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6-02-24 09:15丛松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丛松日

(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丛松日

(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唯物史观,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违背唯物史观,中国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探索。邓小平说搞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一条教训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遵循唯物史观的具体成果。习近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存在,强调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唯物史观;规律;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到新中国成立,是一部反映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从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遭受规律惩罚,到探索、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成立新中国的曲折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历史,是从遵循唯物史观,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到违背唯物史观,遭受规律惩罚,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曲折,再到遵循唯物史观,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

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1]101-102。所谓自然史的过程,就是指社会历史运动存在着与自然界运动相似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人们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同他们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32又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会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32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决定了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更迭的一般趋势,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又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进行了具体解剖,分析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结论,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遵循唯物史观,中国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说:中华民族“如果从明朝中期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2]90。“闭关自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不幸转折”,悲剧的开始。而同时期,英法等欧洲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市场经济,这是社会历史规律使然的历史大势。闭关自守,脱离世界潮流,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邓小平说,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习近平说:“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3]266

鸦片战争后,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还是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最根本的是,他们都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存在的国情缺乏认识,没有也不可能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始终没有能够找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认识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梦和人民的解放梦。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立足唯物史观,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保护和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社会更迭的伟大创举。1980年4月,邓小平高度评价说: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4]313。

三、违背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行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社会制度更迭是遵循唯物史观,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后,仍然要遵循唯物史观,遵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但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毛泽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他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和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5]305。

邓小平说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有许多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2]116。实际上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他忽视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背离了“一穷二白”生产力低下的中国国情,违背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味地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片面夸大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制定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政策,违背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曲折,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实际上搞了贫穷的社会主义、不合格的社会主义。1960年5月,邓小平会见越南领导人时曾说:“人总是难以把客观规律一下子都完全认识得清清楚楚的,犯错误总是因为还没有把客观规律掌握好。”[6]53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曲折,印证了不承认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都是违背唯物史观的做法,都会给建设带来损失和挫折。

四、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遵循唯物史观,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7]694我国改革开放前一时期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制度条件和物质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一)遵循唯物史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5年4月,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说:“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2]116但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社会存在出发。中国的实际是什么?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1980年4月,邓小平说,就是想问题办事情“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4]312-313。江泽民说:“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8]29胡锦涛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9]17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根据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在中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4年6月,邓小平自信地说:“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2]65-66

(二)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邓小平认为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2]20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23。江泽民指出,我们要立足国情,“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8]38。并且,“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1]155胡锦涛强调:改革“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4。邓小平坚信:“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4]33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遵循唯物史观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不断改革的过程,是遵循和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三大规律深化总结的具体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它是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对实践经验的新总结。2004年1月,胡锦涛说: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和运用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成果深刻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体现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之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之中。”[12]274科学发展观,又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习近平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7]78

改革开放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因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顺利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是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受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制约。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现代中国,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共产党执政,如果背离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就会丧失执政地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最根本的原因是违背了唯物史观,违背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违背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总结并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

胡锦涛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13]6。这种评价不仅适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也适合对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评价,适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如何才能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规律的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阶段性总结的结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意味着坚持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五、习近平遵循唯物史观,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之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传到了习近平手中。他说:“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7]114

(一)坚持唯物史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7]110这就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原因”[7]74。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83。必须坚持这条道路,是因为这条道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说: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1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我们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二)坚持唯物史观,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7]75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同样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和党建制度改革。习近平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7]22“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会更加完善。

(三)坚持唯物史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存在,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习近平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这是我们改革成功的根本经验,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根本经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经济、政治建设,还是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总量低时,还是经济总量高时;无论是谋划长远发展,还是日常工作,都“要牢记初级阶段”[7]76。习近平说: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7]696。2014年8月,习近平又讲道:“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14]2015年1月,习近平再次强调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16]

(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习近平说:改革“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17]20-21邓小平曾说,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习近平也说:“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17]15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说: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17]20。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说:“要正确推进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17]49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7]508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推进。

(五)遵循唯物史观,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习近平说: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它不断丰富、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7]697“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但是,“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7]114“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7]697“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7]700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说:“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6]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高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集(1949-1974年):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9]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1] 论“三个代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2] 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274.

[13]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4]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1).

[15] 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1).

[16] 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4(1).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第28卷第1期(2016年1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28No.1(Jan.2016)

王烨(1988-),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蒋福明(1970-),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副教授。

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G Songri

(SchoolofMarxism,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71,China)

[Abstract]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reveals the general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Following this conception, China established the socialist system. Disobeying it, China experienced twists and turns in its exploring of socialism. According to DENG Xiaoping,in building socialis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s is that the law of social development must be observed. To explor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reform is the self-perfection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concrete results we gain in follow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ased on the social realities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XI Jinping stresses that we should consistently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law;reform;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和谐世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核伦理思想研究”(13YBB198);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湖南省核电发展的伦理对策——以中国核安全观为视角” (2015ZZ034);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资助项目之成果。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1-0009-05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1.002

[作者简介]丛松日(1962-),男,山东威海人,青岛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刘镇江(1965-),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教授。

[收稿日期]2015-11-07 2015-11-16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巧解规律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