显减轻,但仍发凉、失眠,上半身汗出有增多,腹稍胀,大便偏溏,加龙骨、牡蛎各25 g,山茱萸10 g,白芍20 g,枳壳加量至10 g,去制首乌,10剂。2016年1月30日三诊:心情舒畅,近3天夜卧下肢已暖,无明显疼痛,口服艾司唑仑后能夜寐4~5 h,无腹胀,大便可。

按:该患者系绝经后女性,其首诊基本情况提示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症,且合并有焦虑、抑郁,已严重影响生活,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阳气不足,然章虚谷云:“人身生阳之气根于肾脏,始发于肝木”,故单从传统脾肾瘀血论治其效果可能有限。陈教授遂选用主要体现其“以肝为中心调控脏腑气血”的骨松汤进行辨证论治,其效果显著。该方君药黄芪,乃张锡纯所云“为补肝之主药”,性温而能升,再合用当归之类以益气养血,补肝之体,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此患者有明显的寒热错杂症状,故佐以龟甲、鳖甲,合淫羊藿之品以调和阴阳,增强益气之功。肝气虚则疏泄无力,最易导致气滞,一般只需伍以小剂量枳壳,随肝气得补即可舒畅气机,然该患者二诊时出现腹胀,故在继续补益肝气的同时,适度加大枳壳剂量;而其大便偏溏与患者本身脏腑阳气不足有关,亦考虑当归、制首乌滑肠所致,故二诊时弃用首乌。肝性温升,补肝气、肝阳时当温升而不燥,在该患者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上半身汗出增多时,及时选用龙骨、牡蛎、山茱萸、白芍以酸收、敛降,诚可谓用药精当,以常达变之典范。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5.

[2]马立正.填精补肾中药对老年性大鼠下丘脑-性腺-胸腺轴的形态学研究[J].中医杂志,1989,30(8):493.

[3]赵玉堂,刘凯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21.

[4]马永成,郝永强.肌肉与骨质疏松症[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6,27(6):334-336.

[5]Cadore EL,Pinto RS,Bottaro M,et al.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prescription in healthy and frail elderly[J].Aging Dis,2014,5(3):183-195.

[6]段雪飞,范小玲.慢性肝病与骨质疏松症[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7):2841-2845.

[7]李桂英,肖太玲,秦燕.慢性肾衰竭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5):405-407.

[8]余柯娜,麻志恒,钟利平,等.何立群从肝论治慢性肾病经验拾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20-123.

[9]何铭涛,梁祖建.庄洪教授从瘀论治骨质疏松症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9):18-19.

[10]眭承志,周军,刘志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客观初步论证[J].中医研究,2005,18(1):30-33.

[11]杨永光.改善微循环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钙治疗作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5):256-259.

[12]王玉芳,路永超.试论肝与衰老的关系[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4):249-251.

[13]张英.肝郁与衰老的关系[J].浙江中医杂志,1993,28(19):420.

[14]Cizza G,Primma S,Csako G.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osteoporosis[J].Trends Endocrinol Metab,2009,20(8):367-373.

[15]Altindag O,Altindag A,Asoglu M,et al.Relation of cortisollevelsandbonemineraldensityamong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major depression[J].Int J Clin Pract,2007,61(3):416-420.

[16]CoelhoR,SilvaC,MaiaA,et al.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depression:a community study in women[J].J Psychosom Res,1999,46(1):29-35.

[17]Williams LJ,Bjerkeset O,Langhammer A,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ve and anxiety symptom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the HUNT study[J].J Affect Disord,2011,131(1-3):164-171.

[18]王睿琦,赵丽慧.以肝为中心的肝郁辨证临床意义及方法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1,43(6):1-3.

[19]刘润萍.骨松汤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评估[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249

A

0256-7415(2016)10-0172-03

2016-05-04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SZ0088)

祖义志(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

陈秋,E-mail:chenqiu1969@163.com。

猜你喜欢
肝气脏腑骨质疏松症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