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土著移动学习不良学习行为研究*

2016-02-24 09:13李宏艳蔺素珍孔祥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土著学习效果学习者

李宏艳,蔺素珍,孔祥艳

(中北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数字土著移动学习不良学习行为研究*

李宏艳,蔺素珍,孔祥艳

(中北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在分析国内外关于数字土著移动学习以及学习行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北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釆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针对大学生移动学习的不良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三大不良行为:移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当,在网络学习资源中迷失;移动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行深度思考;缺乏自主学习、自己动脑动手的学习习惯,盲目选择学习资源。文章还对数字土著移动学习中产生不良学习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并设计矫正策略对学生自主成分、教师引导成分及技术监控成分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学习资源改善学习效果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数字土著;移动学习;学习行为 若以“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为,通过CNKI中国知网进行国内相关资料的收集,经检索筛选统计,相关文献仅有30篇。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缪红燕等学者的《TAM模型视野下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常魏巍等学者的《西部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调查研究》。其研究分别基于TAM模型下验证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趣味性三个变量对于大学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愿的影响和关于大学生移动学习内容、移动学习适合的学科、移动学习效果与展望三个方面。

I am a Digital Native(我是数字土著),这是当代大学生的流行语。美国学者将出生在1980—1994年的人称之为“数字土著”[1],认为他们都是说电脑、视频游戏和因特网等数字化语言的“土著人”。由此,可以将出生于20世纪80代年末、90年代初的人,称为“数字土著”。我们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生于90年代,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大学生是数字土著的主体。

与此同时,大学生网民快速增长:2015年2 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4 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2]。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较2013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并且我国网民中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而大学生的年龄就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移动设备人人具备,无线网络大量畅通,所以大学生成为网民中的主力军。

数字土著不仅利用网络娱乐、 与他人交流, 还利用其进行移动学习。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研究数字土著移动学习行为的现状,力求发现当前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并分析原因,帮助数字土著有效地进行移动学习。

一、概念的界定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基于便携式移动设备进行的数字学习。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各类便携式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平板个人电脑(PC)、个人数字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PMP)逐步普及[3],利用这些设备开展的学习涉及终身学习、有意学习、无意学习、独立时间地点的学习、泛在学习等领域[4]。本文根据研究对象的移动学习情况,采用的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5]。

(二)学习行为

《 现代汉语词典》 中把“行为” 界定为“受思想支配表现在外的活动”。 由此可见, 行为是可被观察、 记录和描述的外在表现[6]。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有结构、有层次的系统,包括主体、客体、工具、主体所在的群体、该群体的组织规则和任务分工等要素。结合行为理论对人类行为的定义,学习行为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通常被界定为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结果而进行的活动总和[7]。

(三)不良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从不同的视角,可有不同的类型。从网络学习行为的好坏上划分为:良性行为和不良行为[8]。综上,不良学习行为可以界定为: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结果而进行的活动中不利于预期学习目标达成的那些行为表现。

国外的移动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经济发达国家。从研究目的来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目前的E-learning提供商发起,他们力求借鉴E-learning的经验把M-learning推向市场,更多地用于企业培训;另一类则由教育机构发起,它们立足于学校教育,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9]。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英语学习、专业学习、网络学习以及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这四个方面。对于系统研究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行为及当中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的研究文献,尚未检索到。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为了更好地帮助数字土著有效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改善移动学习效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中北大学在校数字土著进行研究,概括出他们的不良学习行为。

本次研究问卷是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过程设计出来的。问卷设计共分为两个部分,即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体部分。基本情况部分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类别和年级,这样有助于保证被调查对象的随机性。主体部分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分别是:移动设备基本情况、移动学习行为和移动学习态度。其中移动学习行为包括了四方面的内容,即移动学习目的与动机、移动学习方式与习惯、移动学习时的注意力和移动学习资源的获取。

本研究采用纸质发放的方法来进行数据回收。样本单位为素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称的中北大学。中北大学现有文、理、工、经、管、法、教七大学科门类,共56个本科专业、3万余在校生。本次调查采用“街头拦人法”在中北大学校园人群流量最多的中央大道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涵盖机电工程、化工、材料工程、音乐学、英语等30余个专业,保证了本次调查的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8份,经分析检验,剩余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本研究采用软件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访谈部分于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进行,共对中北大学的30名学生、有关部门领导、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题纲涵盖了问卷内容。访谈所得的数据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和印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综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概括出数字土著不良学习行为如下。

(一)移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当,在网络学习资源中迷失

学习目的是学习者产生学习行为的根源性原因。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在移动学习时,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只占总体的51.04%(见图1),这意味着有48.96%的学生在移动学习时目的不明确,盲目学习。

图1 移动学习目的

学习动机作为学习的根本动力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有着引向、激发、强化等作用。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进行的调查数据中显示,目前我校大学生中使用移动设备的目的,主要是网络聊天和娱乐休闲(见图2)。在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时,只有46.88%的学生是基于想要查找自己有兴趣的资源的目的,其余的学生都是基于被动的目的下才选择移动学习(见图3)。上述这些使用移动设备的目的及移动学习的目的从侧面反应出了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当,直接影响移动学习的效果。

图2 使用移动设备的目的

图3 移动学习的目的

(二)移动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行深度思考

图4 注意力集中程度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是人类学习活动的前提,具有指向性、选择性和集中性等特点[10]。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上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移动学习时,我们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控能力才能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据调查统计,在移动学习时仅有10.42%的学生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有35.42%的学生容易受移动设备上的其他信息影响(见图4)。那他们是受什么信息干扰呢?据统计,有47.92%的学生受娱乐信息影响,仅有3.13%的学生不会兼顾任何事(见图5)。从移动学习时间段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接近半数的学习者会选择在有兴趣的时候随时进行学习,包括在课堂上边听老师讲课边学习,这也是造成注意力分散,不利于达成移动学习目标的不良学习行为(见图6)。这一点与本研究的访谈部分所得到的结果相符。

图5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图6 移动学习的时间段

(三)面对学习环境中大量现成的知识唾手可得,缺乏自主学习,自己动脑动手的学习习惯,盲目选择学习资源

图7 对移动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看法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移动学习时,面对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却不能自主选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资源。面对移动学习环境中大量现成的知识唾手可得,为完成学习任务,只是对这些学习资源进行简单的“拿来”,这种习惯造成了学习者学习的惰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这些学习资源,除51.04%的学生认为好,能为学习提供多种选择,而另有48.96%的学生对这种移动学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持有三种不乐观的态度(见图7)。在调查获取资源的途径时,显示选择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信息的学习者高达85%,而通过登陆学校图书馆网站资源库等获取学习资源的仅有27%(见图8)。可见专业的移动学习资源的可利用率并不高。这一点与当前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图8 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

四、思考与建议

1.针对移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当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与传统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老师的监督与督促,没有外界施加的压力,这就要求学习者有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实际调查表明,数字土著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从“被动”变“主动”的角色转变,没有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正如在调查中,大部分同学不具备较强的自制力,认为这种学习只是一种业余学习,随便学学就行,不会思考,不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其中23.96%的学习者认为自己的移动学习效果好,而69.7%的学习者认为自己的移动学习效果一般,还有4.17%的学习者认为自己的移动学习效果非常不好。依据心理学关于动机的理论表明外部动机的持久性和对学习行为的推动力度上远不如内部动机[11]。建议学习者转变角色,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换为内部动机[12]。

2.针对第二种不良学习行为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字土著的学习时间并行运用,同时兼顾多项任务时,其学习时间呈现碎片化等特点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无法进行深度思考。对于那些认知技能不足的大学生而言,不具备在移动学习环境中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的。

一方面我们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然而,学习者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并且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建议借鉴行为主义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设计矫正策略,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本研究的后续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一定的约束机制、监控机制和管理机制来督促移动学习者。从行为设计视角出发,对学生自主成分、教师引导成分以及技术监控成分予以综合研究,提供恰当的支持服务[13]。

3.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效果、学习资源和操作简单方便三方面关注较大。大学生移动学习时,面对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却不能自主选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资源。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资源有限(需付费,观看不便等);有30.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素养不好,网络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能有效利用资源。

由此可见,数字土著在信息资源搜集能力、信息资源的鉴别能力以及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能力上存在欠缺,进而无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习效果。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鼓励学习资源的设计者深入研究数字土著的移动学习行为,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等提供基础,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合的学习资源,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Marc Prensky.数字土著数字移民[J].胡智标,王凯,译.远程教育杂志,2009(2):2.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9-11].http:∥www.cnnic.net.cn/.

[3] Kouninef B,Tlemsani R,Rerbal S M,et al.Developing mobile learning approach in platform LMSINTTIC[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2012,11(8):1131-1137.

[4] Agah Tugrul Korucu, Ayse Alkan. Differences between m-earning (mobile learning) and e-learning, basic terminology and usage of m-learning in education[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5): 1925-1930.

[5] 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0,276(1):95-96.

[6] Kaye A,Rumble G.(1981).Distance Teaching for Higher andAdult Education[M].Croom Helm London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7] 周金辉.手机媒介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8] 彭文辉,杨宗凯.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6,237(10):31-35.

[9] 刘豫钧,高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14(03):33-38.

[10] 金源云,李国强.大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类型及其矫治[J].教育探索,2012,7(7):143-145.

[11] Gröpel P,Kehr HM.Motivation and self-control:implicit motives moderate the exertion of self-control in motive-related tasks.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4,317-318, No.4 Vol.82.

[12] Minjuan Wang,Ruimin Shen,Daniel Novak,Xiaoyan Pan.The impact of mobile learn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urs and performance: Report from a large blended classroom.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9.673-685 ,No.4 Vol.40.

[13] Mtebe Joel S,Raisamo,Roope.Investigating Students′ Behavioural Intention to Adopt and Use Mobil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fr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u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4.4-20 ,No.3, Vol.10.

The Research on the Bad Learning Behavior of the

Digital Natives′ Mobile Learning

LI Hongyan,LIN Suzhen,KONG Xiangyan

(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030051,China)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3年立项课题“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研究——以集美大学为例” (JB13116S);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 (FJ2015B018)之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3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11YJC710037);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SC14B101);四川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之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1-0084-04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1.019

猜你喜欢
土著学习效果学习者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莲心宝宝有话说
土著节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