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6-02-23 03:41温玉珍
关键词:物块高中物理物理

温玉珍

(甘肃省和政县和政中学 甘肃 731200)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温玉珍

(甘肃省和政县和政中学 甘肃 731200)

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新课标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有效提问

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注意提问的策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1]

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教师要考虑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

一、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1.问题生活化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

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2.问题搭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如在教静摩擦力的大小可变化时教师演示提问。

演示(1):一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5N的力推,物体不动,其受到的f1=____。

演示(2):一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8N的力推,物体仍不动,其受到的f2=____

演示(3):一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10N的力推,物体也不动,其受到的f3=____

演示(3):一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20N的力推,物体恰好推动,其受到的f4=____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静摩擦力是变化的。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3]

3.以问引问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讨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时,带电粒子与电场线垂直地沿中线进入平行板电容器之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极板间电压为U,长为L,极板间距为d,初速度为V0。

采取如下设问层层引入

(1)粒子受力如何?(不计重力)

(2)粒子做什么运动?

(3)粒子能飞出电场时所需时间?

(4)粒子的加速度是多少?

(5)粒子出场时的偏转距离y是多大,偏转角度是多大?

不难看出,教师5个问题逐步引入,层层推进,逐步探究,逐个解决,把课本上的知识通过问题提出探究,效果显然教好,同时问题的解决自然。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一步求知的愿望。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李远蓉,朱霞,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猜你喜欢
物块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临界速度的得出及应用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